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Garre 硬化性骨髓炎,慢性非化脓性硬化性骨髓炎,骨髓炎
概述
慢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是指以患者颊部至下颌角处有轻度发红、发热、疼痛,呈硬板样肿胀为症状,影像学检查以骨组织的吸收和新生骨的并存,骨间质有部分被炎症细胞浸润为特点的感染所致的骨反应。
局灶型者多见于 20 岁以下的青年人,与下磨牙或下前磨牙病变有关。弥漫型多见于中老年人。
局灶型的主要病因是口腔疾病引起的下颌骨感染。拔牙等造成的牙机械性损伤后不注重口腔卫生和护理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感染从下颌较浅的组织,首先向咬肌间隙或翼颌间隙扩散,然后侵犯到下颌骨骨膜。弥漫型的主要病因不清。
慢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分为局灶型和弥漫型,其发病机制可为早期使用抗生素的种类或使用剂量不当时,虽抑制感染颌骨的细菌但未彻底消灭;局部未及时切开引流或病灶牙未早期处理导致;低毒性病原菌感染,患者抵抗力较强,致病菌毒力较弱,骨的破坏不明显,表现出增生性病变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颊部至下颌角处有轻度发红、发热、疼痛,呈硬板样肿胀,牙槽部有压痛并伴有轻度红肿。
本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治疗的关键点是手术将游离死骨块及变软的骨质刮净,术后注重口腔卫生、注射适当的抗生素。
本病可并发咬肌或翼内肌的炎症,导致张口明显受限、进食困难。
症状
慢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慢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面颊部至下颌角的炎症表现:轻度发红、发热、疼痛,出现硬板样肿块。
下压槽压痛红肿:牙槽部出现压痛,并伴有轻度红肿。
吞咽困难:咀嚼肌感染炎症,面部不对称,出现张口受限,吞咽困难。
慢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咀嚼肌感染
鼻窦炎
张口明显受限,进食困难
脑脓肿
病因
局灶型的慢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主要为口腔内组织损伤、不恰当使用抗生素造成颌骨感染引起的,也可以是局部化脓区未能及时切开引流或病灶牙未早期处理所致;也有认为是低毒性病原菌感染。慢性弥漫型硬化性颌骨骨髓炎的病因不明。
慢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下颌智齿冠周炎:这是慢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最常见的原因。炎症首先累及咬肌间隙或翼颌间隙;接着侵犯下颌骨的骨膜,发生骨膜炎,没有及时治疗,迁延为慢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
骨组织低毒性感染:有强烈的成骨反应,以骨皮质增厚为其特征,也有认为骨组织内有多个小脓肿,张力高,此时细菌培养阴性。
骨髓腔内纤维化:本病颌骨发生进行性、广泛性和硬化性的炎症,炎症反应刺激骨髓腔内发生广泛性纤维化,促使骨内膜下骨组织曾生、沉积和钙化,出现反应性骨内膜增生,但是不会出现脓肿、死骨和形成瘘管,此时细菌培养阳性。
哪些人容易患慢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
20 岁以下的青年人:多因为下磨牙或下前磨牙病变引起慢性局灶型硬化性颌骨骨髓炎。
中老年人:不明原因引起慢性弥漫型硬化性颌骨骨髓炎。
口腔内出现机械性损伤并且不注重口腔卫生的人:常常由于口腔内细菌滋生,炎症反应侵犯至颌骨所致骨膜炎,没有及时治疗,迁延为慢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
不恰当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不能有效地清除微生物,造成颌骨少量的微生物感染,骨膜增生,引起慢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张口受限,吞咽困难。
脸部不对称,颊部至下颌角红肿,轻度肿胀,有轻度压痛,出现肿块,不易滑动。
牙槽红肿伴有牙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本病通常不需拨打 120。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口腔颌面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慢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
当医生怀疑是慢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时,会给患者做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但最终确诊还需结合病史、以及 X 线照片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摸、观察头面部等方式来把握患者的健康状况、活动能力,包括鉴定患者是否有面部红肿,有压痛、牙槽发炎、张口不易,吞咽困难等疾病对应的症状。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目,根据白细胞数目,判断有无细菌感染。
X 线摄片:可以帮助医生确认病变区域大小。
血常规检查:抽血后进行血常规检查,辅助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您最近有服用过抗生素吗?
您口腔内是否有不适感?
您的牙齿有无疼痛等不适?
您最近有没有吃过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您的面部红肿持续多久了?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吗?
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
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平时怎么预防?
我在家可以做些什么?不适合做哪些事情?
治疗
首先要抗感染,对全身做支持疗法以维持营养,针对病人的体征进行对症治疗,其次还要注意病原局部的及时处理,对出现脓肿的地方切开引流,最后要注意处理病灶。本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术后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应使用合适的抗生素,以彻底清除细菌。
药物治疗
抗生素:作用是抗感染。手术治疗后,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应使用合适的抗生素。 常用的有头孢、青霉素等。
依替膦酸:调节骨的代谢活动,减轻骨痛。
维生素 B12:经肌肉注射,有缓解炎症症状的作用。
手术治疗
病灶清除术:手术以刮除病理性肉芽组织为主,同时将病变部位游离死骨块及变软的骨质刮净,去除病灶。
其他治疗
本病无其他疗法。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及时就医,可使骨膜炎等疾病慢性化为慢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能在短期内治愈。但由于患者不注重口腔卫生常常反复发作,引起持续性疼痛。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要经常关注病情、症状变化,注意饮食,保持卫生,尽量不要造成疾病的反复发作。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饮食:
饮食注意清淡,少油少盐(每天油脂摄入量按每公斤体重维持 1~2 克,青少年每日摄入盐份不要超过 4 克,成人每日摄入盐不要超过 6 克)。
少吃辛辣的食物,适当摄入肉类、瓜果。
其他:注意口腔卫生,手术后应保持口腔清洁,勤漱口。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注重个人口腔卫生:勤刷牙,保证口腔的清洁。
切忌滥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