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癌瘤
概述
黏液表皮样癌是由黏液细胞、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构成的恶性唾液腺上皮性肿瘤,可伴有柱状细胞、透明细胞和大嗜酸粒细胞注形态特征。
黏液表皮样癌是唾液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据国内 6 所口腔医学院统计,其约占唾液腺上皮性肿瘤的 12%,约占其恶性肿瘤的 30%。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位居恶性肿瘤的第 3 位。
病因不明确,与遗传、饮食习惯及心态有关;危险因素为饮食不健康、心态较差的人。
按照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低度恶性)型、低分化(高度恶性)型。
高分化型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低分化型表现为疼痛、出血、张口受限、面瘫,颈部可出现肿大淋巴结。
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治疗关键点在于彻底去除癌变组织,治疗难点为需尽量保留面神经,且病变易复发。
疾病的主要危害:晚期可导致腮腺肿瘤,侵犯面神经,可导致面瘫。如果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家族中有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进行检查。
症状
黏液表皮样癌的最常见症状包括腮腺区出现无痛性肿块,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疼痛、出血、张口受限、面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黏液表皮样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黏液表皮样癌的常见症状包括:
腮腺区肿块:好发于腮腺,表现为腮腺区的肿块,无痛,生长缓慢,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
淋巴结肿大: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
疼痛、出血:病情严重或低分化癌时,肿物可有疼痛,出血;
张口受限。
黏液表皮样癌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黏液表皮样癌进展到晚期,可导致腮腺肿瘤,侵犯面神经,导致面瘫,甚至可以转移至其他器官,引起扩散。
常见并发症包括:
面瘫及面肌抽搐;
其他器官肿瘤;
腭部骨质破坏;
涎瘘注。
病因
黏液表皮样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因遗传因素、过度疲劳、不良的心态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所引起。
黏液表皮样癌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病因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
抵抗力下降,包括过度疲劳、不良好的心态、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哪些人容易患黏液表皮样癌病?(危险因素)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饮食习惯不健康的人:如吸烟、喝酒,喜欢食用刺激性的食物。
过度疲劳的人:长期疲劳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癌症。
心态较差的人:易受各类因素影响心理情绪的人,也容易引起癌症的发生。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女性。
四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群。
就医
当患者出现唾液腺区的肿大时,请及时就医,当患者发生唾液腺区及淋巴结肿大、疼痛、出血、张口受限、面瘫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唾液腺区(腮腺区)肿大。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唾液区淋巴结肿大、疼痛、出血。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颌面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黏液表皮样癌?
当医生怀疑是黏液表皮样癌时,将通常进行口腔颌面部专科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在明确肿瘤部位、大小及周围组织的关系及颈淋巴结情况后,可能进一步通过冰冻切片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口腔颌面部专科检查:口腔科常规检查。包括对颌面部唾液腺区肿物的视诊、触诊、扪诊、探诊等,观察患者的颌面部组织肿胀及疼痛程度、出血情况,是否有淋巴结肿大及面瘫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初步诊断;
X 线检查:可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及周围组织关系以及淋巴结情况,进一步作出诊断;
冰冻切片检查:可以明确病损组织的病理结构及细胞组成,明确肿瘤的性质,做出明确诊断。但一般与手术一起完成。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出现的肿块?
肿块自发生以来是否有增大?
增大的速度是否很快?是否肉眼可见?
是否经常抽烟、酗酒?
是否经常过度劳累?
最近是否有遇到不开心的事?
是否有和你有相同或相似症状的亲属?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病情严重吗?
我需要做什么治疗?是否需要手术?
治疗效果如何?治疗费用有多高?
治疗后多久可以正常工作?
治疗后会复发吗?
怎么做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饮食上应该注意些什么?
治疗
黏液表皮样癌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放疗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肯定。
药物治疗
抗肿瘤药物:治疗肿瘤的疾病的药物。目前常用多西紫杉醇,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的增殖及转移力有抑制作用。
手术治疗
腮腺切除术:切除病变的组织,防止扩散。对于高分化型,腮腺区行肿瘤加腮腺全叶切除术注,面神经与肿瘤有一定距离者,可保留面神经;低分化型行腮腺区原发灶扩大根治术,一般情况下,面神经不予保留,皮肤缺损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
颈淋巴清扫术:防止肿瘤淋巴结转移至其他部位。高分化型行治疗性颈淋巴清扫术,低分化型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上颌部分切除或次全切除术:发生于腭部的高分化型黏液表皮样癌。
其他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射线照射病损部位的细胞,减少复发率。低分化型术后配合放射治疗,以减少复发率,在术后 2~6 周内施行。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发展为黏液表皮样癌进展到晚期,可导致腮腺肿瘤,侵犯面神经,导致面瘫,甚至可以转移至其他器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中、高度恶性黏液表皮样癌的术后局部复发率约为 60%, 约 57.9% 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一定程度影响生活质量。
日常注意
一句话总述:注意患处及手术部位卫生清洁,防止感染。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平卧,头偏向健侧,伤口朝上,低流量吸氧 6 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6 小时后坐位或半卧位,减轻头部充血、伤口肿胀和疼痛,利于引流。
放疗后注意事项:保持照射部位清洁,预防感染、坏死。
术后用药和复查:术后遵医嘱服用抗肿瘤药物,一到两月内复查,若症状消除,则每半年或一年到医院进行复查。
饮食:术后进高热量、高蛋白、无渣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食酸性、刺激性食物,每次进食后都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运动:面部热毛巾热敷、用手进行患侧面按摩、进行吹口哨,鼓腮、咬嚼口香糖等训练,每天至少 2 次。
其他:戒烟、忌酒、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休息防止受凉感冒。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心态,每年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针对可变的因素:
改善饮食习惯,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规律的作息,做到劳逸结合,避免熬夜。
保持良好的心态,多与人沟通交流。
戒烟忌酒。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定期检查,一年至少一次。若有异常,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