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息肉是什么?十二指肠息肉怎么办?十二指肠息肉症状有哪些?

本篇主要介绍关于持续 6 个月以上的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female pelvic pain) 的知识。如果有新发的、突然的盆腔疼痛,请尽快就医。女性盆腔疼痛是肚脐下方部位的疼痛。如果疼痛已经持续 6 个月,就可认为是慢性的(即持续的)。疼痛的类型因人而异。这种疼痛在部分女性中是轻微、间歇性的,而其他女性则表现为较稳定且严重至难以入眠、工作或享受生活。如果医生可以找到引起疼痛的病因,对因治疗后疼痛便会消失。如果没有找到病因,医生可以帮助找到方法来缓解疼痛并恢复生活质量。

概述

十二指肠息肉是起源于黏膜腺上皮,隆起于十二指肠黏膜面的肿物,约占胃肠道息肉病的第三位,以降部多见,呈单发或多发。

病理改变为腺瘤和布氏腺腺瘤,错构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等。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但缺乏典型的症状、体征。

其治疗主要以内镜下或手术切除为主。发生癌变而无转移者,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佳。

症状

十二指肠息肉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十二指肠息肉的临表现多样,但缺乏典型的症状。多数患者是通过健康体检或在行腹部手术时发现的;

少数患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主要是肿瘤表面发生缺血、坏死、溃疡形成所致。可表现为急性出血,有呕血、黑便症状;少部分患者会出现慢性出血、或持续性少量出血的情况,则患者的大便潜血呈阳性;

如果患者的腺瘤发生于壶腹部,可能会阻滞胆汁的流出,引起黄疸,从而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等症状。

十二指肠息肉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腺瘤恶变:胃肠道息肉的性质有赖于病理诊断。腺瘤恶变与其大小、形态、组织类型有关:如绒毛状腺瘤,直径大于 2 厘米、广基(基底比较宽)、腺瘤表面高低不平或伴糜烂出血,较易发生恶变;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除了结、直肠存在多发性腺瘤性息肉外,十二指肠亦为息肉的好发部位,患者发生十二指肠腺瘤癌变的几率,是正常人的 300~400 倍;

其他并发症:如息肉表面缺血坏死,会伴溃疡形成,而导致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长期贫血、反复的黑便,甚至呕血,另外,十二指肠息肉还会引起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病因

与胃、结肠息肉一样,十二指肠息肉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是,有研究证实,其可能与性别、年龄因素、遗传因素、生活饮食习惯等相关。

十二指肠息肉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遗传:基因突变与十二指肠息肉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其中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对十二指肠的黏膜造成损伤,刺激上皮细胞增生,导致息肉产生;

吸烟:一方面,可能与吸烟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等因素相关;另一方面,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使胃十二指肠黏膜发生不可逆转的基因改变,从而促进息肉的形成;

饮酒:酒精可损伤黏膜,使细菌繁殖增生,促进亚硝胺类致癌物质合成,从而增加胃十二指肠息肉发生的风险;

饮食:有研究认为,较多食肉类(红肉)、腌制食物、油炸食物,较少进食蔬菜类,高脂血症、肥胖等会增加罹患息肉的风险;

年龄、性别:老年人较年轻人、男性较女性更易患息肉;

胰液、胆汁刺激:十二指肠息肉多位于壶腹周围部,提示可能与胰液、胆汁的刺激相关,但其中病因尚不明确。

就医

十二指肠肉一般多为体检发现,如果出现贫血、黑便等并发症状,需要及时完善胃镜、肠镜等检查。如果发现,息肉多为良性,且患者无症状,勿需治疗;如果发现增生息肉,但为非肿瘤性息肉,因为不会发生恶性病变,所以经内科对症处理,效果较好;而腺瘤型息肉,需要及时行内镜下治疗。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十二指肠肉多为良性,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可达30%~58.3%,在活组织病理检查中确诊后,立刻进行手术治疗。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科

普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十二指肠息肉?

X 线钡餐造影检查、胃镜检查是筛查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常规手段。

X 线钡餐造影检查:在十二指肠球部或球部后,可见充盈缺损,息肉带蒂时,可有一定的活动度,表面多光滑,在少数情况下,可见龛影(在充钡的胃肠影像中,看到局部呈向外凸出状)。如果患者是绒毛状腺瘤,可见典型的“肥皂泡”样改变;

内镜检查合并组织活检:可明确检查,同时有助于辨别息肉的性质;

CT 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部位,有无肠壁增厚、远处转移等情况,还可以与十二指肠腺癌相鉴别。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贫血、黑便、呕吐、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等症状?

之前有没有在外院就诊过?进行治疗了吗?

有没有其他慢性病病史?有没有手术史?有没有输血史?

平时吸烟吗?喝酒吗?

家族中有没有相关的遗传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息肉属于什么性质?会发生恶变?

需要完善何种检查?

治疗方案是什么?

是否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是否需要在治疗后定期复查?

治疗

当发现患者存在十二指肠息肉时,应早期性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且在良性的绒毛状腺瘤局部切除术后,复发率为 30% 左右,需要定期复查。

治疗原则

小息肉(直径小于 0.5 厘米):可在做胃镜检查顺便夹除,也可以择机切除;

腺瘤性息肉:通过病理检查证实,且直径大于 2 厘米、形态广基,并伴有不典型增生,需立刻进行手术治疗,在术后并遵医嘱定期复查;

多发性息肉:可以选择分期分次切除;

家族性息肉:要结合肠镜及其他检查,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手术;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疑癌、或已经癌变的息肉:在病理检查的结果证实下,建议视具体情况,在内镜下行 EMD 术(黏膜切除术)、ESD 术(黏膜剥离术)、外科手术治疗等。

手术治疗

内镜下切除术:主要对于小于 2 厘米的带蒂的息肉患者;

十二指肠切开、肿瘤及周围黏膜或肠壁的局部手术:对于大于 2 厘米、广基形态的息肉患者;

病变肠段切除和肠-肠吻合术:对于息肉较大的、已有肠梗阻或黏膜下腺瘤患者;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于活检结果已有恶变的十二指肠绒毛状腺瘤患者。

疾病发展和转归

在良性的绒毛状腺瘤局部切除术后,复发率在 30% 左右,需要定期复查;而在管状腺瘤局部切除术后,预后良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改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戒烟酒,避免辛辣等刺激饮食;

定期进行体检,如出现相关症状,及时行消化内镜检查。

预防

十二指肠息肉目前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当患者出现贫血、黑便等症状后,需要积极行内镜检查,如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格列齐特缓释胶囊(仁康)的功效与作用-格列齐特缓释胶囊(仁康)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的功效与作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