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畸形是什么?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畸形怎么办?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畸形症状有哪些?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看似健康或者患有疾病但病情较稳定者,因心脏原因突然死亡。心脏性猝死的特点为突发、难以及时救治。全世界每年约有 1700 万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其中有 25% 是心脏性猝死。在我国,每10万人中就会有41.84名发生心脏性猝死,每年的猝死总人数约为 54.4 万。随着我国冠心病发生率的升高,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将有增加趋势。但要注意的是,没有送至医院的心脏性猝死并没有被统计在上述数据内,因此,实际的发生率可能更高。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导致心脏性猝死的疾病,其导致猝死的原因常为引起严重心律失常,主要是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有些人在死亡前并没有任何表现,但有时在死亡前的1小时会出现胸痛、感觉心跳得厉害(心悸)、呼吸困难等表现。针对猝死高危人群,可以考虑植入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ICD)和药物治疗(β 受体阻滞剂等)预防猝死的发生。心脏性猝死多发生在医院外,因此主要的急救措施是在猝死现场进行心肺复苏(CPR),以及使用公共场所的体外自动除颤器(AED)进行胸部电击除颤。

别称

兜齿,地包天,月亮脸

概述

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畸形(maxillary retrusion and mandibular protrusion)俗称地包天、兜齿、月亮脸,可单独发生于下颌骨或上颌骨,或同时累及上、下颌骨,通常表现为面中部凹陷,上唇短缩,下颌和(或)颏部向前突出,常伴有颌骨偏斜畸形。上下牙齿为反咬合(即咬合时下门牙咬在了上门牙的外面)或切牙对刃(即上下牙的前牙直接相对,咬合在一条线上),常常影响咀嚼和发音。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畸形多为发育性颌骨畸形,主要决定于遗传基因,亦受出生前后环境因素的影响。

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畸形是颌面部最常见的骨性畸形,在 12~17 岁青少年中的发病率约为 1%。

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畸形多数是由遗传、环境和功能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但导致其发病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少数是由创伤或其它疾病引起。

由于上颌骨相对于颅底位置靠后,或者下颌骨相对于颅底位置过分向前生长,或者同时存在上颌骨相对于颅底位置靠后、下颌骨相对于颅底位置向前,除了造成前牙反牙合(咬合时下门牙咬在了上门牙的外面)或开牙合(咬合时前牙的上下牙无咬合接触)、面中部凹陷、面下 1/3 容貌协调关系破坏外,还会影响患者的咀嚼、发音等功能。

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由于眶下区和鼻旁区的扁平而导致面中部凹陷,鼻唇沟较深,上唇显得短缩且上翘,面下部的下唇和颏部明显前突,下唇位于上唇前方,侧面观面型呈现出中间凹两侧突的“月牙形”,常伴有下颌偏斜畸形。咬合关系紊乱,前牙呈对刃(即上下牙的前牙直接相对,咬合在一条线上)、反牙合(咬合时下门牙咬在了上门牙的外面)或开牙合(前牙的上下牙在咬合时不能接触)。

多数患者在青春期开始出现反牙合、下巴过长、面中部凹陷等症状,通常在 18 岁后病变会停止发展,也有部分患者儿童期即出现下颌前突的症状。

发现出现面型异常时应及时到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正畸科或者颌面外科就诊,明确病情和病因,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医生会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 X 线片、CT)进行诊断。

通过规范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恢复正常的容貌和咬合关系。

并非所有的兜齿都是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畸形造成,单纯牙齿位置异常造成的兜齿通过正畸治疗即可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和面型。但骨性上颌后缩下颌前突造成的兜齿,需要配合正颌外科手术才能彻底矫治,如果仅采用掩饰性正畸治疗,并不能改变下巴过长、偏斜、凹面型等骨骼问题,反而会破坏最佳手术条件,增加后期治疗的风险及难度。

症状

上颌后缩下颌前突有哪些症状?

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的症状出现时间不一致,多数在青春期出现,也有部分症状在儿童期即可出现,主要有以下症状:

由于眶下区和鼻旁区扁平而导致面中部凹陷,鼻唇沟较深,上唇显得短缩且上翘。

面下部的下唇和颏部明显前突,下唇位于上唇前方,侧面观面型呈现出中间凹两侧突的“月牙形”,脸显得比较长,常伴有颌骨偏斜畸形。

上下牙齿为反牙合(又称兜齿、地包天,即咬合时下门牙咬在了上门牙的外面)、对刃(上下前牙咬合时咬在一条线上)或开牙合(咬合时上下前牙间有较大缝隙,不能接触)。

咬合关系的错乱导致咀嚼效率降低,并影响发音,患者常有“大舌头音”。

发生上颌后缩下颌前突后,疾病如何进展?

如果在儿童期即出现下颌牙齿咬在上颌牙齿前面、脸凹陷、下巴比较长的情况,且家族中有上颌后缩下颌前突患者,则未来发展成为骨性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的几率很高。

即使采用功能性矫治器进行了干预治疗,牙齿反牙合的情况得到了改善,但面下部突出、面中部凹陷、下巴长、颌骨偏斜等骨性畸形可能依然存在。

大部分上颌后缩下颌前突患者是在青春期开始出现牙齿反牙合和颌骨畸形,随身体发育畸形逐渐加重,在 18 岁发育完成后基本定型。

由于疾病因素导致的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畸形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且疾病进展不受年龄限制。

病因

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畸形是颌面部最常见的骨性畸形,多数是由遗传基因、环境和功能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但导致其发病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少数是由创伤和其它疾病引起。

上颌后缩下颌前突是怎样发生的?

遗传因素:上颌后缩下颌前突有明显的家族史,将近半数上颌后缩下颌前突患者的一~三代亲属中存在类似的错牙合畸形。

环境和功能因素:儿童期的口腔不良习惯,例如经常吸吮手指、咬嘴唇、吐舌、下颌前伸等,会引导下颌骨向前发育,在恒牙萌出后,下颌牙齿会位于上颌牙齿的前面形成地包天。

系统性疾病因素:垂体功能亢进产生过量生长激素,可造成肢端肥大、下颌前突。佝偻病是一种因维生素 D 缺乏导致的婴幼儿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维生素 D 不足而致钙磷代谢障碍,钙不能正常沉积于骨骼生长部位而致骨骼变形,颌骨的发育畸形主要表现为上颌弓狭窄、腭盖高拱(通常为牙弓狭窄、上颌的弧度过大)、下颌前突、开牙合等。

口腔颌面部创伤:在婴幼儿和青少年期,颌骨受到外伤可造成其发育畸形。

胚胎发育障碍:最常见的是唇腭裂导致的上颌骨发育不足、下颌骨相对前突畸形。

易患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发病率没有明显的种族或性别差异,容易患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的高危人群包括:

家族史:父母或亲属中有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时发生该病的风险会增加。

儿童期有不良口腔习惯者,患该病的几率可能会增加。

面部受到创伤者可能出现髁突发育过度,导致下颌前突畸形。

患垂体瘤、肢端肥大症、髁突骨瘤等的患者可能出现下颌过度生长。

唇腭裂患者由于上颌骨发育不足常导致下颌相对前突。

就医

何时应就医?

正常的咬合关系是上颌牙齿在下颌牙齿的前面。

如果发现下颌牙齿咬在了上颌牙齿的外面或者门牙的牙尖对牙尖,则说明牙齿存在咬合错乱,需要找口腔正畸医生就诊。

诊断需要判断是单纯的牙齿问题,还是由于颌骨畸形导致的牙齿问题。

如果牙齿咬合情况看起来尚可,但有面下部突出、面中部凹陷、下巴长、颌骨偏斜等影响容貌的问题,则需要至正颌外科医生处就诊,明确畸形的部位和原因。

就诊时间没有年龄限制,一旦发现异常即应就诊。

如何诊断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畸形?

医生通过对面部容貌和咬合关系的临床检查,检查面部比例、侧貌形态、上下颌切牙和磨牙关系、牙轴倾斜度等,可以初步诊断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畸形。

通常还需要拍摄头颅侧位和正位片、曲面断层片、CT,进一步观察颌骨与颅骨的相对位置、颌骨形态、三维方向比例关系等,并通过 X 线头影测量分析,以协助明确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地包天”症状何时出现的?是否有持续加重?

既往是否受过颌面部外伤?

儿童期是否有吸吮手指、咬嘴唇、吐舌、下颌前伸等不良习惯?

家族中是否有类似面型的患者?

是否到进行过正畸治疗?什么年龄进行的?持续多长时间?是否有拔牙?

是否有全身系统性疾病?

是否有颞下颌关节区的疼痛、弹响、开口受限等症状?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可能会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患上该病的?

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还有其它治疗方法吗?不同治疗方法的差别在哪里?

通过治疗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什么年龄可以开始治疗?

手术及正畸治疗的风险有哪些?

治疗的周期有多长时间?

治疗后是否有复发的可能?

畸形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

治疗

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畸形是可以被矫正的,通过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的容貌和咬合关系可以恢复正常。容貌以及咀嚼、发音功能的改善会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如何治疗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畸形?

儿童期发现牙齿反牙合、下颌前突后应及时就诊儿童口腔科或正畸科医生,判断畸形的部位、程度、原因,并密切观察颌骨及牙齿发育趋势,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必要时可尝试采用功能性矫治器,但可能存在治疗效果不佳、复发、畸形持续加重等情况。

对于存在明显骨性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甚至伴有颌骨偏斜的患者,医生一般不建议采用掩饰性正畸治疗,否则会丧失最佳手术条件,增加后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难度、风险和时间。

通常女孩 16 岁后、男孩 18 岁后生长发育基本完成,就可以进行正颌外科手术矫治颌骨畸形。只要身体健康、可以承受全麻截骨手术,治疗没有绝对年龄上限,但年龄过大会延长治疗周期、增加正畸和手术风险、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畸形通常需要进行 1~2 年左右的术前正畸治疗,排齐牙列,去除拥挤和牙齿代偿,调整牙弓的形态和宽度,使术后能形成基本稳定的咬合关系。术后还需要进行半年到 1 年左右的术后正畸治疗进行精细调整,以达到良好的终末咬合关系。

正畸总体时间的个体差异非常大,取决于患者年龄、是否有拔牙、牙齿需要移动的距离、牙周健康情况、颌骨畸形程度等。

部分患者可以采用先手术后正畸的治疗方法,但必须符合适应证,且应慎重选择有经验的医生,正颌外科医生与正畸科医生必须有密切合作,才能达到相对稳定满意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畸形多数需要双颌手术,即上颌骨行 LeFortⅠ 型截骨术前移,下颌骨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退,通常还需要配合颏成形术、下颌角及下缘修整术、植骨术等,以改善面部轮廓。少数患者可能仅通过单纯上颌骨或者下颌骨手术即可恢复正常容貌及咬合关系。

正颌外科手术需要在全麻下进行,住院时间 10~14 天左右。通常术后 1 个月可以恢复正常学校学习和工作。

日常注意

戒除不良口腔习惯,如吸吮手指、咬嘴唇、吐舌、下颌前伸等。

注意避免颌骨外伤.

对家族成员中有下颌前突畸形的儿童,如发现面型异常或咬合关系异常,及时带孩子到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正畸科和口腔颌面外科就诊检查。

预防

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畸形患者通常会关心畸形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尽管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畸形受遗传因素影响,但由于是多基因作用,并不会百分百遗传给孩子,只是下一代发生畸形的几率要大大高于正常水平。

对于儿童期即出现反牙合或下颌前突的患儿,应带其到口腔医院就诊检查,明确疾病类型及程度,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治疗。

对于存在不良口腔习惯的儿童,应注意采取适当手段,尽早戒除不良习惯,及时治疗不良习惯造成的牙颌畸形。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疾病

难治性癫痫是什么?难治性癫痫怎么办?难治性癫痫症状有哪些?

2023-7-22 16:44:50

药品

桂芍镇痫片的功效与作用-桂芍镇痫片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