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唇炎是什么?肉芽肿性唇炎怎么办?肉芽肿性唇炎症状有哪些?

原发性心脏横纹肌肉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心脏肉瘤亚型注,是一种具有横纹肌分化(肿瘤细胞为横纹肌母细胞)的恶性肿瘤。本病极为少见,过去病理检查技术不发达,有很大比例的心脏肉瘤(另一种心脏恶性肿瘤)被认为是横纹肌肉瘤,近期更多的统计显示,原发性心脏横纹肌肉瘤占心脏肉瘤的比例小于 5%。可发生在心脏的任何部位。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年人,是儿童最常见的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约为 20 岁。因发病率极低,文献均为个案报道,目前缺乏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本病病因尚不明确。症状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及生长方式而有不同的表现,常见症状有胸闷气短、心悸、呼吸困难、乏力、胸痛、上腹部疼痛、下肢肿胀、食欲不振、晕厥等。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治疗的关键点在于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治疗的难点在于手术难以完全切除,且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治疗无效)。本病为恶性肿瘤,进展迅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缩短寿命。目前本病总体治疗效果极差,一经发生,1 年生存率极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存期的关键。

别称

米舍尔肉芽肿性唇炎

概述

肉芽肿性唇炎(granulomatosa cheilitis),又称米舍尔肉芽肿性唇炎,是一种以唇部肥厚、肿胀为主要特点的疾病。有人认为是梅罗综合征的单症状型,或口面部肉芽肿病的亚型。

好发于青壮年,无明显性别差异。

口内常有残根、残冠等坏牙。

以唇肥厚、肿胀为主要症状,应与牙源性感染引起的唇部肿胀、唇部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相鉴别。

积极纠正相关的发病因素,如感染因素、口腔局部病灶,有助于多数肉芽肿性唇炎愈合,避免某些过敏因素等,有助于预防肉芽肿性唇炎的发生。

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局部注射,并加上抗炎、抗过敏等全身药物治疗。

症状

肉芽肿性唇炎以唇部肥厚、肿胀为主要症状,肿胀多次复发后则消退不完全或不消退。

肉芽肿性唇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本病多在青壮年发病,男女无明显性别差异。

起病及进展缓慢,一般无唇部创伤或感染史。

上下唇均可肿胀发病,但上唇较多见,也可同时发病。

肿胀一般从唇的一侧开始,逐步向唇的另一侧蔓延。

肿胀区唇红黏膜颜色正常,局部柔软,无痛,无瘙痒感,有垫褥感,压之无凹陷性水肿。

发病初期肿胀可完全消退,但多次复发后则消退不完全或不消退。

随病程发展,唇肿可至正常唇体积的 2~3 倍,形成巨唇。出现一至数条瓦楞状纵行裂沟至分叶状,有渗出液,唇红区呈紫红色,肿胀可波及临近皮肤区,初发时皮肤呈淡红色,复发后转至暗红色。

该病可累及唇部以外的部位,如颊、龈、舌、口底、鼻、颌、眶周组织等,则称局限性口面部肉芽肿病。

病因

目前确切的病因尚不明了。细菌或病毒感染、过敏反应、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的血管舒缩功能紊乱、遗传因素等可能与之有关。

肉芽肿性唇炎的常见原因可能有哪些?

局部感染性病灶:具有感染性病灶的比率在所有病因中最高,如慢性根尖周炎、残根残冠、龋病、牙周炎、牙周脓肿,还有口腔附近的扁桃腺炎、咽炎、上颌窦炎、鼻炎、中耳炎、眼炎等,亦有报道与淋巴结炎、脂膜炎等相关。

过敏因素:该病可能与过敏反应有关,过敏原为炎性或变性坏死组织。

神经调节:该病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的血管舒缩紊乱有关。

遗传因素:肉芽肿性唇炎有家族遗传倾向。

生理因素:女性患者可能与月经周期有关。

哪些人容易患肉芽肿性唇炎?

口内有局部病灶或口腔附近有炎性病灶的个体。

过敏体质者。

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紊乱者。

就医

肉芽肿性唇炎多见于青壮年,上下唇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上唇。口唇弥漫性反复肿胀,多次复发后病损不能恢复。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若出现上唇或下唇的弥漫性反复肿胀,需要及时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黏膜科

医生如何诊断肉芽肿性唇炎?

主要看是否口唇弥漫性肿胀早期反复发生,后期不能完全消退或不消退。

唇部肿胀柔软、无痛、有垫褥感,压之无凹陷性水肿。

唇周皮肤潮红或暗红。

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典型表现在黏膜下形成非干酪化类上皮细胞肉芽肿。

本病应与牙源性感染引起的唇部肿胀、唇部血管神经型水肿等相鉴别。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唇部肿胀多长时间了?

唇部肿胀是否反复发作?

肿胀能否完全消退?

唇肿是否伴疼痛、瘙痒的感觉?

口内有无坏牙?

扁桃体总发炎吗?眼、耳、鼻、喉经常发炎吗?

有何过敏史?近期有无过敏反应?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唇部肿胀严重吗?能治好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是否需要调整饮食或生活习惯?

这个病有传染的可能吗?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治疗

肉芽肿性唇炎的治疗主要应先去除口病及附近病灶,辅之以皮质类激素局部封闭,并加上抗炎、抗过敏等全身处理。肿胀明显者,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恢复唇部外形。

对因治疗

去除牙源性感染及牙有关的病灶后,积极治疗龋病、牙髓炎、根尖炎、牙周炎,控制扁桃腺炎、鼻窦炎、咽炎、耳炎等,多数唇肿可能消退或消失。

尽量避免接触可能的致敏物,可减少因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的血管舒缩紊乱引起的唇部肿胀。

局部治疗

对于去除局部病灶后唇肿消退仍不理想者,可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局部注射。常用药物有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曲安奈德注射液,每周 1 次,连续 4~10 次。

全身药物治疗

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作为首选方案。对于局部注射效果不佳者,或多部位发生肉芽肿性肿胀者,可予服用泼尼松,采用小剂量、短疗程方案。

抗过敏药:常用特非那定、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控制速发型过敏反应。服药后可能有乏力、嗜睡等副作用。

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认为唇部肿胀与湿阻、血淤、风邪、痰结有关,建议以健脾化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如山茱萸、白术、茯苓、穿山甲、防风、荆芥、半夏、牛蒡、蒲公英等。

放射治疗

对于上述治疗疗效不佳、唇肿持续的情况,也可采用低剂量放疗,唇肿可消,但遗留小唾液腺受损的副作用。

手术治疗

反复发作形成巨唇后,如唇肿无反复消长,且患者有强烈的美观要求,可考虑唇部整形术修复外形,但不能去除病因,术后需采用其他治疗措施防止再次复发。

疾病的发展和转归

发病初期唇部肿胀可完全消退,但多次复发后则消退不完全或不消退。

规范治疗,预后良好。

日常注意

消除病原感染和面部感染性病灶,控制过敏反应,有助于减少肉芽肿性唇炎的发生。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避免细菌或病毒感染。

如有牙源性感染及牙有关的病灶,要尽早去除。

如发现可疑的过敏原,要避免再次接触,以减少因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的血管舒缩紊乱引起的唇部肿胀。

预防

积极纠正与肉芽肿性唇炎有关的发病因素,如感染因素、口腔局部病灶、过敏因素等,有助于预防肉芽肿性唇炎的发生。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可疑的过敏原,要避免再次接触,以减少因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的血管舒缩紊乱引起的唇部肿胀。

如面部有感染性病灶,如慢性根尖周炎、鼻咽部炎症等,要积极治疗控制。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冠脉宁片的功效与作用-冠脉宁片说明书

2023-8-3 0:11:30

保健

女性生气会导致哪些危害

2023-9-9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