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概述
慢性唇炎(Chronic Cheilitis)是嘴唇的唇红部位和(或)唇周皮肤,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炎症反应。嘴唇是面部一个非常显眼的器官,由上下两唇构成,向外凸出而柔软,可以由内部肌肉牵引而自由移动。除了饮食和语言之外,嘴唇还具有极其重要的美观作用。覆盖在两唇上的上皮非常薄,使得唇的外观偏粉红色,即所谓的“唇红”。唇红的慢性炎症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可造成很大的影响。如何寻找病因,优化治疗也一直困扰着国内、外医生,并处于不断研讨摸索之中。
慢性唇炎的具体致病机制未知,可能受到气候、烟酒、口腔卫生、心理因素、免疫功能低下、遗传基因的影响。
临床主要表现为干燥、脱屑、渗出结痂、充血水肿、发胀发痒、灼热疼痛等,此类症状往往持续或反复发作,时重时轻,迁延不愈。
如果发生慢性唇炎的相关症状,患者应该前往医院就诊,及早接受治疗。
慢性唇炎的诊断相对容易,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观察嘴唇的症状,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一般即可确诊。
慢性唇炎往往难以治愈,临床对其治疗多有探索,采用局部保湿措施是主要方案。
临床报告涉及的治疗手段包括局部湿敷和外用药物、中西医结合、物理治疗等各个方面。
避免刺激因素是慢性唇炎疾病管理的关键。
由于具体发病机制未知,致病因素复杂多样,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彻底预防慢性唇炎。
症状
慢性唇炎有哪些症状?
慢性唇炎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干燥脱屑性唇炎和湿疹糜烂性唇炎。
干燥脱屑性唇炎:多见于 30 岁以下的女性,以唇红的过角化和脱皮为特征。
唇红部位有脱屑或黄色的痂皮或厚的血痂;
唇红表层的上皮变薄;
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严重者可糜烂,伴脓性分泌物。
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自愈,但还会复发,并可能长期反复发作。
湿疹糜烂性唇炎:唇红部反复糜烂、渗出、结痂、脱痂为主要特征。
黄色薄痂、血痂或脓痂。
与干燥脱屑性唇炎相似,慢性唇炎可能会自愈,但还会复发,并可能长期反复发作。
慢性唇炎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当慢性唇炎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包括:
继发性感染;
心理压力过大可导致焦虑或抑郁。
病因
慢性唇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慢性唇炎的具体致病机制未知。表现为唇红部位和(或)唇周皮肤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炎症反应,上、下唇均可发病,更多发于下唇。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气候因素:
强烈的紫外线照射;
冬季风大,寒冷干燥。
吸烟酗酒:损伤唇部组织和细胞。
口腔卫生差: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症状消退。
精神情绪波动导致自我持续性焦虑或抑郁:
习惯性舔唇、咬唇;
用手撕搓嘴唇。
免疫功能低下:
生活条件艰苦,营养状况差;
HIV 感染/艾滋病;
真菌感染;
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化疗患者。
遗传基因:
家族病史;
先天性遗传病的局部表现:先天性厚甲症。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发生慢性唇炎的相关症状,患者应该前往医院就诊,及早接受治疗。
唇炎发作时,可能影响进食、语言、美观,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虽然难以治愈,但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可以缓解病情,降低感染风险。
缓解症状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调整心理或精神压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医生如何诊断慢性唇炎?
慢性唇炎的诊断相对容易,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观察嘴唇的症状,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一般即可确诊。
慢性唇炎患者往往病程反复,唇红有反复干燥、脱屑、渗出、结痂、疼痛、肿胀等症状。
排除光照、过敏等导致的唇部病损即可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症状是持续性的还是间歇性的?
日常是否有烟酒嗜好?
家庭成员是否有类似症状?
平时是否有舔咬嘴唇或用手揉搓嘴唇的习惯?
在什么情况下,症状会有所缓解?
当发生了什么情况会导致症状加重?
除了唇炎还有什么其他疾病?
以前是否曾经接受过治疗?采用什么方案治疗?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慢性唇炎?
症状是否会继续恶化?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会有什么风险和副作用?
治疗后是否还会复发?
今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如何治疗慢性唇炎?
慢性唇炎往往难以完全治愈,临床对其治疗多有探索,但目前仍未形成优化方案的共识。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以下几种治疗手段:
轻度患者,没有自觉症状,可在唇部涂抹适量护唇膏。
局部用药:
有脱屑、皲裂等症状的患者;
可以先局部用依沙吖啶溶液湿敷,每天三次,每次餐后 20 分钟;
然后涂抹红霉素软膏、或含低浓度糖皮质激素的软膏等。
物理治疗:超声雾化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联合方案的疗效可能有助于恢复。
日常注意
避免刺激因素是慢性唇炎疾病管理的关键:
避免阳光直射,减少紫外线损伤。
日常注意有保湿措施,清水湿敷后涂凡士林膏。
多喝水,使用润唇膏,保持唇部湿润。
冬季外出做好防护措施,避免风吹和寒冷刺激。
改掉咬唇、舔唇的不良习惯。
戒除烟酒,忌食辛辣食物,合理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预防
由于具体发病机制未知,致病因素复杂多样,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彻底预防慢性唇炎。
临床一般认为避免日光暴晒,做好嘴唇部位保湿的防护措施,可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