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老人间接腹股沟疝
概述
老人腹股沟斜疝属于后天获得性疝,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主要是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降至阴囊或大阴唇。
腹股沟疝平均好发年龄为 56 岁,美国每年因疝手术住院患者约 68 万人,其中 1/3 是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我国的老年疝的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
本病最常见的原因是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危险因素包括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搬运重物、排尿困难等。
本病最常见的症状是腹股沟区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下坠及酸胀不适等症状。
本病一旦确诊,若无绝对手术禁忌症,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关键是手术修补加强腹股沟薄弱区;治疗难点是手术修补不彻底,易复发。
老人腹股沟斜疝一旦发生嵌顿,不及时处理,嵌顿的腹腔脏器发生缺血坏死,可发展为肠梗阻、肠坏死、肠破裂,继而发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及感染性休克等,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
避免腹压增高是预防老人腹股沟斜疝的重要手段。
症状
老人腹股沟斜疝常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部分病人有下腹部下坠及酸胀不适等轻微症状,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 10 年。若疝块发生嵌顿,则表现腹股沟及阴囊部疼痛性包块,若嵌顿的内容物为肠管时,可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便血等肠梗阻表现。
老人腹股沟斜疝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人腹股沟斜疝的常见症状包括:
腹股沟区肿块:为可复性的,即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将肿块将腹腔推送,肿块可消失;肿块可降至阴囊或大阴唇。
肠梗阻症状:当疝块发生嵌顿,且内容物为肠管时可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便血等症状。
老人腹股沟斜疝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老人腹股沟斜疝的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肠梗阻、肠坏死、肠破裂,继而发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及感染性休克等,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肠梗阻
肠坏死
肠破裂
弥漫性腹膜炎
感染性休克
病因
最常见的原因是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
老人腹股沟斜疝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腹壁强度降低:老年时因肌肉的退行性病变(如腹部肌肉萎缩、收缩力减弱),使腹壁肌肉的收缩力减弱。
腹内压增高:前列腺肥大、慢性便秘和慢性支气管炎等易造成长期腹内压增高,进一步促进了老年人腹股沟疝的发生、发展。
哪些人容易患老人腹股沟斜疝?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腹股沟斜疝:
重体力劳动者
吸烟
便秘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腹股沟斜疝:
引起排尿困难或慢性咳嗽的疾病:如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腹股沟区包块,可进入阴囊或大阴唇。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剧烈腹痛、频繁恶心、呕吐、便血、排便、排气停止等肠梗阻症状。
高热、大汗、口干、心慌、呼吸急促等感染中毒症状。
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人腹股沟斜疝?
当医生怀疑是老人腹股沟斜疝时,将通过询问病史,结合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等检查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用于判断有无贫血及感染。
肝肾功能:可评估有无肝肾功能损害。
电解质:可判断有无钠、钾等电解质紊乱。
影像学检查
腹部立位 X 线:可判断有无肠梗阻。
腹部超声:可用于鉴别直疝与斜疝(两者以腹壁下动脉为界,内侧为直疝,外侧为斜疝);还可观察疝内容物的血供情况、血流速度,以了解有无绞窄和坏死。
疝造影术:可以了解疝的形状、大小及数目,以协助手术方式的选择,有效减少遗留疝的发生。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长期吸烟?有无便秘?
以前腹股沟区有无包块?包块是否进入过阴囊?
腹股沟区包块出现多长时间了?
有无腹痛、恶心呕吐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是否到外院就诊过?是否治疗过?怎么治疗的?效果如何?
做过哪些检查?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需要手术治疗吗?手术风险有多大?能不能保守治疗?
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会不会危及生命?
还需要做哪些检查?治疗费用能不能通过医保报销?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有什么不能做的?
治疗
一旦确诊,建议尽早手术治疗,手术修补是治愈的理想方法;若患者年老体弱、全身情况较差难以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时,可考虑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疝囊高位结扎术和修补术:局部麻醉或腹腔镜均可施行,目的是高位结扎并切除疝囊,缝合关闭内环和修补薄弱的腹壁。对于发生绞窄的斜疝,只做疝囊高位结扎术,避免施行修补术,因为绞窄使肠缺血坏死而发生局部严重感染,从而使修补失败。
其他治疗方法
疝带治疗:主要目的是阻止疝块外突。白天佩戴疝带,晚上睡时除去。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本病若及时处理,一般预后良好,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
若不能及时处理,疝块可能发生嵌顿,可发展为肠梗阻、肠坏死、肠破裂,继而发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及感染性休克等,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若切口出现淡黄色渗液甚至脓液,应及时告知医生。
用药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术后 2 周开始门诊第 1 次复查,主要复查切口愈合情况,根据门诊复查情况决定下一次复查时间。
饮食:
手术患者,在主诊医师指导下,首先开始少量进食稀饭或米汤,若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可增加饮食量,并逐步转为正常饮食。
若为普通患者,宜吃易消化、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稀饭、细面条、牛奶、豆浆、鸡蛋、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运动:
对于手术患者,术后当天若全身情况及精神状态良好,可在医生指导下开始活动,首先床旁坐一会,若无头晕、心慌等不适,可下床活动,建议在看护的情况下短距离行走,15~20 分钟即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增加活动量。
若为非手术患者,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可进行如散步、游泳等运动,不要提重物。
其他:吸烟可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促进腹肌退变,因此建议戒烟、戒酒。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不要提重物,若非必须,建议劳作时系一条疝带。
吸烟可引起慢性咳嗽,建议戒烟。
保持大便通畅,多食蔬菜、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使用软化大便的药物。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积极治疗引发腹压增高的原发疾病,按医嘱定期门诊随访,戒烟、戒酒,避免诱发剧烈咳嗽和急性排尿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