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伤寒穿孔是什么?肠伤寒穿孔怎么办?肠伤寒穿孔症状有哪些?

脑肝肾综合征于1964年首先由Bowen、Lee和Zellweger报道,故又称Bowen-Lee-Zellweger综合征。其特征为多发性畸形,主要累及神经系统、肝和肾,但无异常核型。男女均可发病。

概述

肠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经消化道侵入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肠伤寒穿孔是由于伤寒沙门菌侵入肠道后,引起肠道坏死、溃疡进而发生穿孔,是肠伤寒的最严重的并发症。

肠伤寒患者约有 3%~4% 发生肠穿孔,多发生于卫生条件差、贫困的地区的患者。肠伤寒穿孔的发病高峰一般在病程的第 2~4 周左右,回肠末段即大小肠交界处是最易发生穿孔的部位。

伤寒沙门菌感染是肠伤寒穿孔的病因;婴幼儿、老年人、男性、营养状态差、病情发展快、白细胞低、伤寒治疗不规范是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根据肠伤寒穿孔的病情进展过程,可分为休克期、平静期、腹膜炎期。

最典型症状为肠伤寒病程中突发腹痛,以右下腹为甚,伴有冷汗、心慌、头晕、体温下降,随后经过一段“缓解期”,再度出现持续腹痛、高热,难以忍受。

手术治疗及抗感染治疗是肠伤寒穿孔的主要治疗方法;治疗的关键点在于早期手术干预、手术前后支持治疗与使用敏感的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是治疗难点。

未经及时、规范治疗的患者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死亡率高。

严格隔离伤寒患者及带菌者、改善公共卫生环境、接种伤寒疫苗能有效减少伤寒沙门菌感染,预防肠伤寒穿孔。

症状

典型的肠伤寒穿孔在持续高热、腹泻等伤寒表现后,突然出现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心慌、出冷汗、体温下降,继而症状稍缓解,其后腹部疼痛加剧,持续不缓解,体温迅速上升,坐卧难安。

肠伤寒穿孔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肠伤寒穿孔的常见症状包括

伤寒病症状:持续高热、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伴有疲劳、厌食、怕冷、全身酸痛、表情淡漠、部分患者肩、胸、腹部出现红疹。

穿孔症状:首先出现腹痛,以右下腹为著,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冷汗、体温暂时下降(休克期);随后症状稍缓解(平静期);不久,腹部再次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仍以右下腹明显,腹肌紧张、僵硬,体温迅速复升。部分患者穿孔前可出现排黑便、血便。

不典型症状:肠伤寒溃疡的数目、大小、深度并不一定与伤寒症状的严重程度一致,部分老年患者体质差、反应迟钝,直到穿孔时才感觉到腹痛,部分“逍遥型”患者仅出现轻微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感冒”表现,不影响工作生活,出现腹痛时已经发生穿孔。

肠伤寒穿孔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感染性休克

多脏器功能不全

病因

伤寒沙门菌感染是肠伤寒的病因,居住环境条件差、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接触、食用被伤寒沙门菌污染的食物、水源引起肠伤寒。

肠伤寒穿孔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伤寒沙门菌感染,感染途径有:

食用被伤寒沙门菌污染的水或食物。

接触伤寒患者或带菌者的排泄物。

哪些人容易患肠伤寒穿孔?(危险因素)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居住环境条件差、卫生习惯不良;

营养状态差;

发病前服用泻药、接受钡灌肠;

伤寒治疗不规范。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婴幼儿、老年人:免疫力较低;

男性:与女性相比,从事户外工作更多,更易接触污染水源、食物;

伤寒病情进展迅速;

白细胞减少。

就医

当患者出现持续高热、腹痛、腹泻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当患者发生右下腹剧痛、排黑便、排血便、恶心、呕吐、心慌、出冷汗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持续高热、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

疲劳、厌食、乏力、全身酸痛;

肩、胸、腹部出现红疹。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右下腹剧痛、恶心、呕吐、心慌、出冷汗、体温暂时下降;

症状稍缓解后出现更严重的持续性剧烈疼痛、腹胀、高热;

排黑便、血便。

建议就诊科室

感染科

消化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肠伤寒穿孔?

当医生怀疑是肠伤寒穿孔时,将通常进行体格检查、血液检验、病原学检查、X 线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等方法诊断该病,对于症状不典型、诊断有困难的患者可经手术探查、病理检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由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可发现脉搏加速、全腹部肌肉紧张、压痛,突然放开按压部位时更痛。

血液检验:穿孔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在原有基础上显著增高,血清肥达试验阳性。

病原学检查:血液、骨髓液、粪便、尿液等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可培养出伤寒沙门菌。

X 线检查:穿孔后,肠内气体经破孔处进入腹腔,患者站立拍摄腹部平片,可见横膈下方游离气体。

诊断性腹腔穿刺:穿孔后,肠内消化液、食糜进入腹腔,腹腔穿刺可抽出浑浊液体,培养可见伤寒沙门菌。

剖腹探查与病理检查:表现不典型、经上述方法不能诊断的患者,可进行手术探查,根据肠穿孔部位的特征及术后病理结果做出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什么不适症状?持续多久了?

是否到过伤寒流行地区、接触过伤寒患者?

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如何?平时卫生习惯如何?

是否进食不清洁的食物和水?

发病前是否服用泻药或灌过肠?

营养情况如何?

如已经确诊伤寒,是否规范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肠伤寒穿孔的原因是什么?

我要做哪些检查?费用如何?

如何治疗肠伤寒穿孔?疗效如何?

治疗期间有什么注意事项?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

早期手术治疗、早期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和术前术后积极支持治疗是肠伤寒穿孔治疗的重中之重。

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用药前应完善病原学检查,根据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首选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等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类药物也较常用,疗程一般 2~3 周。

糖皮质激素:病情危重的患者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炎、退热治疗安全、有效,但使用不当可诱发肠出血、肠穿孔。

免疫调节:伤寒患者有一定的免疫抑制现象,可选用人血丙种球蛋白、胸腺素、提高免疫力。

支持治疗:积极抗休克治疗,补充含钠、钾、钙等离子的液体,纠正体液酸碱平衡紊乱;贫血患者可输血制品纠正贫血;静脉输注营养液体提供能量。

手术治疗

术前,应先积极抗感染、抗贫血、抗休克,待休克纠正后再行手术,完善的术前准备可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

手术方式主要有:

肠穿孔修补术:适用于单个穿孔、腹腔感染轻的患者。

分段切除吻合术:适用于多发穿孔、合并大出血的患者。

回肠造口术:适用于腹部感染严重、无法行单纯修补或吻合术的患者。

病情极重、不具备手术条件者,可在穿孔部位切开、置入导管进行引流,加强抗感染和营养支持,待病情稳定再行手术。

其他治疗方法

禁食、置入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严格隔离:患者大小便、便器、餐具、衣物、生活用品均需消毒;每隔 5 天粪便培养 1 次,连续 2 次阴性,可解除隔离。

高热时物理降温。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未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可继发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延误治疗时机的患者,即使接受手术治疗,仍有很高的死亡率,尤其是年老体弱、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患者。

越早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疗效越佳,病后一般获得持久免疫力。

日常注意

包括隔离消毒、术后护理、饮食注意事项等,需要患者与照护人员的共同参与。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隔离消毒:患者的用物需专人专用,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不可与他人共用,接触患者前后需做好卫生防护,直至解除隔离,约有 3% 患者病情缓解后仍长期带菌,需长期治疗、隔离。

术后护理:

注意引流管的通畅,避免挤压,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和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注意观察手术切口是否有红肿、渗血、渗液、化脓。

卧床休息,定时翻身,情况良好时可改为半坐卧位,并适当床上运动,防止肠粘连、肺部感染和褥疮。

密切观察体温及有无腹痛、腹泻、便秘、腹胀等情况,早期发现术后并发症。

饮食:术后应先禁食、给予静脉输注营养液,待排气、排便后开始尝试进食,从液体饮食逐渐过渡细软无渣的饮食,少量多餐,适应后再正常饮食。恢复饮食过程中应循序渐进,观察是否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异常情况。

其他:注意个人卫生,养成洗手习惯;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不可使用泻药,防止再发穿孔或肠瘘。

预防

肠伤寒穿孔是肠伤寒的并发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群免疫力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改善环境,保护水源,防止伤寒沙门菌污染。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洁食物,不饮生水。

定期检查饮食业从业人员,禁止带菌者从事饮食业,并督促其就诊、规范治疗。

避免主动前往伤寒疫区、接触伤寒患者,迫不得已时可服用复方新诺明预防感染,接触伤寒患者后需医学观察21天。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免疫力、营养差的易感人员可口服减毒活菌苗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奥美拉唑钠的功效与作用-奥美拉唑钠说明书

2023-8-3 4:34:42

保健

中医提醒警惕几种不良的睡觉习惯

2023-8-17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