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颊间隙感染(buccal space infection),是指发生于面颊部皮肤和黏膜间(颊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在颌面部间隙感染中比较常见,文献报道约占 35.8%。其中来自牙的感染(牙源性感染)为主要感染来源,超过 90%,其次是来源于腺体(腺源性感染)。
常继发于上、下颌磨牙根尖周脓肿或牙槽脓肿,也可由于颊部皮肤损伤、颊黏膜溃疡继发感染,或者局部区域淋巴结炎症扩散所致。感染多为需氧和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也可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化脓性感染或者厌氧菌等引起的腐败坏死性感染。
根据脓肿发生的部位不同,颊间隙感染的表现也不同,脓肿波及相邻间隙时,可有多间隙感染的症状。主要表现口内磨牙外侧红肿、剧痛,有波动感,穿刺易抽出脓液,面颊皮肤红肿相对较轻。
早期为蜂窝织炎,可以局部对症治疗并处理病灶牙;晚期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切开引流,必要时辅以全身支持治疗。
积极治疗上、下颌磨牙根尖感染和牙槽脓肿,可以有效减少颊间隙等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生。
症状
根据脓肿发生的部位不同,表现也不同,脓肿波及相邻间隙时,可有多间隙感染的症状。
颊间隙感染有哪些症状?
脓肿形成于颊部皮下或黏膜下时,肿胀范围较局限;感染波及深部的颊脂垫时,炎症进展迅速,肿胀范围累及整个颊部。
当脓肿发生于颊黏膜与颊肌之间时,肿胀主要表现在口内侧。
口内磨牙外与面颊黏膜间的区域(前庭沟)变浅或消失。
肿胀区域摸起来剧烈疼痛,可触及波动感。
穿刺可抽出脓液。
面颊部皮肤红肿不明显。
当脓肿发生于皮肤与颊肌之间,特别是颊脂垫全面受累时,面颊部皮肤红肿非常明显。
面颊部皮肤红肿、发亮。
肿胀范围大。
整个肿胀区域压痛明显,但压痛中心位于肌肉(颊肌)处。
穿刺可抽出脓液。
脓肿形成时可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
检查发现血液白细胞数增高。
颊间隙感染的并发症有哪些?
颊间隙感染发生扩散时,可形成多种严重的并发症。
感染扩散至邻近间隙时可有邻近间隙感染的表现。
颊间隙感染向上前方可通往眶下间隙,向后通向咬肌间隙,往后内或后上方可扩散至翼颌间隙颞下间隙及颞间隙,也可以导致颌下腺炎。
除了在邻近间隙间扩散,感染还可以沿神经、血管扩散,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败血症、纵隔炎等严重并发症。
病因
主要由牙源性和腺源性感染引起,其他还有损伤性、血源性和医源性感染等。
颊间隙感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广义的颊间隙指位于颊部皮肤与黏膜之间的间隙。狭义的颊间隙系指面颊深部咬肌与颊肌之间存在的一个狭小筋膜间隙,颊脂垫正位于其中,此间隙亦称为咬颊间隙(massetric-brccal space)。
根尖周脓肿和牙槽脓肿扩散至颊间隙内,引起颊间隙的化脓性感染,这种由病灶牙引起的感染称为牙源性感染,是颊间隙感染最常见的原因。
其他感染途径包括局部区域淋巴结炎症扩散、颊部皮肤损伤和颊黏膜溃疡继发感染等。
哪些人更易患颊间隙感染?
颊间隙感染作为一种常见的颌面部间隙感染,主要感染源为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和上、下颌双尖牙及磨牙的根尖脓肿。故以下人群易发生颊间隙感染。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患者。这类人群易发生智齿冠周炎。智齿冠周炎反复发作可形成智齿冠周脓肿,感染穿透骨壁扩散至颊间隙引起颊间隙感染。
口腔卫生状况差者。口腔卫生状况差者更易发生智齿冠周炎、龋病及根尖周感染,并且增加了感染扩散至颊间隙的可能性。
机体抵抗力差者。高龄、营养状况不佳或患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抵抗力较差,易导致慢性根尖周炎症和牙周炎症急性发作,形成根尖周脓肿或牙槽脓肿,同时,感染扩散能力更强,引起多间隙感染和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就医
颊间隙感染症状明显,易于发现。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下颌智齿冠周炎、上下颌磨牙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出现颊部皮肤红肿、压痛和肿胀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期治疗可能使感染控制在局部蜂窝织炎阶段。若脓肿形成,应到医院切开引流。
就诊科室
口腔颌面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颊间隙感染?
病史采集。初诊时若患者自诉有智齿冠周炎反复发作、上下颌后牙咬合痛病史,近期再次发作并出现颊部不适症状可初步断定。
口腔检查。可能发现下颌智齿阻生、上下颌磨牙深龋或残根、残冠;口腔前庭沟变浅呈隆起状、触诊剧痛、伴有波动感;或颊部皮肤红肿、压痛。基于上述发现,可基本确定。
X 线检查。可显示病灶牙根尖周骨质破坏。
穿刺检查。局部穿刺可抽出脓液。
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辅以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血液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智齿有没有发炎过?有无后牙咬合痛病史?
疼痛肿胀开始时间?疼痛程度?有无加重?
是否经过治疗?效果如何?
是否患有系统性疾病?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颊间隙感染的?
需要做什么检查?
如何治疗?恢复如何?有什么并发症?
医保是否能报销?
如何预防再次发生?
治疗
应遵循以下治疗原则:首先应对全身状况进行系统评估,判断恢复情况;联合局部处理和全身支持治疗;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
局部治疗
局部蜂窝织炎阶段可局部外敷中草药,以期止痛和促进炎症局限。
手术治疗
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是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关键。
切开引流的目的
使脓液和腐败坏死物迅速排出体外,以达到消炎解毒的目的。
解除局部疼痛、肿胀和张力。
预防感染向颅内和胸腔扩散或侵入血液循环,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纵隔炎、菌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切开引流的指征
局部疼痛加重,并呈波动性跳痛;肿胀明显,颊部皮肤表面紧张,发红;按压有明显的压痛点和波动感,呈凹陷性水肿;深部穿刺有脓液抽出。
经抗生素控制感染无效,同时出现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如果炎症已经累及多间隙,出现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可以早期切开减压,能迅速缓解呼吸困难及防止炎症继续扩散。
切开引流的方法。按照脓肿形成的部位,可以从口内或从面部作切开引流。医生会注意避免损伤面神经及面动脉、面静脉等。
全身治疗
包括全身支持治疗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发生全身中毒症状时,给予全身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减轻中毒症状,并及时给予抗菌药物。已经发生菌血症、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时,更应该早期进行全身治疗。
慢性期治疗
在急性期感染得到控制后,应及时处理病灶牙,以免复发。
颊间隙感染的发展和转归
颊间隙感染恢复好,处理病灶牙后一般不再复发。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应避免皮肤软组织感染,增强抵抗力。当出现冠周炎反复发作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预防感染与炎症扩散。
注意口腔卫生。
以清淡、富含维生素、易消化、软食为宜,避免坚硬、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
通过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预防包括颊间隙在内的颌面部间隙感染。
发现智齿阻生时尽早预防性拔除。
积极治疗牙髓及牙周病变,拔除无法保留的患牙。
积极治疗颊部皮肤损伤、局部区域淋巴结炎等。
保持口腔卫生。
健康饮食,规律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