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性肠梗阻是什么?不完全性肠梗阻怎么办?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有哪些?

变异型心绞痛为自发性心绞痛的一种。1959年,Prinzmetal等将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缺血性心绞痛命名为“变异型心绞痛”,指出此心绞痛的发作与活动无关,疼痛发生在安静时,发作时心电图ST段抬高,发作过后ST段下降,不出现病理Q波。其六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及死亡者较多。变异型心绞痛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及猝死。

概述

不完全性肠梗阻,指的是程度较轻的肠梗阻。肠梗阻指的是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顺利通过肠道[1],不完全性肠梗阻为部分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顺利通过肠道。

小肠梗阻美国的患病率约 350000 人/年,病因包括粘连(65%)、疝(10%)、肿瘤(5%)、克隆病(5%)以及其他因素(15%)[2],结肠梗阻大多数继发于结肠肿瘤[3],约 20% 结肠癌患者表现为急性肠梗阻。

其根据病因主要分三类:即机械性肠梗阻,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肠腔变狭小引起梗阻;动力性肠梗阻,是由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导致肠壁肌功能紊乱,使肠管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引起梗阻;血运性肠梗阻是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引起梗阻。

按梗阻的部位,分为高位(如空肠上段)和低位(回肠末段和结肠)梗阻;根据梗阻程度,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根据病情发展快、慢,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

本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胀、少量肛门排气排便。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纠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电解质及酸碱紊乱、解除梗阻症状。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肠梗阻的类型、部位及患者的全身情况而定。

不完全性肠梗阻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造成肠梗阻。肠梗阻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和功能上的改变,还可导致全身生理功能紊乱,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死亡率仍很高,单纯性肠梗阻约 5%~10%。死亡原因多由于延误治疗时机、合并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心肺功能不全等。

症状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顺利通过肠道[1]。根据梗阻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肠梗阻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和功能上的改变,还可导致全身生理功能紊乱,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死亡率仍很高,单纯性肠梗阻死亡率约为 5%~10%。

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肠梗阻的常见症状可简单概括为四个字,即“痛、吐、胀、停”。“痛”即腹痛,“吐”即呕吐,“胀”即腹胀,“停”即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而不完全性肠梗阻因肠管未完全梗阻,可仍有排气、排便。

不完全性肠梗阻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不完全性肠梗阻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肠梗阻以及其并发症。

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体液丧失会引起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是肠梗阻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急性肠梗阻患者因不能进食及频繁呕吐,胃肠道内液体大量丧失,使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丧失。此外,肠管过度膨胀影响肠壁静脉回流,使肠壁水肿和血浆向肠壁、肠腔和腹腔渗出。这些变化可造成大量严重缺水,导致血容量减少和血液浓缩,以及酸碱平衡失调。严重缺钾可引起心律失常等。

感染和中毒:梗阻以上的肠管内细菌大量繁殖、数量显著增加,产生多种毒素,致肠壁血运障碍和肠道细菌移位。毒素可渗透至腹腔内,引起严重的腹膜炎和中毒。

休克:严重的血容量减少、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细菌感染、中毒等,可引起休克。当肠坏死、穿孔发生腹膜炎时,全身中毒明显。严重患者可因肾功能及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

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肠管膨胀,使腹压增高、膈肌升高、腹式呼吸减弱,影响肺内气体交换,妨碍下腔静脉回流,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病因

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可根据病因,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

最为常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肠腔变狭小,使肠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包括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病变等。

肠腔堵塞:如寄生虫、粪块、大胆石、异物等;

肠管受压:如肠管扭转、嵌顿疝、肿瘤压迫等;

肠壁病变:如先天性肠道闭锁、炎症性狭窄、肿瘤等。

动力性肠梗阻

发病较少,是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导致肠壁肌功能紊乱,使肠管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行,但无器质性肠腔狭窄。如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腹膜后感染等所致麻痹性肠梗阻,或肠道功能紊乱或铅中毒引起的肠痉挛等。

血运性肠梗阻

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

哪些人容易患不完全性肠梗阻?

疝气患者:其腹腔内肠管可发生急性嵌顿,导致急性肠梗阻,疝气患者突发急性腹痛、呕吐等,都需警惕急性肠梗阻可能。

肠道肿瘤患者:肠道肿瘤可致肠管狭窄,导致机械性梗阻。

腹盆腔手术后患者:腹盆腔手术所致肠粘连,约占粘连性肠梗阻的 70%,其中,阑尾手术、胃肠道、子宫及附件等手术,是粘连性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5]。腹盆腔手术后的肠梗阻包括麻痹性肠梗阻、早期术后炎症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等,原因有腹腔感染、腹腔血管内血栓形成,阻断肠道供血、动脉粥样硬化等,肠道外疾病如电解质异常,即如低钙血症、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

就医

突发急性腹痛,伴恶心、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的患者,需警惕急性肠梗阻可能,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可尚有排气、少量排便,出现以上症状的患者,需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腹痛、腹胀、呕吐、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的患者,应警惕肠梗阻可能,此类患者应密切观察腹痛、腹胀、排气、排便情况及生命体征,如尚有排气、排便,可暂观察、进流食、试用开塞露、甘油灌肠剂等,观察腹部体征及恶心、呕吐情况;

若腹痛持续不缓解,伴有持续性绞痛、呕吐物为血性、意识改变,如有意识淡漠、血压降低、尿量减少等情况时,需及时就诊。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患者出现持续性绞痛、剧烈呕吐、呕吐物为血性,且应用开塞露等外用药物,病情未缓解,伴有意识改变、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外科

普通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不完全性肠梗阻?

典型肠梗阻患者存在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等症状,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可尚有排气、排便等。如果患者为单纯性肠梗阻早期,其全身情况多无明显变化。而梗阻晚期或绞窄性肠梗阻的患者,可出现口干舌燥、眼窝凹陷、皮肤弹性消失、尿少或无尿等缺水征象,或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等中毒和休克征象。

常见的相关检查如下:

体格检查:

腹部视诊:机械性肠梗阻可见胃肠型或蠕动波;麻痹性肠梗阻腹胀均匀。

触诊:单纯性肠梗阻因肠管膨胀可有轻度压痛,但无腹膜刺激征;绞窄性肠梗阻可有固定压痛或腹膜刺激征。

听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为机械性肠梗阻表现;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实验室检查:单纯性肠梗阻早期往往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发展,可伴有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尿比重增高。其中,血常规可了解感染情况;生化检查,可了解患者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白蛋白等情况;血气分析,可了解患者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呕吐物和粪便检查,可了解肠管是否有血运障碍。

影像学检查:在肠梗阻发生后 4~6 小时,X 线可显示肠腔内气体。由于 X 线检查显示信息有限,建议腹部 CT 检查以全面了解腹部情况,避免漏诊。必要时,可行腹部增强 CT 检查,了解腹腔内血管情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哪里不舒服?腹痛、腹胀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发生多久了?

近期有没有排气、排便?

症状有没有缓解,还是持续加重?

有没有在吃什么药?

治疗

本病的治疗,主要是纠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以及解除肠梗阻症状。但是,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如肠梗阻的类型、部位等)及其自身情况而定。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因进食、进水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肠梗阻患者需短期内禁饮食,根据治疗结果决定治疗方案,家属需注意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腹痛腹胀情况、排气排便情况等。

若患者腹痛腹胀加重、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或出现尿少、意识淡漠等,需注意及时就诊。

老年、结直肠肿瘤病史、疝气、盆腹腔术后等患者,需注意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剧烈运动,避免饮食过量以及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等,以防止肠梗阻发生。

预防

可以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老年、结直肠肿瘤病史、疝气、盆腹腔术后等患者,需注意饮食,避免黏性、不易消化食物,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便秘。

平时运动应适量,避免长期卧床、剧烈运动,以及避免饮食过量,以预防肠梗阻的发生。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经常按摩头部 健康养生一大步

2023-9-18 23:23:44

药品

氧氟沙星滴耳液的功效与作用-氧氟沙星滴耳液说明书

2023-8-3 7: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