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难治性牙周炎
概述
有些牙周炎患者对常规牙周治疗(如洁治、龈下刮治、牙周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反应很差,或在经过彻底治疗后的短期内疾病继续加重,这类牙周炎称为顽固性牙周炎。
病因与特殊微生物、宿主反应异常、某些牙体解剖形态有关。危险因素为口腔卫生不良及吸烟。
主要症状为牙龈红肿、牙龈退缩、刷牙出血、牙齿松动、口臭等。
治疗方法以龈下刮治和药物治疗为主。治疗关键点为去除引起牙周炎的局部刺激因素及致病菌。治疗难点为特殊解剖位置的菌斑的清除。
顽固性牙周炎可能会导致食物嵌塞、逆行性牙髓炎、继发性牙合创伤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牙齿脱落,影响患者的进食。
保持口腔卫生、戒烟、定期口腔检查,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症状
顽固性牙周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顽固性牙周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牙龈红肿:由于局部的牙菌斑以及牙结石刺激牙龈发炎,牙龈颜色鲜红或暗红、肿胀隆起;
刷牙时出血:由于牙龈发炎,且牙龈的边缘有时有破裂,导致牙龈一旦被接触、有轻微刺激时便会有流血;
牙龈退缩:顽固性牙周炎会有牙槽骨的吸收,导致牙龈下边没有支撑,从而发生牙龈的退缩;
牙齿松动、脱落:顽固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严重,导致牙齿周围没有骨头支持,从而发生松动,严重时可脱落;
口臭:顽固性牙周炎的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差,口内有异物,而且有大量致病细菌,细菌经过发酵产生臭味。
顽固性牙周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食物嵌塞:由于牙周炎导致牙齿的松动、移位和牙龈乳头退缩出现牙缝,进食以后容易塞牙;
继发性牙合创伤:牙周组织减少,牙齿承受咬合力的能力变差;
逆行性牙髓炎:牙周的炎症不能消除,从而感染到牙齿的根尖,又逆着根管感染牙髓;
牙齿脱落:顽固性牙周炎严重时,牙槽骨吸收严重,牙齿周围没有骨头支持包绕,从而脱落。
病因
顽固性牙周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特殊微生物:某些牙周炎患者携带的牙周致病菌株毒力特别强,且不易被基础治疗彻底清除或多种致病菌产生协同作用,导致患者对常规牙周治疗反应较差;
宿主反应异常:难治性患者中有不少是早发性牙周炎,他们可有白细胞功能异常或其他免疫缺陷等,从而导致难以抵御致病菌的感染;
某些牙体解剖形态:顽固性牙周炎患者常因个别牙位的特殊解剖形态而使治疗不能彻底,如狭窄而低位的根分叉病变、畸形舌侧沟深且延至根部、牙根面形态不佳等,该处的菌斑成分虽无特殊,却不易清除和保持清洁,导致顽固性的牙周炎。
哪些人容易患顽固性牙周炎?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顽固性牙周炎:
口腔卫生保持不良:刷牙少或不刷牙的患者,口腔内残留过多菌斑;
吸烟的人:由于吸烟可能降低白细胞的功能,防御功能下降。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顽固性牙周炎:
长有特殊牙体解剖形态牙的患者:菌斑难以清除;
白细胞功能异常或其他免疫缺陷的人:抵御功能下降。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牙龈红肿;
刷牙时出血;
牙龈退缩;
牙齿松动、脱落;
口臭。
建议就诊科室
牙周科
口腔科
医生如何诊断顽固性牙周炎?
当医生怀疑是顽固性牙周炎时,通常将进行牙齿的牙周检查,在有牙龈红肿、出血以及牙齿松动后,结合 X 线片进行确诊,必要时还可做细菌培养确定致病菌。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牙周检查:顽固性牙周炎的重要检查方法。通过使用专门检查牙周的牙周探针伸入牙齿与牙龈交界的沟内,结合视诊观察是否有牙龈出血、牙龈边缘是否有破裂,以及牙齿周围是否有结石等不良刺激、牙齿是否有松动来进行诊断。
X 线检查:顽固性牙周炎诊断的金标准,即最准确的标准。通过拍摄 X 线片观察是否有牙槽骨的吸收以及吸收的程度来进行确诊。
细菌培养:通过从炎症的牙周部位取组织进行细菌培养,从而找到可能引起顽固性牙周炎的致病菌,从而针对性地治疗。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出现的这种症状?
家人有没有相同或相似的症状?
刷牙或者吃东西有没有发现出血?
能不能嚼动较硬的食物?
吃东西经常塞牙吗?
吃冷热的食物牙齿有不不舒服的情况吗?
有没有血液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疾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这个病严重吗?我会不会一直掉牙?
我应该做哪些检查?
我需要做什么治疗?
治疗费用是怎样的?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治疗方法以龈下刮治和药物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
抗生素:抑制引起感染的细菌,从而治疗因细菌感染而导致的牙周炎症。常用药物如甲硝唑、奥硝唑等。在通过细菌培养明确龈下菌斑中的优势菌后,选用针对性的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更为有效。
局部消炎药:通过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死亡,达到杀灭细菌的作用,从而缓解炎症。常用药物如碘甘油,一般结合洁治术及刮治术使用。
手术治疗
牙周手术:通过手术将炎症区域的牙龈翻开,暴露病变的牙根面和牙槽骨,便于在直视下彻底的清除根面的菌斑、牙石和病变组织,最终使牙周炎症状减轻,达到治疗顽固性牙周炎的效果。
其他治疗方法
口腔卫生宣教:对患者讲解正确的口腔卫生维护方法,使患者通过刷牙、氯己定漱口、使用牙线等方法,去除口腔内的菌斑,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的方法。
龈下刮治术:通过使用专门的牙周刮治的器械伸入牙齿与牙龈交界的沟内,将附着在牙齿表面及牙根表面的软垢、牙结石刮除掉,从而去除局部的刺激,治疗顽固性牙周炎。
调牙合:通过磨改牙齿的外形以消除创伤性牙合。适用于个别牙或一组牙存在咬合创伤,也常用于治疗食物嵌塞。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发展为牙齿松动、脱落,影响患者的进食,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顽固性牙周炎可有所改善并慢慢缓解症状,但也可能在短期内继续加重。
日常注意
注意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复查。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龈下刮治术及牙周手术后,牙龈有轻微渗血属于正常现象,不可吸吮、吐口水;若为大量的涌血,及时到医院就诊;牙周手术后 24 小时内与手术区相应的面部间断放置冰袋,以减轻术后组织水肿。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恶心、呕吐、厌食、腹泻、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术后、用药复查:术后 2 周到医院复查,主要复查牙龈消肿的情况以及牙齿松动缓解的程度、是否发生感染。以后每 3 个月复查 1 次。
饮食:术后食用豆制品、鸡蛋、牛奶、瘦肉、鱼虾等高蛋白食物,2 周后可正常吃饭。
运动:术后 1 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如长跑、打篮球等。
其他:注意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饭后刷牙,用漱口水漱口,用牙线、牙间隙刷清洁牙齿;戒烟。
预防
保持口腔卫生、戒烟、定期口腔检查,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保持口腔清洁:少吃甜食,每天睡前、饭后进行刷牙,每天 2~3 次,使用巴氏刷牙法;
戒烟。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半年到医院洗一次牙;
积极治疗免疫功能异常的疾病,多进行体育锻炼,提升自身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