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也叫“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根据致病特点,鼠疫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鼠疫等。肺鼠疫是鼠疫类型中毒性最强的一种。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短,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淋巴结炎、出血倾向等。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
肺鼠疫主要好发于非洲、亚洲和美洲等地,我国的西部与东北部均发生过鼠疫疫情爆发[1][2]。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与野生啮齿类动物活动度有关。肺鼠疫患者是强传染源。
鼠疫一般起始于携带鼠疫杆菌的野生啮齿类动物,通过跳蚤叮咬传播给人,病情进展至肺鼠疫后,飞沫传播可引起暴发流行。
肺鼠疫按感染部位分为原发性肺鼠疫和继发性肺鼠疫。原发性肺鼠疫一般为吸入含鼠疫杆菌的飞沫传播所致;继发性肺鼠疫为腺鼠疫、败血症鼠疫、皮肤型鼠疫或肠型鼠疫等,进展至肺部所致。
肺鼠疫潜伏期短,多在 3 天以内发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淋巴结肿大、出血倾向等。确诊肺鼠疫需要在淋巴结炎的脓液、血液或痰液等标本中发现鼠疫杆菌。
早诊断、早治疗是治疗的重点,也是难点。及早诊断后,给予抗生素和支持治疗可有效治疗肺鼠疫。
如未得到有效治疗,肺鼠疫可在发病 24 小时内致命。
身处鼠疫疫区时,一定要做好跳蚤的处理和预防措施,尽量不要处理动物尸体,与发热患者接近时做好防护措施,尤其避免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和组织。
症状
经过短暂潜伏期后,肺鼠疫会急骤起病。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严重毒血症状、淋巴结炎、出血倾向等。病情恶化后,可迅速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直至死亡。因其死后全身皮肤呈黑紫色,又称“黑死病”。其显著的特征与病情严重程度不匹配,容易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肺鼠疫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肺鼠疫的常见症状包括:
发热:体温迅速升高至 38.5℃ 以上,可有畏寒或寒战、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出汗等伴随症状。
严重毒血症状和呼吸道感染特有症状:如胸痛、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等。
淋巴结炎:全身淋巴结可出现肿大。
出血倾向:可在皮肤和(或)黏膜发现瘀斑,腹部可触及肝脾肿大。
肺鼠疫的并发症有哪些?
肺鼠疫的进展极快,从起病到死亡短通常只需 1~3 天,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的特点。
常见并发症包括:
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
休克。
病因
肺鼠疫的主要经感染者的呼吸道飞沫进行人与人之间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少数肺鼠疫患者由于腺鼠疫、败血症鼠疫、皮肤型鼠疫或肠型鼠疫等进展至肺部所致。
肺鼠疫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直接吸入含鼠疫杆菌的飞沫。
由“动物—跳蚤—人”的模式感染成腺鼠疫或败血症鼠疫,病情进展至肺部后,成为肺鼠疫患者。
哪些人容易患肺鼠疫?
无防护直接接触肺鼠疫患者。
无防护直接接触肺鼠疫患者的体液与组织。
传统疫源区域从事狩猎或兽医者。
就医
有疫区活动史,只要发现急骤起病的高热症状及呼吸道特有症状,都应高度警惕,及时就诊。接触别的发热患者后,出现类似症状也应高度怀疑,及时排查。
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生所有症状相关信息,尤其有无跳蚤叮咬史和有无肺鼠疫患者接触史。如不及时就医,致死率可达 100%。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如出现高热,伴有意识障碍、咯血等症状,需急诊检查。
如出现发热伴有呼吸道典型症状,并有发热患者接触史,需去医院发热门诊或急诊科排查。
如有跳蚤叮咬史,并有淋巴结肿大或破溃,需及时去传染科排查。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高热致意识障碍。
呼吸窘迫。
休克。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发热门诊。
传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肺鼠疫?
具备疫区活动史和/或肺鼠疫患者接触史,并表现出相应的临床表现,即可诊断肺鼠疫的疑似病例。如对疑似病例细菌培养分离出鼠疫杆菌或被动血凝试验抗体试验(一种实验室血液检查方法)呈 4 倍以上增长,即可为确认病例。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最基本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如感染严重,可伴有血小板进行性下降。
炎症指标:通过该检查,主要判断有无细菌感染。
凝血功能:肺鼠疫可有出血倾向,对凝血指标有较大影响。
生化指标:该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有无肝肾功能影响和电解质紊乱。
体液细菌培养:细菌培养分离出鼠疫杆菌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
被动血凝试验:抗体检测呈 4 倍以上,对诊断肺鼠疫有重要意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什么症状?什么时候发现的?
症状发生时有什么诱因吗?
是否使用过什么药物?
既往,尤其是 10 天以内有没有接触过发热的人或者在疫源地活动?
身边有无类似症状的人或迅速死亡的全身皮肤黑紫死的人?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这个病会传染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才能确诊?
有哪些治疗方法?要用哪些药?
这个病有什么并发症和后遗症吗?影响寿命吗?
需要隔离多久?
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通过隔离感染者,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敏感的抗生素以及各种对症支持治疗,一般 3~5 天起效,直至症状消失、检测合格痰或血标本(一般 3 天检测一次)6 次阴性为止。
需要注意的是,肺鼠疫的治疗药物均不良反应较多,需严密观察症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药物治疗
如确诊,请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遵医嘱用药。
链霉素。治疗肺鼠疫的首选药,最长疗程 15 天。需要注意的是,链霉素不良反应较多,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庆大霉素。
四环素。对链霉素耐药时使用。
氯霉素。新生儿、早产儿禁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磺胺嘧啶。一般该药不能单独使用,可做预防用药:成人首次 2 g,其后 4~6 小时服 1 g,一般连服 5日。
首选链霉素加氯霉素或四环素,次选庆大霉素加氯霉素或四环素。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也是可选择的合并使用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肺鼠疫中期,需要大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方可痊愈。
疾病发展和转归
肺鼠疫初期基本可以痊愈。中期需要联合激素冲击治疗,可能会出现股骨头坏死的并发症。晚期存活率极低。
日常注意
鼠疫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将被严密隔离,住院前使用过的器具、衣物、被褥等都需要被销毁。具体如下:
鼠疫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将被严密隔离,禁止家属探视,禁止患者互相往来。
患者居住地将被封锁,并进行彻底的清理、消毒,周边开展灭鼠处理。
若有必要,患者住院前使用过的器具、衣物、被褥将被销毁。
患者居住地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疑似感染动物一律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一旦确诊,请努力记忆 10 天内有接触的人,可能也需隔离。
预防
目前没有预防鼠疫的长效疫苗,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是改善环境卫生,消灭传染源:
改善环境卫生,不要给啮齿类动物留有筑巢的原料,切断其所有的食物接触途径。
如果居住地的啮齿类动物密度很高,应该定期使用杀虫剂,杀灭室内的跳蚤。
确诊患者必须立刻接受隔离治疗,直至痊愈。
与疑似感染者接触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预防性服用抗生素(如四环素、氯霉素或磺胺嘧啶);
此外还要注意切断传播途径,避免病原菌侵入家庭内部:
家养宠物必须远离野生啮齿类动物,并做好卫生工作以防滋生跳蚤。
在彻底检查健康状况之前,不要随意收留流浪猫、狗。
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肉类制品,尤其不要购买野生动物的肉制品。
经常接触动物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好防护措施:
日常工作一定要按照规范流程,佩戴口罩、手套,工作结束后及时清洗。
如果需要处理或移动野生啮齿类动物的尸体,更要特别注意严密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