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角炎是什么?口角炎怎么办?口角炎症状有哪些?

曼陀罗中毒是指误食茄科曼陀罗属植物的种子、浆果或幼苗和莨菪(一种植物,又名野葛,钩吻)的莨菪根而引起中毒。患者可表现为口干、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皮肤干燥、潮红、发热,心跳增快、呼吸加深、血压升高、头痛、头晕、烦操不安等一系列症状

别称

烂嘴角

概述

口角炎是一种口腔粘膜病,可导致单侧或双侧嘴角发炎、红肿、疼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症状基本局限在上、下嘴唇在嘴角的交汇区域,极少影响其他部位,如果病情严重可能会向嘴唇或四周皮肤稍有蔓延。由于张口闭口会牵扯患处,且存在水疱或破溃,可能发生进一步感染,若迟迟未能愈合,应该去医院查明基础病因,开展对症治疗。

口角炎主要是由于嘴角长期受唾液浸渍,病菌易于感染、繁殖。另有部分患者是因为营养不良或病因不明。

发生口角炎有一个最主要的风险因素是糖尿病。

主要症状是单侧或双侧嘴角发生溃疡和疼痛,并伴有皲裂、出血等,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嘴唇动作,令人难以正常进食和说话。

如果患者嘴角的溃疡、疼痛持续存在或越发严重,应该去医院就诊,根据病因接受对症治疗。医生通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病情,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感染性口角炎的治疗目的在于清除感染,降低复发风险。患者需要清洁伤口,涂搽药膏,保持嘴角的皮肤干燥。

症状

不同类型的口角炎症状也不尽相同,症状一般 1~3 周可愈合,病损严重者可留有瘢痕。

感染性口角炎

急性期呈现口角区充血、红肿、有血性或脓性分泌物渗出,层层叠起呈污秽状的血痂或脓痂,疼痛明显。

慢性期口角区皮肤黏膜增厚呈灰白色,伴细小横纹或放射状裂纹,唇红干裂,但疼痛不明显。

此外,尚有猩红热、疱疹、梅毒、艾滋病等原发病的其他症状。

创伤性口角炎

临床不多见,常为单侧性口角区损害,为长短不一的新鲜创口,裂口常有渗血、血痂。

陈旧创口则有痂皮、水肿、糜烂。

外伤引起者可伴局部组织水肿、皮下淤血。

接触性口角炎

接触变应原或毒物后迅速发作。口角区局部充血、水肿、糜烂、皲裂、渗出液明显增多、疼痛剧烈。

往往伴有唇红部水肿、糜烂、皲裂和口腔黏膜广泛性糜烂等,其他黏膜过敏反应症状。

严重者,可伴有皮疹、荨麻疹等皮肤表现,还可有流涕、喷嚏、哮喘、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进食困难以及电解质紊乱、虚脱等全身症状。

营养不良性口角炎

可单侧或双侧同时发病。

表现为口角处水平状浅表皲裂。口角周围皮肤长期受唾液浸渍而发白糜烂。无继发感染时疼痛不明显,但张口稍大时皲裂收牵拉而疼痛严重。

因维生素 B2 缺乏引起的口角炎还伴发唇炎、舌炎和脂溢性皮炎等。随病情发展,还可发生球结膜炎、角膜睫状充血、视力减退等眼部症状和阴囊对称性红斑等生殖器症状。

由糖尿病、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等全身因素引起口角炎者,除口角症状外还会有相应的全身症状。

病因

口角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口角炎的病因比较复杂,可由多因素引起。

感染性口角炎:由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常见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及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

在牙齿缺失过多或因全口牙重度磨耗所造成的颌间垂直距离缩短、口角区皱褶加深的情况下,唾液易浸渍口角,给白念珠菌、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患长期慢性病,或放疗、化疗后体质衰弱的患者,其口角区易感染念珠菌;

小儿患猩红热时口角区易感染链球菌;

疱疹病毒感染、梅毒螺旋体感染、HIV 感染等,分别引起念珠菌性口角炎、球菌性口角炎、疱疹性口角炎、艾滋病非特异性口角炎等。

创伤性口角炎:由口角区医源性创伤、严重的物理刺激或某些不良习惯引起。例如:

口腔治疗时口角牵拉时间过长造成的口角破损;

用手机制备牙体时不慎碰伤口角等;

由于搏击、运动、工作时不慎撞击口角区引起创伤,处理不当则在创伤区继发感染造成创伤性口角炎;

用手指、铅笔等异物摩擦口角等不良习惯引起口角炎。

接触性口角炎:患者常有过敏体质,一旦接触变应原或毒性物质即可发病,如某些唇膏、油膏、脸霜等化妆品以及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某些食物药品等。

营养不良性口角炎:由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引起,或继发于糖尿病、贫血、免疫功能异常等全身疾病引起的营养不良。尤其是维生素 B2 缺乏,铁、蛋白质供给不足也可出现口角炎症状。

发生口角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口角炎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糖尿病。

血糖水平升高,更有利于念珠菌之类的真菌感染、繁殖。

同时糖尿病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削弱人体对外来病原菌的抵抗能力。

其他容易引发口角炎的临床危险因素主要是造成嘴角长期受到唾液浸渍,包括:

抽烟。

佩戴牙箍。

使用不合适的假牙。

习惯舔嘴唇。

分泌过多的唾液。

牙齿歪斜,上下没有对齐。

减肥或年老导致嘴角皮肤褶皱,容易有唾液积聚。

习惯咬手指。

某些疾病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使发病风险上升,例如:

贫血。

癌症或抗癌的放、化疗。

唐氏综合征。

HIV 感染/艾滋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口角炎很容易治疗,但如果患者按照以往经验居家治疗未见效果,溃疡、疼痛持续存在或越发严重,应该去医院就诊。医生根据病因,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可以防止感染恶化或蔓延。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医生如何诊断口角炎?

首先医生会对患者询问病史,根据不同类型的口角炎,进行相应的检查:

感染性口角炎:根据口角区炎症的临床表现和细菌培养、念珠菌直接镜检等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

创伤性口角炎:依据明显的外伤或不规范的口腔治疗经历、发病突然、常单侧发生而作出诊断。

接触性口角炎:根据变态反应的临床特征,明确的既往过敏史、本次发病有可疑化妆品接触或食品药品内服史,可作出临床诊断。血常规检测有白细胞数增高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免疫球蛋白检测IgE、IgG增高有助于确诊。

营养不良性口角炎:根据口角区非特异性炎症的临床表现,结合其他症状如舌部、唇部损害和全身症状可以做出临床诊断。但确诊需检测维生素水平。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疼痛的程度有多严重?

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

在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加重?

什么情况可以使症状有所缓解?

是否在家进行过治疗?采用什么药物?效果如何?

除了嘴角溃疡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慢性病,例如糖尿病?

糖尿病的血糖水平是否得到良好控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口角炎?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后需要多久症状才会消除?

口角炎是否具有传染性?

以后是否还会复发?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感染性口角炎的治疗目标在于清除感染,降低复发风险。患者需要清洁伤口,涂搽药膏,保持嘴角的皮肤干燥。非感染性口角炎可使用润唇膏涂搽患处,营养缺乏者还需服用相应的维生素补剂。

如何治疗口角炎?

局部治疗

使用 0.1% 依沙吖啶溶液或 0.02% 的醋酸氯己定溶液,湿敷口角 15-20 分钟,去除痂皮后,涂擦抗菌药物类软膏,医生根据患者致病菌不同,选择以下不同的软膏。

抗感染治疗:对细菌感染的患者给予金霉素眼膏、红霉素眼膏等抗生素软膏,或给予复方盐酸金霉素软膏、曲安奈德软膏等糖皮质激素治疗。

抗真菌治疗:对真菌感染引起的口角炎,医生一般给予克霉唑乳膏、咪康唑霜、制霉菌素甘油等抗真菌药物涂擦。合并义齿性口炎的患者,需同时配合 2%-4% 的碳酸氢钠溶液漱口。之后舌背含化制霉菌素片。

不同类型口角炎,医生还会选择针对性的治疗。

感染性口角炎:消除致病的不良环境:纠正过短的颌间距离,修改不良修复体,减小口角区皱褶,保持口角区干燥。

创伤性口角炎,局部外伤致创口过大不易愈合者,医生一般采取清创后手术缝合。有继发感染者给予广谱抗生素口服。

接触性口角炎:首先需去除过敏原,停止服用可疑药物。合理应用抗过敏药物: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

营养不良性口角炎:补充维生素、叶酸等。治疗全身病,如糖尿病、贫血、免疫功能异常等。

日常注意

口角炎患者应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基础疾病的管理。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遵医嘱定时服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

患者若营养不良,应按照医生处方足量补充维生素;但切勿过量,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润唇膏或润肤霜可缓解疼痛和瘙痒。

如果是机械性因素导致口角炎,患者需要及时调整牙箍、假牙,或进行口腔校正。

预防

预防口角炎的重点是均衡、健康的饮食,积极锻炼提高免疫力,克服不良习惯。

健康均衡的饮食:确保有充足的水果、蔬菜、坚果。

积极锻炼,充足睡眠,提高免疫力。

勤洗脸、勤洗手,保持口腔卫生,减少病原菌感染风险。

克服不良习惯,避免舔嘴唇、咬手指。

足量饮水,尽量减少含糖或酒精的饮料。

戒烟。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癃清胶囊的功效与作用-癃清胶囊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依托红霉素片的功效与作用-依托红霉素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