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烧伤早期休克
概述
伤员在严重大面积烧伤后 48 小时之内进入的休克期,在这段时间内出现的休克症状一般称为烧伤休克,也可称为烧伤早期休克。
暂无相关流行病学数据。
烧伤休克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牵涉到身体的各个脏器和系统,血容量不足、微循环变化、心功能障碍、红细胞变化等都是该疾病最主要的原因。
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口渴,低血压,心率加快、脉搏细弱,尿量减少,软组织水肿,恶心呕吐等都是烧伤休克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状。
烧伤休克的根本治疗措施是迅速恢复血容量,同时还需要防治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氧自由基损伤,以及保护肠黏膜,防止细菌和内毒素移位。
烧伤休克的后果是各脏器细胞代谢紊乱和形态改变,并进一步发展到全身少数脏器功能障碍,进而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烧伤休克还可引起的机体内环境紊乱和免疫功能的降低,可引发全身感染,甚至严重的侵袭性感染。
当前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是休克期过后很快并发感染和各种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多内脏并发症。因此烧伤休克的成功防治,不仅在于使病人渡过休克期,而更应该是防止后续治疗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症状
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口渴,低血压,心率加快、脉搏细弱,尿量减少,软组织水肿,恶心呕吐等都是烧伤休克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状。
烧伤休克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烧伤休克的常见症状包括:
口渴:这是烧伤休克早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据临床观察,许多大面积烧伤患者虽给予及时的抗休克补液治疗,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口渴症状。口渴发生的确切机理尚不完全清楚,除与血容量不足有关外,还受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变化的影响,也与下丘-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调控有关。
低血压:烧伤患者不能得到充分的液体复苏,机体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大量堆积,造成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对缩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降低,血液淤滞在扩张的毛细血管体内,此刻患者的血压可明显降低。
神志不清:早期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其原因除与创面疼痛刺激有关外,主要系中枢神经系统缺氧所致。患者如果伤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补液复苏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缺氧性损害将进一步加重,数小时内神志改变可由烦躁不安转为反应迟钝,神志恍惚,甚至呈昏迷状态。
心率加快:烧伤后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多,使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增加,提高心排出量。所以烧伤早期均有心率增速,在动脉血压下降之前心率即明显增快,心率的变化可作为诊断烧伤休克的早期指标之一。
尿量减少:尿量减少也是烧伤休克的早期表现,单位时间尿量的变化能客观地反映休克存在的严重程度,也是判断复苏效果较为敏感的指标之一。尿量减少主要是因为有效血容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所致。
组织水肿:烧伤病人的创面皮肤已遭毁损,体液渗出引起软组织水肿。未烧伤的正常皮肤色泽苍白,皮肤温度降低,表浅静脉凹陷,严重时皮肤、黏膜发绀。
恶心呕吐:烧伤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症状主要系中枢神经系统缺氧所致,频繁呕吐者多表示休克较为严重,呕吐量较多时应警惕有急性胃扩张或麻痹性肠梗阻的可能。
烧伤休克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多器官功能衰竭
全身感染
病因
烧伤早期休克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牵涉到身体的各个脏器和系统,血容量不足、微循环变化、心功能障碍和红细胞变化等都是该疾病最主要的原因。
烧伤休克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血容量不足:这是烧伤休克的最主要原因。血容量不足有五种可能的原因,
一是血管通透性改变,烧伤后血管内液体经通透性增强的毛细血管壁立即向创面及组织间隙渗出;
二是烧伤组织渗透压增高,组织内的钠盐能与胶原结合,加重组织水肿;
三是细胞膜的功能受损,膜上 Na+-K+ 酶的活力显著下降,其通透性增高,钠泵失灵;
四是伤后低蛋白血症,使循环内液体不断渗出至组织间隙内;
五是创面蒸发量增加,烧伤创面因失去了正常皮肤屏障而使水蒸发量大增。
微循环变化:烧伤休克时血细胞形态可发生明显改变,表现为血小板呈球形改变,红细胞和白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带的负电荷减少;内皮细胞和白细胞表面黏附因子等增多,这些都是烧伤后微循环障碍的促发因素。
心功能障碍:烧伤后大量体液丢失引起循环血量不足,使冠脉灌流减少和心肌供血不足,因能量缺乏和酸中毒使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影响心肌的舒缩功能。
红细胞变化:烧伤早期绝不仅仅是血浆成分的丢失,还有血细胞的变化,尤其是红细胞在热力作用下会产生溶血、凝集、变形性改变、形态变化和生成受抑制。
哪些人容易患烧伤休克?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烧伤休克:
烧伤后有体液渗出:患者烧伤后体液外渗形成水肿的同时,部分水肿液可自创面渗出或蒸发,加重了体液丢失,造成血容量不足,引发烧伤休克。
烧伤且微循环有障碍:微循环有障碍的人群,酸性代谢产物易堆积,随着舒血管物质如组胺、激肽、乳酸、肌酐等增多,则有可能患烧伤休克。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烧伤休克:
烧伤且心功能有障碍:烧伤后大量体液丢失引起循环血量不足,使冠脉灌流减少和心肌供血不足,因能量缺乏和酸中毒使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影响心肌的舒缩功能,若患者本身心功能就存在障碍,则会加大患病的风险。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低血压:这是烧伤休克最典型的症状,烧伤患者不能得到充分的液体复苏,机体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此刻患者可出现低血压,表现为头晕、眼黑、肢软、冷汗等。
尿量减少:尿量减少是烧伤休克的早期表现,单位时间尿量的变化能客观地反映休克存在的严重程度。
心率加快:心率的变化可作为诊断烧伤休克的早期指标之一,表现为心悸、胸闷、心慌等。
组织水肿: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创面皮肤已遭毁损,加之体液渗出引起软组织水肿,表现为受伤部位肿大。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神志不清:患者的表现会随时间的增加由烦躁不安转为反应迟钝,神志恍惚,甚至呈昏迷状态,此时应及时送往医院就诊。
恶心呕吐:烧伤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症状主要系中枢神经系统缺氧所致,当出现此种情况时应及时送往医院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烧伤科
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烧伤休克?
当医生怀疑是烧伤休克时,常通过视诊、血压测定进行初步诊断,还可以进一步通过血液生化检查、尿量检查等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视诊:因烧伤而导致的休克,都具有大面积烧伤的病史。医生可根据是否有烧伤以及是否有低血压、神志不清、心率加快等临床症状来判断是否为烧伤休克。
血压测定: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有助于判断肾脏情况。
尿量检查:尿量减少是烧伤休克的早期表现,单位时间尿量的变化能客观地反映休克存在的严重程度,也是判断复苏效果较为敏感的指标之一。输液充分后,可使中心静脉压恢复到正常,如果此时血管痉挛已解除,尿量则应增加,这表示肾脏无重大损伤;如仍少尿或无尿,则可能有肾小管损伤,应考虑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性很大。
血液生化检查:血液化验检查如血浆渗透压、血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等,有助于烧伤休克的早期诊断,亦可作治疗参考。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发生烧伤多久了?
有没有感觉口渴?
有没有感觉恶心想呕吐?
有没有感觉心率加快?
尿量还正常吗?
有没有头晕?神志还清楚吗?
烧伤是怎么形成的?
心脏功能有没有问题?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病治好后还会复发吗?
需要手术治疗吗?
需要多长治疗时间呢?
这个病会产生并发症吗?
日常生活中我要注意些什么?
这个病有后遗症吗?
将来我的器官功能会不会有损害?
将来皮肤会留下疤痕吗?
治疗
休克期复苏应达到 3 个目的,一是补足血容量,迅速恢复循环血量,改善组织血流灌注,使组织获得足够的氧输送纠正细胞缺氧,二氏防治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氧自由基损伤,三是纠正隐匿性代偿性休克,保护肠黏膜,防止细菌和内毒素移位。
药物治疗
利尿剂:利尿剂可扩张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如呋塞米、卡托普利等。在纠正低血容量之后如尿量仍未见增加,可应用溶质性利尿剂甘露醇。甘露醇可扩张肾小球动脉,增加肾血流量。应用甘露醇效果不明显时,可改用呋塞米或依他尼酸,两者均可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使尿量及排钠排氯量增加。
毛花苷丙:目的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严重烧伤后体内存在心肌抑制因子,主要来自休克时缺氧缺血的胰腺,使用毛花苷丙可进行对抗。
抗生素:防止手术后发生感染。应采用有效广谱抗生素,由于此时侵入细菌,以革兰阴性菌居多,因此可应用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等治疗。
止痛剂:目的是减轻烧伤处的疼痛,避免剧烈疼痛加重应激反应。药物有哌替啶、盐酸吗啡、曲马朵、布洛芬等。
手术治疗
气管插管:目的是维持呼吸功能。伴有中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在持续吸氧的情况下注意观察呼吸改变。为防止上呼吸道梗阻,早期可行气管内插管,持续吸氧,并以地塞米松等雾化吸入,以减轻黏膜水肿,待面部消肿后拔管。若为重度吸入性损伤宜早行气管切开,监测血气,若呼吸困难加重,可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其他治疗方法
口服补液: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补充体液。一般口服含盐饮料如盐茶、盐豆浆等,也可在饮用水中加入食盐、碳酸氢钠、糖,配成烧伤饮料供口服补液。口服补液采取少量多次方法,过多过急可引起呕吐、腹胀,甚至急性胃扩张。
静脉输液: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补充血容量。常用的复苏液体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胶体溶液,包括血浆、白蛋白、全血、右旋糖酐等,输入胶体溶液能改善血浆成分外渗所致的低胶体渗透压,从而有效地维持血浆容量;另一种是电解质溶液,包括生理盐水、乳酸钠林格液、碳酸氢钠溶液等,以含钠离子为主的电解质溶液,输入后很快即能显示扩张血浆容量作用。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还有可能并发全身感染,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能渡过休克期,血流等指标可恢复到正常范围,可暂时脱离生命危险,但需注意避免休克期过后发生感染。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患者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休克症状加重或是出现皮疹高热等过敏反应,应立刻停药并及时就医。
用药复查:在服用医生开出的药物进行烧伤休克的治疗后,应密切关注患者自身的用药效果及恢复情况,并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一般建议每周复查 1 次直至痊愈。
注意卫生:在患病期间,烧伤患处禁止接触水或不洁敷料,以避免感染。
饮食:患病期间应以清淡食物为主,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辣椒、大蒜等辛辣刺激食物,避免对烧伤患处产生刺激,使病情加重。
预防
针对可变的因素:
普通人群:尽量避免火源,谨防烧伤。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烧伤伤者:尽快恢复良好的血液灌流,防止或减轻组织细胞的缺血缺氧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