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唾液腺导管癌
概述
涎腺导管癌是一种罕见的涎腺高度恶性肿瘤,起源于涎腺导管注上皮,主要发生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
涎腺导管癌非常少见,约占涎腺恶性肿瘤的 1%~3%,常见发生于老年男性。
病因不明确,可能继发于慢性阻塞性涎腺炎。危险因素为口腔卫生差的人。
主要症状为耳前或下颌下方肿块、疼痛、开口困难,且常常伴有面部表情运动障碍、舌头麻木、下嘴唇偏斜等。
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关键点为干净完整地切除肿瘤组织。治疗难点在于极易发生复发和转移。
涎腺导管癌可能会发生面部表情运动障碍的面瘫症状,舌运动及感觉的障碍,还会发生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甚至还可能在肺部、骨骼、大脑中发病,严重者危及生命。
日常注意口腔卫生,及时发现并治疗唾液腺疾病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症状
耳前或下颌下方肿块、疼痛、开口困难是涎腺导管癌最常见的症状,且常常伴有面部表情运动障碍、舌头麻木、下嘴唇偏斜等症状。
涎腺导管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耳前或下颌下方肿块:是涎腺导管癌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耳前、下颌下方迅速增大的肿块,且比较硬;
疼痛:肿块一般迅速增大,常伴有疼痛;
开口困难:肿块体积增大,范围波及至开闭口肌群,影响张嘴;
面部表情动作障碍:涎腺导管癌发生于腮腺时,肿瘤波及面神经,导致面神经的麻痹;
舌头麻痹、说话不清:涎腺导管癌发生于下颌下腺时,可导致舌的感觉障碍,舌头运动受限,因而发音不清。
涎腺导管癌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涎腺导管癌的进展过程,可能面部表情运动障碍的面瘫症状,舌运动及感觉的障碍,还会发生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甚至还可能在肺部、骨骼、大脑中发病,严重者危及生命。
常见并发症包括:
面瘫:腮腺的涎腺导管癌侵犯面神经时,引起表情运动的障碍;
舌运动及感觉障碍:下颌下腺的涎腺导管癌侵犯舌神经及舌下神经;
颈淋巴结、远处器官转移:涎腺导管癌淋巴结转移注率高。
病因
涎腺导管癌的病因不明确。
涎腺导管癌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病因不明确,可能继发于慢性注阻塞性涎腺炎。
哪些人容易患涎腺导管癌?
口腔卫生差的人:口腔中残留各种软垢、结石,可能掉入唾液腺的导管口,从而引起唾液腺的阻塞性涎腺炎。
老年男性:较女性好发,男女比例约为 3∶1。
患有慢性阻塞性涎腺炎的人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耳前或下颌下方肿块
疼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耳前或下颌下方肿块迅速增大,颜色改变
开口困难
面部表情动作障碍
舌头麻痹、说话不清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颌面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涎腺导管癌?
当医生怀疑是涎腺导管癌时,通过面部的专科检查、影像学检查、穿刺和病理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面部专科检查:通过视诊观察是否有耳前、下颌下方的肿块以及肿物的色泽,触诊及扪诊检查肿块的肿胀程度、质地、能否移动等,从而进行初步诊断;
影像学检查:通过 B 超、CT注 检查对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来对肿瘤进行定位、诊断;
穿刺检查:通过对肿物进行穿刺,取肿物内组织涂片观察,进一步诊断是否为涎腺导管癌,排除其他疾病;
病理检查:可以确认本病。通过手术切取肿物组织,获得肿物部位的活体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研究,进行诊断。常与手术一起进行。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发现有肿块的?
平时以及按压时会不会有疼痛感?
从发现到现在有没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之前有没有患过腮腺炎?
面部做表情、说话时有没有影响?
有没有发热、全身不舒服的感觉?
发现以后有没有做过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症状?
肿块会自己消退吗?
这个病严重吗?是不是癌症?
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和治疗?
我需要做手术吗?
治疗的效果怎么样?会不会复发?
治疗以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治疗
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
化学药物:通过化疗药物作用在肿瘤细胞生长繁殖的不同环节上,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通常在行涎腺导管癌手术后进行化学治疗。药物可选用甲氨蝶呤注、平阳霉素或 5-氟尿嘧啶等。
手术治疗
涎腺导管癌切除术:是涎腺导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切除来消除肿物。一般腮腺区的手术会切除腮腺组织及面神经,有时切除咬肌和部分下颌骨。下颌下腺的手术一般也切除部分下颌骨。
颈淋巴结清扫术:将已经被癌细胞侵及的淋巴结切除,阻断癌细胞继续扩散的途径。适用于已经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与涎腺导管癌切除手术同期进行。
其他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通过射线照射活跃的肿瘤细胞从而对其生长进行抑制,在涎腺导管癌行手术治疗后进行放射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涎腺导管癌可能会发生面部表情运动障碍的面瘫症状,舌运动及感觉的障碍,还会发生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甚至还可能在肺部、骨骼、大脑中发病,严重者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单纯的涎腺导管癌可恢复良好,但涎腺导管癌是涎腺肿瘤中预后最差、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在经过治疗后目前 5 年生存率小于 60%,预后差。
日常注意
保持手术部位的卫生,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注意勿用力挠或触碰手术部位,以及保持手术部位的卫生,防止伤口感染;可拿沾有盐水的干净纸巾或纱布持续湿敷手术部位。
放疗/化疗后或期间的注意事项:接受化疗的患者,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脱发、呕吐注等异常,应当正视这些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口腔及皮肤卫生,多喝水。接受放疗的患者,放疗时非放疗部位做好防护,不佩戴金属饰品;放疗期间可能出现口腔炎、口腔溃疡症状,每次进食前、后,睡觉前用温盐水漱口或软毛牙刷刷牙,去除食物残渣。
术后、用药复查:术后 3 个月到医院复查 1 次,主要复查术后手术部位的愈合情况以及肿瘤有无扩散及复发。之后每半年复查 1 次。
饮食:饮食应当清淡可口,不要吃辛辣刺激及油腻的食物,例如辣椒、葱、油条等;饮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例如牛奶、蔬菜、豆制品等。
运动:术后一周避免剧烈运动,如长跑、游泳等。运动时做好面部的防护,可佩戴护具,如头盔、面罩等,防止造成外伤影响手术部位愈合。
其他: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日刷牙 2~3 次,饭后漱口,每半年到医院洗一次牙。
预防
注意口腔卫生,及时发现并治疗唾液腺疾病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注意口腔卫生,每天饭后刷牙,漱口水漱口,每半年到医院洗一次牙。
50 岁以上中老年人每半年到医院做一次检查,及早发现唾液腺的疾病并治疗。
患有慢性注阻塞性涎腺炎的人群应积极到口腔科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