别称
放射性颌骨坏死
概述
什么是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是头颈部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性治疗后,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颌面部(头发以下,颈部以上,除掉双眼和鼻子的部位)组织的坏死溃烂、瘘管形成(局部感染后,软组织坏死并往深处发展形成了一条小的管道)、组织缺损等。
患病情况如何?本病的发病率为 1%~3%,最好发生部位是下颌骨体部,平均在放射治疗完成后 22~47 个月内发病。
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本病的主要病因是放射线直接损伤。本病危险因素包括放射剂量过大、放疗后颌骨手术、放疗后拔牙、患者不良的口腔卫生等。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有什么症状?局部疼痛、红肿、张口受限、颌面部出现流脓、瘘管形成等是该病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状表现。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如何治疗?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保守治疗、高压氧治疗和手术切除局部病变组织;治疗关键点是在于预防为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治疗难点是保守治疗很难治愈,手术切除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的有效方法,但其弊端是容易造成患者颌面部缺损畸形。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有什么危害?本病易引起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纤维化、颌骨坏死、瘘管形成等,导致患者不愿进食,出现低蛋白血症、贫血等营养不良状况。另外瘘管一旦在大血管处溃破,容易引发大出血,出现失血性休克,导致死亡。若经过正规治疗,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止出现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恢复情况良好。
近年来研究表明,高压氧保守治疗本病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可以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为手术争取有利的条件,促进伤口愈合和降低复发率。
症状
口腔颌面部疼痛、红肿、流脓、张口受限、颌骨坏死以及瘘管形成等是本病最主要、最常见的症状。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疼痛:疼痛多为持续性或间歇性,类似被针扎样的刺痛感。
肿胀:口腔颌面部出现肿胀,局部颜色变红,用手按压时有种按在馒头上的软绵绵感。
张口受限:口腔颌面部肌肉失去了弹性,肌肉变得硬邦邦,张口时感觉使不上劲,嘴巴不听使唤。
流脓:口腔部流出黄白色的脓液伴有鸡蛋腐败味的恶臭。
颌骨坏死:可出现牙齿松动、脱落等表现。
瘘管形成:口腔颌面部表面皮肤溃烂后继续往深部发展,形成有一个开口的小道,小道会往外排出黄白色的脓液或灰白色的碎骨头。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颌骨坏死
病理性骨折
牙齿脱落
低蛋白血症
贫血
感染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
病因
该病的最主要病因是放射线过量照射,导致颌骨血管组织系统出现低氧、低细胞、低血管的“三低”组织而发生炎症。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常见病因包括:
放射线直接损伤:导致颌骨血管组织出现“三低”现象,即低氧、低细胞、低血管。
接受放射线治疗的剂量过大:据文献研究显示,一般放射剂量超过 60 戈瑞(Gy),即可导致颌骨内血管内膜变化。
放疗后颌骨手术和拔牙:因为放疗后患者的唾液腺受到损伤,导致唾液的质量发生改变,唾液腺的分泌功能下降,容易引起牙周炎及蛀牙,导致出现感染。
不良的口腔卫生:患者在放疗后不注重自身的口腔清洁护理,细菌容易在口腔内部繁殖,引起牙体及牙周疾病,进而通过这些受损的牙体侵入到颌骨骨髓。
哪些人容易患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头颈部出现恶性肿瘤后,接受过大剂量放疗的人群:研究表明,放射线直接损伤是引起颌骨骨髓炎最主要的病因。由于颌骨在被放射线照射后,骨组织的再生能力受到抑制,易受到创伤和感染。
放射剂量大:患者如果出现头颈部恶性肿瘤需要放疗时,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研究表明,放疗剂量不超过 60 戈瑞(Gy)时,可以极大的降低发生颌骨骨髓炎的发病率。
放疗后颌骨手术的人群:在接受放疗后短时间内进行颌骨手术会造成创伤。
拔牙:主要是拔牙后会造成创伤,据统计,拔牙后导致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概率是 5% 左右。
口腔卫生: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如不刷牙、饭后不漱口,容易引起牙周病及蛀牙,形成感染源。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口腔颌面部出现持续性的针刺样疼痛;
肿胀;
流脓;
张口受限。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大出血;
休克。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科
肿瘤放射科
医生如何诊断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当医生怀疑可能为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时,会先询问患者的放疗史和临床症状,然后再查口腔全景 X 线检查和 CT 进行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临床诊断:通过了解患者既往的放疗史和体格检查,可进行初步诊断。首先询问了解患者发病的基本情况,再进行体格检查,来判断患者口腔颌面部有没有出现肿胀和溃烂,给医生进行下一步检查提供依据。
口腔全景 X 线检查:是诊断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最常用的检查方法。目的是及时发现颌骨骨质是否有疏松、缺损或破坏。使医生能够在该病病变早期及时准确诊断,但其缺点是敏感性不高,容易给医生造成误诊或漏诊,需要联合 CT 等影像学检查才能确诊。
CT:是确诊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检查方法。能够在早期发现颌骨组织,以及周围软组织的病变情况,可以进行确诊以及判断该病的严重情况,给医生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影像学依据。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
以前有接受过放疗吗?
有没有感觉张口困难?不愿意进食?有没有体重下降?
接受过放疗后有没有去拔过牙或者做过什么手术?
在哪一家医院做的放疗?还记得哪一些细节?
有没有对其他药物过敏?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个病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
是因为之前接受过放疗后才引起的吗?
会不会出现生命危险?
需要做手术吗??
会不会遗留下面部畸形?
跟拔牙有关系吗?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的费用可以通过医保报销吗?
治疗
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保守治疗、高压氧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但保守治疗存在效果不确切的情况,病情严重的患者常常要采用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抗炎药物:主要是类固醇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在早期应用此类药物,可以起到抗炎消肿的作用,有利于延缓疾病的发展,减轻患者的痛苦。特别注意的是,此类药物副作用大,不宜长期服用。
抗菌药物:一般出现继发感染(如发热、腹泻、伤口流脓等表现)时,才考虑使用,多采用青霉素类或四环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目的是控制感染,避免进一步发展导致脓毒血症或感染性休克,防止或者因为其他并发症而延误治疗时机。
止痛药物:多用曲马多,主要作用是镇痛。患者若出现疼痛难耐时,可以服用。目的是止痛,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让其配合进行后续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
颌骨部分或全部切除术:手术治疗在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中,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好的疗效。目的是彻底去除死骨和去除坏死的软组织,可以起到根治的作用。该种手术都需要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所以患者要按照医嘱进行相关的术前检查和准备。
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术:该手术不是每个患者需要做的,一般是颌骨切除部位范围过大时,才需要做该手术。目的是修复好被切除掉的颌骨,起到矫正畸形的作用,让患者不会因为面部缺损,而受外界异样的目光,避免出现自卑等心理疾病。医生会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手术的治疗方案,目前该治疗方案有自体游离骨移植、皮瓣或骨皮瓣修复等。
其他治疗方法
高压氧治疗:是目前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有效的方法之一。目的是增加细胞的含氧量,促进伤口愈合,对口腔内存有的厌氧菌起到杀灭的作用,能够促进新的血管生成和骨的再生,加速消除残留的死骨,促进骨质愈合。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本病如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会进一步发展出现软组织萎缩、纤维化、溃烂和颌骨坏死,出现张口困难不能进食、牙齿脱落、贫血甚至引起继发感染,导致全身中毒以及感染性休克,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经过正规治疗,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止出现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恢复情况良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不要随意停药、减少和增加药物服用量。特别是服用类固醇药物时,要按照医嘱进行服药,不能长期服用,避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股骨头坏死(表现臀部疼痛,不能翘二郎腿等)等。
术后主要事项:
常规护理:要密切关注全麻病人术后的口鼻分泌物,如出现有分泌物要及时吸尽,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若术后患者有放置引流管的,要将引流管放在容易观察到的位置,密切关注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如 24 小时内出现血红色超过 300 毫升的引流液,提示有活动性出血,要通知医生采取措施除处理。
饮食护理:术后饮食以流质饮食为主(如果汁、蔬菜汁、牛奶等)。若口腔伤口未愈合者,要用鼻饲流食 10~12 天,等伤口愈合后可改为全流食。术后 3 个月可以吃软食(如面条、稀饭、豆腐、煮熟的番茄或其他蔬菜等)。术后半年,义齿修复后可以正常饮食。
口腔护理:手术当日口腔可以不必清洗,避免引起术后出血。在术后 24 小时后,可以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进行交替冲洗,每日 2 次。方法是用 2 支 20 毫升的注射器分别吸取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先用双氧水全面冲洗口腔后再用生理盐水。
术后运动:术后 24 小时要绝对卧床休息,若无其他不适,可以下床慢走活动。有颌间夹板固定的患者,1 个月内要限制下颌骨活动(如不要大笑、张大口说话等)。
普通患者口腔护理:
要选用软毛的牙刷刷牙,每日早、晚各一次。
每次餐后要用漱口液进行漱口。
口腔内容易积留食物残渣处,可以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擦拭。
普通患者饮食:不要吃坚硬的食物(如骨头、坚果等),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类食物(如鸡蛋、虾、牛奶等)。
普通患者运动:可进行正常运动(如饭后散步等)。
有吸烟史的患者要戒烟。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头颈部出现恶性肿瘤人群:可以选择其他治疗方式(如化疗),避免因为放疗导致放射线对颌面部直接照射损伤。
选择适量的放射剂量,研究表明,在放射剂量不超过 60 戈瑞(Gy)时,可以有效的降低颌骨骨髓炎的发病率。
颌面部手术或拔牙:在进行放疗前可以先拔牙或做颌面部手术,在放疗后要等 3 年后再进行拔牙或做颌面部手术。
口腔卫生:要选择软毛的牙刷刷牙,早、晚刷牙 1 次;餐前、餐后要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