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牙石
概述
牙结石是各种各样的液体及食物残渣长期残留在牙龈沟里,引起细菌聚集,形成菌斑,内部逐渐矿化而成的一种石状物。牙结石主要含有磷酸钙,其次是磷酸镁和碳酸钙,还有少量的水、有机物。
牙结石的形成受唾液成分、唾液量、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等很多因素的影响。
主要症状为,牙颈牙龈交界处附着黄色、棕色或黑色牙垢,刷牙时出血和口腔异味。
不及时治疗会造成牙齿松动和牙周炎,出现相应症状应及时就诊。根据症状就能快速诊断。
治疗的关键是洗牙,去除牙结石。
无论在治疗前还是治疗后,都要注意口腔卫生,平时注意健康饮食。
预防牙结石,保持口腔卫生是关键。建议早晚刷牙,并采用正确的刷牙方式;饭后漱口,定期洗牙。
症状
牙结石初期常表现为,牙颈牙龈交界处附着黄色、棕色或黑色牙垢;随着结石增多会引起牙周组织肿胀,严重的会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牙结石一旦钙化,就等同于在口腔中落地生根,建立了生存的基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越多、越积越厚,并逐渐向牙颈部位发展,形成更为隐形也更为可怕的“龈下结石”。
牙结石有哪些症状?
牙结石的常见症状包括:
牙颈牙龈交界处附着黄色、棕色或黑色牙垢;
牙龈肿胀;
牙龈出血;
咀嚼无力;
口臭。
牙结石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牙结石积聚在牙龈周围,会对牙齿、牙龈及牙周造成损害,形成以下并发症[3]:
牙龈出血;
牙周袋加深;
牙齿松动或脱落;
牙周炎。
病因
引起牙结石的原因很多,如损伤、炎症、不良卫生习惯、个体差异等[2]。
牙结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不注意口腔卫生,长时间造成牙面堆积菌斑、软垢钙化,形成牙结石。
口腔感染时,唾液的酸碱值升高,造成唾液中的无机盐沉积于牙齿表面。
牙齿损伤造成的食物残留。
与唾液粘稠度有关,粘稠度越大,越容易沉淀,形成牙结石。
牙结石的危险因素有哪些[3]?
牙齿敏感;
牙周炎;
牙齿脱落;
牙齿排列不齐;
牙周萎缩;
平时爱吃柔软、带粘性的食物。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现在,很多人都能坚持每年定期体检,在查口腔科的时候,医生一般都会提示有无牙结石,并建议当场处理掉。
但也有不少人难以做到每年体检,那么,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刷牙出血;
咀嚼困难;
牙龈疼痛;
牙龈肿胀;
口腔异味;
牙颈牙龈交界处附着黄色、棕色或黑色牙垢。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口腔医院的牙周科
医生如何诊断牙结石?
结合病史和症状、牙齿检查等,可快速诊断此病。
病史:常有牙龈炎病史。
观察牙龈和牙齿的色泽、形态。
X 线片用来查找位于牙龈以下的结石。
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哪些症状?出现这些症状有多久了?
进食时牙齿是否有胀痛的感觉?
是否经常出现牙龈出血的状况?
平时刷牙的频率?
之前是否进行过洗牙?
上次洗牙是什么时候?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牙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牙齿为什么会变黄呢?
该病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洗牙打麻药吗?
应该多久洗一次牙?
洗牙会对牙造成什么损伤吗?
洗完牙回家之后应该注意些什么?
牙龈酸痛大概多久可以好?
治疗
治疗的关键是去除牙结石。
如何治疗牙结石?
洗牙
一般采取超声波洗牙的方式,清除牙结石。牙结石较多时,可能会有疼痛感及轻微出血。
有些人可能会担心,洗牙会把牙齿洗坏。实际上,只要是按照规范的方法操作,不会对牙齿造成任何损伤。把牙石去掉后,医生会用抛光的方法,把牙面打磨光滑,这样牙石就不容易沉积了。有时,因为原来的牙石很多,包在牙根上面,洗牙去掉后,会有一些敏感症状,但这种情况几天就会过去,不会越来越严重。
日常注意
无论在治疗前还是治疗后,都要注意口腔卫生,平时注意健康饮食。
洗牙后,牙齿可能会产生不适感。若有疼痛,可使用刺激性小的牙膏,不适感通常在一周左右就可消失。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采用巴氏刷牙法:采用竖刷的方法进行刷牙,纠正横着刷牙的方法。需刷到牙齿的每一个面,每次刷牙 2~3 分钟,不要短于 2 分钟。每次刷 2~3 个牙齿,毛端要深入到牙间隙。
健康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少吃甜食。
口腔健康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科检查。
预防
刷牙是预防牙结石形成最简便、有效的方法。牙结石的沉积是由少至多逐渐形成的。经常刷牙可将刚刚开始沉积于牙面的牙垢、牙结石刷掉。若等到牙结石沉积增厚、附着紧密,就只能求助口腔科医生了。
合理饮食:少吃精细食品,或吃精细食品后必须刷牙漱口。精细食品大多是一些甜食或预包装零食,比如蛋糕、饼干等。
采用巴氏刷牙法:采用竖刷的方法进行刷牙,纠正横着刷牙的方法。需刷到牙齿的每一个面,每次刷牙 2~3 分钟,不要短于 2 分钟。每次刷 2~3 个牙齿,毛端要深入到牙间隙。
定期洗牙:单纯刷牙无法避免牙结石形成,根据个人口腔情况定期洗牙,可防止牙周出血等并发症。
定期做口腔健康检查:在每年的定期体检中,口腔科医生一般都会提示有无牙结石,并建议当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