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外生骨疣,骨疣
概述
上下颌骨(即口腔上下方的骨头)的骨皮质的缝隙或者边缘处出现的具有自限性的骨性瘤样突起,即为颌骨隆凸。
儿童很少发病,多见于成人;其患病率可变,尼日利亚为 3%。日本可高达 74%;女性发病多见于上颌骨的腭侧,男性发病主要影响下颌。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浅表损伤和咬合力过大等因素有关。
发生于硬腭中间缝隙处的颌骨隆凸称为腭隆凸;在下颌前磨牙的舌侧发生的称为舌隆凸。
患者几乎无自觉症状,通常在假牙修复时由医生发现。
本病一般无需治疗,当患处影响口腔功能或患者自觉不适时由医生切除即可;关键是要及早发现问题,遵医嘱进行及时治疗;如已出现对呼吸功能、口腔功能的影响,需及时进行治疗,以免发生危险。
本病一般对患者无影响;若在患处有影响时不及时处理,可能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造成不适感,严重者甚至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注意保护牙齿,不食用过硬的食物,是一般人群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
症状
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通常是在口腔科检查其他牙齿问题时发现,无自觉症状时也无需处理。
颌骨隆凸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颌骨隆凸的常见症状包括:
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本病的结节或突起,生长较为缓慢,而且其自限性使其不会生长过大,故大多数患者常常没有自觉症状。
口腔科检查发现口腔颌骨皮质或边缘出现异常突起,并可能导致舌头位置异常。
颌骨隆凸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病因
颌骨隆凸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遗传、浅表损伤、和咬合力过大等因素有关。
哪些人容易患颌骨隆凸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病:
经常食用较硬食物:牙齿负荷增加,可能将这种压力传递给骨骼,造成骨重塑,导致隆凸。
颌面部及牙齿外伤:负荷增加,可能引发自我修复,从而导致隆凸。
有如下不可改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病: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人罹患类似疾病的人群,更容易患此病。
年龄:儿童发生本病较少,可能由于本病的发生是个较慢的发展过程。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口腔功能障碍,如呼吸不便时。
睡眠期间出现间歇性的呼吸暂停。
口腔内出现异常隆起。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科
医生如何诊断颌骨隆凸?
医生根据病史、年龄等,经视诊后,当医生怀疑患者患有颌骨隆凸时,将通常进行病理和 X 线检查。
视诊检查:在进行牙齿检查时,医生发现口腔内部边缘处发生异常突起,一般可怀疑患有颌骨隆凸。
病理检查:医生取一小块病变部位,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可见骨小梁、脂肪性骨髓、缺少结缔组织等特征,多为致密骨。这是本病变的基本病理表现。
XX 线检查:本病发生后,口腔颌面部经 X 线检查会发现局部的影像密度增高。是本病检查的重要辅助手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曾发生口腔外伤?是否曾有牙龈肿痛的症状?
是否经常食用较硬的食物?
亲属中是否有类似症状的人?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会不会有严重的情况出现?
会不会对牙齿有影响?
会不会恶化?
治疗
本病在无症状时无需治疗,如果发生影响口腔功能,如呼吸不通畅的情况,由医生局部铲除结节或隆凸即可。
手术治疗
结节局部切除:如果患病部位对患者的呼吸功能产生影响,或引起患者不适时,由医生进行切除即可。
疾病发展和转归
当本病引起患者不适甚至影响呼吸功能时,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能导致患者经常发生睡眠中呼吸暂停的症状,使窒息的风险大大增加;且患者的生存质量会有所降,呼吸不顺等也可导致头痛等情况出现。
经过医生铲除结节后,患者可痊愈,不易复发。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注意保护牙齿,刷牙不要用力过猛。
定期复查:如果患者对于患处未感到不适,可不进行处理,每年体检时检查即可。
饮食:不食较硬及刺激性食物;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进食后需漱口。
运动:可进行正常运动。
其他:戒烟、限酒,少饮用碳酸饮料,亦可较好的保护牙齿。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不食用或少使用较硬和刺激性食物。
避免牙齿、颌面部外伤,刷牙不宜用力过猛。
针对不可变因素:
成年人,尤其中老年人,更应注意口腔的保护要多注意自身牙齿状况及睡眠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去医院检查。
家族中有患本病的人群,可以咨询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并进行定期检查,建议每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