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肺寄生虫病,是指体内的寄生虫随血液循环进入肺脏,并在肺部停留沉积而引起的一类肺部病变。不同寄生虫在不同地区人群中的发病率不同,肺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人群中也不同。随着对寄生虫病防治的不断深入,我国肺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目前临床上肺寄生虫病已甚为少见。
寄生虫从幼虫发育至成虫的不同阶段,只要其侵入血液或淋巴液,即能随血液循环达到肺部,引起肺寄生虫病。
主要有以下临床类型:
以肺脏为主要寄生场所的肺寄生虫病,如肺吸虫病等;
以其他部位为主要寄生场所,但可侵犯肺脏的肺寄生虫病,如阿米巴性肺脓肿、肺棘球蚴病(肺包虫病)等;
幼虫在其发育过程中需在肺脏内停留并发育,导致的肺寄生虫病,如肺蛔虫症、钩虫性肺病、肺血吸虫病、弓形虫肺炎等。
患者常有发热,多为干咳,也可带痰,一般为少量白色黏痰,偶可带血丝。阿米巴性肺脓肿有大量巧克力色痰,肺吸虫病则为果酱样或烂桃样痰。部分患者可呈哮喘发作。若病变波及胸膜时可有胸痛,病情严重者有气促、发绀。
明确诊断后,应给予抗寄生虫药杀虫治疗。
病变严重或诊断治疗不及时,可进展为呼吸衰竭。
症状
肺寄生虫病多有咳嗽、咳痰、发热等肺部感染性炎症症状,部分寄生虫引起的肺寄生虫病可有一些特征性表现。
肺寄生虫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咳嗽、咳痰:虫体侵犯气管、支气管、肺泡等肺组织引起肺炎,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可干咳,或有少量白黏痰。继发细菌感染可咳脓痰。阿米巴性肺脓肿有大量巧克力色痰,肺吸虫病的痰液则为果酱样或烂桃样。
痰中带血、咯血:虫体移行对肺组织的破坏可引起出血,出现血丝痰或咯血。
胸痛、呼吸困难:病灶累及胸膜可有胸痛;虫体广泛侵犯肺脏,可出现气促、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呈哮喘发作。
全身症状:可有发热、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肺寄生虫病可引起哪些并发症?
血液中的各种寄生虫,可随血液循环进入肺以外的其他脏器或/和组织,出现相应脏器或/和组织感染的并发症。
病因
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经皮肤或消化道黏膜侵入血液或淋巴系统,到达肺部即可引起肺寄生虫病。
肺寄生虫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疫区或疫水接触而感染上寄生虫。
进食生的或半生的含有寄生虫的食物。
哪些人容易患肺寄生虫病?
不注意个人卫生的人群。
喜食生的或半生食物的人群。
到寄生虫病流行疫区旅行或居住的人群。
就医
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伴有发热者应到医院就诊,有疫区或疫水接触史,或喜欢进食生的或半生食物者应主动告知医生。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肺部症状: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咯血、气促、呼吸困难等。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
建议就诊科室
呼吸科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肺寄生虫病?
医生需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下列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数或比例明显升高,有助于肺寄生虫病的诊断;大便常规检查寻找是否有寄生虫或虫卵。
血清免疫学试验:如间接血凝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检测寄生虫的抗原或抗体,有助于肺寄生虫病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胸部 X 线或 CT 是诊断肺寄生虫病必不可少的检查。
痰液检查:痰液内查找到寄生虫或虫卵可以确诊;痰中发现多量嗜酸性粒细胞,对肺寄生虫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肺脏活体组织检查:经以上各项检查未能确诊,但高度怀疑肺寄生虫病时,应考虑肺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寄生虫病疫区、疫水接触史?
有进食生的或半生食物的习惯或爱好吗?
是否有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咯血、气促、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
是否有发热、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如何患上肺寄生虫病的?
需要做哪些检查?
目前有哪些治疗方法?我适合采用哪种方法?
能治愈吗?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有传染性吗?我的家人需要到医院进行筛查吗?
治疗过程中我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应根据不同的寄生虫,使用相应的抗寄生虫药物杀虫治疗,同时注意对症支持处理。
抗寄生虫药物治疗
甲苯咪唑、阿苯达唑:用于治疗肺蛔虫症、钩虫性肺病。
吡喹酮:可治疗肺吸虫病、肺血吸虫病。
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治疗阿米巴性肺脓肿。
对症支持治疗
有贫血者输注浓缩红细胞,营养不良者加强营养。
痰液黏稠时可使用化痰药物,咳嗽剧烈时应用止咳药物。
有哮喘样症状者,使用茶碱类,如氨茶碱、多索茶碱等平喘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肺包虫病可选手术治疗。
巨脾可采用脾切除术。
疾病发展和转归
肺寄生虫病若诊断治疗及时,可以治愈。肺组织的脓肿、空洞、肉芽肿样病变,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日常注意
肺寄生虫病患者,日常注意应该从源头切断感染寄生虫的风险,注意个人卫生。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食物。切生食和熟食的刀、板要分开使用。
避免接触疫区、疫水。
预防
预防肺寄生虫病和预防寄生虫感染的防控措施一样,主要包括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宿主。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消灭传染源:在寄生虫病流行区普查普治患者和带虫者。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控制和杀灭中间宿主。
保护易感人群: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行为方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