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是指,在创伤性颌力、牙根发育缺陷和解剖因素、牙周组织局部慢性炎症、年龄、医源性等多种可能因素的作用下,使牙根发生平行于牙长轴、由根尖向冠方的纵向裂开。
原发性牙根纵裂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好发于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根或近中颊根,41~60 岁多见,男性较女性多见。
致病因素包括创伤性颌力、牙根发育缺陷和解剖因素、牙周组织局部慢性炎症、年龄、医源性因素等。其中创伤性颌力是牙根纵裂的主要致病因素,可使牙周、牙髓、根尖周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
牙根纵裂常同时侵犯牙体、牙髓、牙周组织,是一种严重的牙齿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咬合不适或咬合痛、牙龈肿胀等问题。
牙根纵裂一旦出现,预后很差。医生一般会对可保留的牙齿行牙髓、牙周治疗;对无条件保留的牙齿行部分或完全拔除术,再对缺损牙体及牙列进行修复,恢复其功能。
避免牙齿受到创伤性颌力,是预防牙根纵裂的重要方面。规律的口腔检查,良好的饮食习惯也能减少牙根纵裂的发生。
症状
牙根纵裂常同时侵犯牙体、牙髓、牙周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咬合痛、温度刺激痛、自发痛,反复出现牙周脓肿等。因破坏发生在牙根的根尖部分,早期症状常不明显,诊断较困难。
牙根纵裂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病变进展至牙髓、根尖时:
冷热刺激痛;
自发痛;
咬合痛;
牙龈处有瘘管形成。
病变进展至牙周时:
咬合无力;
牙齿松动;
牙周肿胀。
牙根纵裂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牙髓病、根尖周病;
牙周病。
病因
牙根纵裂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在牙根的纵向裂开,其病因包括内因和外因。
牙根纵裂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内因
解剖结构:牙根分为扁、圆两种,扁根的固位能力强,但抗折能力差。下颌第一磨牙扁形的近中根发生纵裂的几率高于圆形的远中根。
所在位置:全口牙中,第一磨牙的咬合力最大,发生根纵裂的几率最高。
饮食习惯:喜欢食用硬性食物者发生率高。
年龄:年龄增大,牙本质的有机成分减少、无机成分增加,硬度和密度增大,而抗压强度降低,导致牙本质变得较易折裂。
牙周组织局部慢性炎症:可能是牙根纵裂发生的第一个原因。牙周袋、牙齿松动、牙槽骨的吸收使牙冠变长,改变了牙齿的受力点,使牙齿更容易遭受咬合创伤,从而诱发牙根纵裂。
外因
外伤:即创伤性颌力,是牙根纵裂的主要致病因素。承受咬合力过大、侧方力以及咀嚼中发生不良咬合都可能造成根裂。
医源性:
“无髓牙”:即根管治疗术后的牙齿,因脱水而整体变脆,受力时易发生牙根纵裂。
过度根管预备:过度的机械根管预备造成根管壁变薄,降低了牙根的抗折能力。
根充压力过大:根管治疗时,加压压力过大,加温温度过高,都会使该牙根发生根裂。
根管桩:根管桩会使应力集中于牙根,促进牙根纵裂的发生。
牙根纵裂的易患因素有哪些?
年龄:多为老年人,大约在 41~60 岁之间。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
牙列缺损:牙列缺损者,口内咬合发生了变化,牙齿的受力点发生了变化,较容易发生牙根纵裂。
不良咬合习惯:如喜欢食用硬性食物者。
根管治疗术后:无髓牙,根管治疗中操作不规范的牙(过度根管预备、根充压力大等),均会增加牙根纵裂的几率。
就医
牙根纵裂一旦发生,预后很差,往往需要复杂的治疗,甚至拔除牙根。在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牙齿出现自发疼、冷热刺激痛、咬合痛,且疼痛不可缓解。
牙周溢脓。
牙齿劈裂。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科
医生如何诊断牙根纵裂?
通常,根据患者的主诉症状、牙位、临床症状、口腔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医生可以确诊牙根纵裂。
病史:根据患者的主诉,了解患牙症状,是否有食用硬性食物的习惯。
临床症状:患者多以咬合不适或咀嚼疼痛就诊,有些患者会出现冷热刺激痛和自发痛等牙髓炎的症状。
口腔检查:
患牙多为磨牙,咬合面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咬合面形态发生变化,或根管治疗术后的患者;
原发性牙根纵裂,牙髓表现出对冷、热刺激敏感或疼痛,严重者出现牙髓坏死,病变蔓延至根尖时,牙龈出现瘘管;
牙周检查时可探及较深的牙周袋,绝大多数患牙的牙周袋的位置和深度与牙根纵裂的位置一致;
叩诊患牙一般会出现不适或叩痛;
有不同程度的松动。
影像学检查:X 线片显示,牙根纵裂影像从根尖部到根管口长度不等的直线状均匀增宽,严重者可见牙颈部断裂分离、移位。牙周膜增宽,根分叉处骨密度降低或骨质丧失,患根周围的牙槽骨垂直或水平吸收。X 线片不能明确诊断者,可行锥形束 CT(CBCT)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
症状出现多久了?是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或稍有缓解?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是否有咬硬物的习惯?
受到冷热刺激时,症状是否加重?
能否明确是哪颗牙不适?
是否有长期咬合痛?
有无急性咬合外伤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怎么患上牙根纵裂的?能治好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如何预防其他牙齿出现牙根纵裂?
治疗
牙根纵裂的预后通常较差。患牙有条件保留时,对症治疗,并解除咬合干扰;无法修复的,通常部分或完全拔除,待牙槽骨稳定后,再通过义齿、种植等方法修复牙列,恢复牙齿功能。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当患牙有条件保留并修复时,应对其进行牙髓牙周联合治疗,解决牙髓根尖周病变和牙周病变。
解除咬合干扰:对全口牙齿进行检查,均衡咬合力,针对咬合力不均的牙面,进行调合,充填修整牙冠形态。
部分拔除术:若患牙为多根牙,且牙周状态较好,牙齿稳固,X 线片显示牙槽骨的破坏局限于牙根纵裂的牙根处,可考虑牙半切术;若为单根牙,牙根较长,牙根纵裂发生在根尖处,则可考虑根尖切除术。
完全拔出术:症状体征明显者、根管治疗术及冠修复术后的患牙,无可修复的机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如松动、牙周反复溢脓、咬合痛等,应考虑完全拔除患牙。
疾病发展和转归
牙根纵裂常同时侵犯牙体、牙髓和牙周组织,是严重的牙齿疾病,因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常较困难。当病变加重时,患牙的预后也更差。因此,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就诊,把握治疗的最佳时机。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生活中要特别注意养成良好的咬合习惯,不要长期用一侧牙齿咀嚼食物、用牙齿开酒瓶等。
在饮食上,不要过多咀嚼硬性食物,尤其是老年人。
出现牙齿不适时,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单纯咬合创伤患者,可先调颌并进行观察,前两日避免用患牙饮食,随后逐步由软至硬进食,感受患牙症状,若出现冷热刺激痛,咬合痛不缓解,应尽快就医。
治疗期间,避免用患牙咀嚼食物,治疗结束并修复后才可使用该牙。
若无法保留牙根纵裂牙,给予拔除后,待牙槽骨及黏膜恢复良好后,尽快选择修复方案,对缺损牙列进行修复。
预防
避免牙齿受到创伤性咬合力,是预防牙根纵裂的重要方面,日常生活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以减少牙根纵裂的发生。
定期检查牙齿。
牙列缺损时,及时对缺损牙列进行修复,避免咬合力不均衡。
注意饮食,少吃硬性食物。
避免不良咬合习惯,如长期用一侧牙齿吃东西、用牙齿开酒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