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下颌下腺炎,颌下腺炎
概述
下颌腺炎又称下颌下腺炎,是指由细菌、病毒、涎石(产生于腺体或导管内的结石)或自身免疫性因素等引起下颌下腺的急性或慢性的炎症。
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 20~40 岁的中青年多见,性别无差异。
下颌下腺的急性炎症致病因素多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慢性下颌腺炎则多由颌下腺导管结石阻塞引起,还有部分伴有自身免疫因素。
主要表现为进食时下颌区反复肿痛,导管口有脓性唾液流出。
治疗目的主要是消除病因,急性由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可选用头孢类或抗病毒类药物抗感染治疗,慢性下颌腺炎治疗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去除结石,消除阻塞因素,如进食酸性食物、按摩腺体,碎石机碎石,必要时需手术取石或切除腺体。
下颌腺炎反复发作造成下颌下腺反复感染,可使下颌下腺萎缩或硬化,失去摄取和分泌功能。
保持口腔卫生清洁,食后漱口刷牙,避免辛辣食物,注意休息、增强机体全身抵抗力等都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
症状
下颌腺炎常见症状有哪些?
下颌腺炎会导致进食时下颌区反复肿痛,导管口有脓性唾液流出。
下颌腺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下颌区的反复肿胀与疼痛。
多与进食有关,部分疼痛剧烈,呈针刺样,称为“涎绞痛”。
下颌腺导管开口于舌下,导管口黏膜红肿,挤压下颌区腺体可见导管口脓性分泌物溢出。
下颌腺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下颌下间隙感染:颜面部组织存在着很多间隙,下颌腺因包膜不完整,组织疏松,发生感染时,炎症极易扩散到邻近的组织间隙,造成感染扩散。
病因
下颌腺炎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下颌腺炎分为急性和慢性,导致他们的原因有所不同。
急性下颌腺炎
下颌腺的急性炎症的致病因素主要为病毒或细菌的感染。
慢性下颌腺炎
常见原因有:
颌腺导管的阻塞:结石或导管系统疾病造成下颌腺导管的阻塞,唾液排出受阻,其中以结石造成阻塞最为常见,即通常所说的“涎石病”。涎石病 85% 发生于下颌腺,这主要是因为:
下颌腺分泌的唾液比较粘稠,钙的含量很高;
下颌腺导管自下向上走行,导管比较长,比较曲折,使唾液易于淤滞,导致涎石形成。
自身免疫性因素:部分慢性硬化性下颌腺炎在早期与感染有关,反复感染改变了腺体的结构和功能,促进了涎石的发展,同时也诱发了下颌腺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
哪些人容易患下颌腺炎?
口腔卫生状况差:口腔卫生状况差,口腔易发生感染,细菌与病毒容易通过下颌腺导管逆行性影响下颌下腺。
喜食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易造成导管口黏膜的损伤,引起瘢痕而造成导管狭窄,易形成结石,同时黏膜的损伤也增加感染的几率。
年龄:曾有研究显示 30~40 岁中青年其唾液比较粘稠,唾液流速下降,唾液容易滞留形成结石,造成下颌腺分泌阻塞,从而引起下颌腺炎[1]。
经常熬夜、睡眠不足 :经常熬夜易造成自身抵抗力下降,同时经常熬夜者常疏忽口腔卫生,这些都容易诱发本病。
压力: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也易诱发本病 。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下面部肿胀,舌系带两侧粘膜红肿,溢脓时应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下颌面部进食时反复肿胀。
下颌腺导管开口于舌系带(张口翘起舌头时在舌和口底之间的一薄条状组织)两侧,此处的黏膜红肿,溢脓。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科
医生如何诊断下颌下腺炎?
医生根据进食时下颌区的肿胀,疼痛特征,舌系带两侧的导管开口红肿、溢脓,有时双手触诊可扪及导管内结石可初步诊断为下颌腺炎进一步确诊需要做以下检查。
X 线片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 可观察导管内是否有高密度钙化的结石影。
B 超:观察颌下腺及导管系统是否有异常 。
涎腺内镜:观察导管阻塞及导管病变情况。
涎腺造影:急性炎症时不宜用,如果前面已确诊,一般不作涎腺造影,以免将导管内有可能存在的结石推向导管后部或腺体内。
磁共振成像(MRI):前面检查无法确诊时,可选用,但检查费用相对较高。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什么不适症状,多长时间呢?
是否有进食时加重?伴有疼痛时,疼痛是否有什么特点?
是否有反复发作史,之前是否有治疗?
最近压力大吗?是否很疲劳,作息是否规律?
最近辛辣刺激的食物吃得多吗?
是否有全身系统的其他疾病?正在服用哪些药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下颌腺炎的?
接下来我需要配合作哪些检查?
现在有哪些治疗方法?需要手术吗?哪种方法适合我的病情?
整个的治疗过程需要多长时间?费用大概要多少?医保能报销吗?
我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饮食上有什么注意的吗?
这个病有传染性吗?
治疗
下颌腺炎急性期时需选用有效抗生素或抗病毒药进行抗感染治疗,待急性炎症消退后,去除结石,消除阻塞因素,尽最大可能地保留下颌腺,但当下颌腺炎反复发作,造成腺体功能丧失或腺体功能不可逆转时,需将下颌腺切除[2][3]。
保守治疗:对于很小的涎石引起的下颌腺炎,可用保守治疗,口含蘸有柠檬酸的棉签或维生素 C 片,或进食酸性水果或其他食物,按摩腺体,促进很小的涎石自行排出。
切开取石术:适用于能扪及的位置比较靠前的涎石,无下颌下腺反复感染史,腺体功能还存在者,对于体积较大的下颌腺导管结石,宜行导管再通术,使唾液从正常导管口排出,术后可采用催唾剂,促进唾液分泌及导管系统的通畅,避免导管再次阻塞。
涎腺镜取石:涎腺镜通过导管口进入下颌下腺导管,采用钳取或套石篮取出结石。适用于导管内体积不大及多发性结石。
腺体切除术:适用于下颌腺反复感染,腺体萎缩,已失去摄取及分泌功能者。
其他:碎石机碎石或激光取石,目前也已取得一定的效果[4]。
下颌腺炎发展和转归
颌下腺炎会影响颌下腺分泌唾液,引起腺体功能的下降,尤其是反复感染时,因此颌下腺炎应及时治疗,尽早去除阻塞因素,促进腺体功能的恢复,尽可能避免切除腺体。
当颌下腺反复感染,需要切除颌下腺后,短期内少数人可能有唾液的分泌减少、口干,随着时间推移,口腔内其他唾液腺的分泌功能会代偿性增强,一般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
日常注意
多饮水。
保持口腔卫生,食后漱口刷牙,可使用漱口液,如 0.12% 或 0.2% 洗必泰清洗口腔。
饮食避免辛辣刺激。
预防
多饮水。
保持口腔卫生,食后刷牙漱口,可用淡盐水漱口,定期洁牙,一般常规推荐每半年洁牙。
尽量避免辛辣食物刺激。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熬夜。
及时疏解压力,做一些放松练习,如瑜伽和深呼吸,时常保持心情愉悦。
感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口腔科 汪丽丽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