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病是什么?根尖周病怎么办?根尖周病症状有哪些?

脚气病性心脏病为维生素 B1(又称硫胺素)严重、且长时间缺乏,而引起的一种心脏病。周围动脉阻力降低、心排血量增加为其特征性改变。维生素 B1 存在于多种食品中,与糖代谢有密切关系,与神经传导有直接关系。我国很早就对维生素 B1 缺乏病有认识。19 世纪出现的先进碾米技术使米麦中维生素 B1 大量丧失。流行病学暂无权威数据。维生素 B1 缺乏是脚气病性心脏病主要原因,常见于长期食用精白米或米饭蒸和洗的过程不当;慢性胃肠炎吸收不良者;长期缺乏营养者;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酒精中毒者。维生素 B1缺乏造成的脚气病性心脏病,可分为干性脚气病和湿性脚气病。干性脚气病为神经系统病变,无充血性心力衰竭;湿性脚气病为心肌能量供应不足,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表现为走路出现不稳,疲乏,还可出现眼球震颤、记忆力严重下降、精神意识错乱或者昏迷。严重的可出现休克、心悸、周围性水肿甚至死亡。一旦诊断成立或怀疑本病时即应给予治疗。除了改善饮食营养外,需口服维生素 B1,同时使用烟酸、维生素 B2、维生素 B6、维生素 B12。湿性脚气病应肌内注射维生素 B1,连续 7~10 天,以后改为口服。本病如误诊或治疗不及时,可逐渐发展为心力衰竭,甚至发生猝死。

概述

根尖周病(Periapical Diseases)是发生于根尖周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炎症性疾病,是口腔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未治疗的牙髓疾病和治疗不完善的牙髓疾病,都可能发展成为根尖周疾病。

侵入牙髓腔内的细菌及其毒性代谢产物,通过根尖孔到达根尖周组织区域,与宿主的免疫防御系统的防御反应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根尖周组织的破坏,发生不同类型的根尖周疾病。

根尖周病的临床分类通常为: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包括根尖脓肿、骨膜下脓肿、黏膜下脓肿)、慢性根尖周炎(包括根尖脓肿、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根尖致密性骨炎)。

根尖周病的患者通常有咬合疼痛不适、局部反复肿痛、牙龈出现小包的主诉。

对成年患者的根尖周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根管治疗,定期复查,对根尖周病变无明显愈合趋势患牙需行根尖刮治手术治疗。对于年轻恒牙的根尖周病变,由于根尖孔因为炎症不能继续形成时,应行根尖屏障术治疗。

由于牙髓疾病与根尖周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预防龋齿、定期检查、以及时治疗龋齿和牙髓疾病是重要的预防根尖周疾病的方法。

症状

根尖周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由于根尖部的牙周膜充血、血管扩张、炎性物质渗出,患者常有牙齿伸长、浮出的感觉,有轻度的咬合疼痛,用力咬紧时由于根尖部浆液性渗出被挤向四周,而使症状暂时缓解。随着疾病的发展,根尖牙周膜内压力显著增高,患牙浮出感加重,咬合疼痛明显,并有持续性自发痛,可自行定位。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由于根尖部的牙周膜组织破坏溶解,脓液形成。脓液可通过不同方式排溢,而出现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疼痛。通常脓液由牙槽骨排溢至穿破颌骨的硬骨板,形成骨膜下脓肿时,由于骨膜致密,局部的压力极大,疼痛极为剧烈,呈持续性、搏动性。患者常有面部肿胀、头痛,体温升高等区域淋巴结肿大的伴随症状。患牙松动严重,触、叩痛明显。脓肿突破骨膜形成黏膜下脓肿后,疼痛明显减轻,但软组织水肿仍明显。

慢性根尖周炎:包括根尖肉芽肿、根尖脓肿和根尖囊肿。三者之间联系密切,可相互转变。

根尖肉芽肿:根尖周病变区的骨组织破坏被肉芽组织取代。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有咬合不适感,牙冠颜色常晦暗。

根尖周脓肿:局限于根尖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患者常有患牙反复肿胀、肿痛的症状,根端处牙龈常可见窦道口。

根尖囊肿:根尖周病变区的骨组织破坏被带囊壁的液体组织取代。患者通常无自觉症状,当囊肿增大使颌骨壁变薄、隆起时,扪局部有乒乓球样感。继发感染时,局部有疼痛。

致密性骨炎:根尖周组织长期受到较缓和的慢性刺激时产生的骨质增生反应。患者通常无自觉症状。

根尖周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由于不同牙齿的牙根的长度和解剖根尖孔的部位不同,根尖炎症的扩散途径各不相同。如:当上颌后牙的根尖与上颌窦底部接近时,有时炎症可波及上颌窦,造成上颌窦的炎症。下颌前牙的根尖炎症可引向口底软组织扩散,引起严重口底蜂窝组织炎。

常见并发症包括:

牙源性上颌窦炎;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颌骨骨髓炎。

病因

根尖周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细菌:侵入牙髓腔内的细菌及其毒性代谢产物通过根尖孔到达根尖周组织区域,与宿主的免疫防御系统的防御反应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根尖周组织的破坏,发生不同类型的根尖周疾病。

机械创伤因素:牙外伤、不慎咀嚼过硬的食物、慢性的咬合创伤等因素可致牙体硬组织、牙周组织及尖周组织损伤。

医源性因素:根管治疗之后的根管充填材料可引起根尖组织的炎症。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过快、拔牙时不慎伤邻牙等均能引起可能造成根尖周组织的损伤。

哪些人容易患根尖周病?

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罹患根尖周病。

对龋齿、牙髓疾病长期未治疗的患者。

慢性牙周炎长期未治疗的患者。

罹患波及根尖周组织的颌骨囊肿,良、恶性肿瘤患者,如牙源性角化囊肿、造釉细胞瘤、颌骨中心性癌、骨肉瘤等。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牙齿出现伸长感、剧烈的咬合疼痛,伴发头痛、发热、面部肿胀等现象时,应及时就诊。

当牙齿有长期的反复肿痛、咬合不适,或者牙冠颜色,牙龈起小包,应及时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牙体牙髓专科

医生如何诊断根尖周病?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典型的症状,检查牙齿是否有龋坏、牙体缺损、隐裂纹、牙周情况,并结合牙髓活力测试及 X-线牙片、曲面断层片、口腔颌面锥形束 CT(CBCT)等检查,对根尖周疾病可做出诊断。

对各类根尖周病,如:根尖脓肿、根尖肉芽肿及根尖囊肿的鉴别,除根据病史和检查特征外,主要依靠 X 线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什么症状?正传是持续的吗?

是否有反复刷牙出血、牙齿长期松动的现象?

是否有面部进行性无痛性肿大的现象?

是否有牙齿麻木、颧面部麻木、下唇麻木等现象?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了根尖周病?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是否可通过口服药物治疗根尖周病?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需要手术治疗吗?

能治愈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治疗原则:控制造成根尖组织炎症的根管系统内感染,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缓解急性根尖周炎的剧烈疼痛、消除肿胀的最有效临时性措施是开髓引流,打开髓腔引流通道,疏通根尖孔,使渗出液或脓液通过根管得以引流,以缓解根尖部压力,消除疼痛。

对于骨膜下或黏膜下脓肿,需要切开引流,与开髓引流放可同期进行。

对已并发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应予以口服或注射抗生素药物治疗。

对机械创伤因素引起的根尖周疾病,对患牙应做适当调牙合处理。

对成年患者的根尖周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根管治疗,通过清除根管内和根尖周感染物质,进行适当的消毒,并严密充填根管,促进尖周病变愈合。定期复查,对根尖周病变无明显愈合趋势患牙需行根尖手术治疗。

对于年轻恒牙的根尖周病变,由于根尖孔因为炎症不能继续形成时,应行根尖屏障术治疗。

根尖周病发展和转归

通常经过对根管系统内感染的良好控制,根尖周疾病将逐渐愈合。如对急性根尖周脓肿的治疗不及时,常可引起颌面部多间隙感染,颌骨骨髓炎、上颌窦炎,甚至纵膈炎、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日常注意

在生活中,应特别注意口腔卫生,以预防龋病、牙髓疾病、牙周疾病的发生。

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将牙刷头置于牙颈部,刷毛与牙长轴呈 45 度。

刷毛朝向牙根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

以 2~3 颗牙为一组,以约 2 毫米的短距离水平颤动牙刷 4~6 次。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拂刷唇舌(腭)面。

注意动作要轻柔。要依顺序刷到上、下颌牙弓牙齿的唇、舌(腭)面的每个部位。

学会使用牙线,清洁牙齿的邻接面。

定期接受牙周清洁,清除牙石。

应避免用牙齿撬开瓶盖、坚果外壳等。

预防

每 6 个月进行口腔检查,及时治疗龋齿、牙髓疾病和牙周疾病。

推荐儿童每 6 个月接受氟化物防龋的保健措施,及时接受窝沟封闭的防龋治疗。

推荐成年的龋易感患者使用含氟牙膏。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吡哌酸片的功效与作用-吡哌酸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消栓口服液的功效与作用-消栓口服液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