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并殖吸虫病
概述
肺吸虫病由并殖吸虫属的吸虫导致,是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人类大多由于生食虾蟹而感染肺吸虫引起肺部慢性、亚急性炎症性疾病。肺吸虫病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临床上易误诊,可致严重并发症,故及早诊断与治疗尤为重要。
人类是通过摄入未加工或未煮熟的螃蟹或小龙虾引起肺吸虫病。危险因素主要有生吃贝类、生螃蟹或小龙虾,生活区域有大量水库和中间宿主。
急性期出现发热、腹痛、腹泻,随后出现发烧、咳嗽、呼吸困难、胸痛不适和出汗。持续数周后进入慢性期,出现咳嗽、咯血、干咳,咳出生锈色或金色痰。
如果出现腹痛、腹泻、咳嗽、发热这些症状,尤其是食用过生海鲜,应及时于感染科就诊。在痰、粪便、胸膜腔积液、脑脊液或脓液中检测到虫卵可确诊肺吸虫病。
药物治疗效果佳,常用药物为吡喹酮、三氯苯达唑,有效率可几乎达到 100%。但当出现心包积液等并发症时,需要手术治疗。
日常管理包括配合治疗,饮食合理搭配,适当增加蛋白质及维生素摄入。
预防措施主要为避免吃生的淡水螃蟹或小龙虾,尤其是在流行地区。
症状
肺吸虫病有哪些临床特征[1]?
肺吸虫可侵入多个组织、器官,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根据疾病进展,可以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等,感染虫体越多越容易出现这些表现。如处于未成熟吸虫的侵袭和迁移期,几天后可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痛不适和出汗等症状,急性期通常持续数周;
慢性期:为肺吸虫侵入肺部形成囊肿、瘢痕,并产生虫卵的时期,该阶段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干咳,然后咳出生锈色或金色痰。肺部症状可在感染后大约 6 个月开始出现,并且经常被误认为是结核病的症状。
根据不同的受累部位,肺吸虫病可以分为胸肺型、腹型、脑脊髓型、皮肤型及混合型,且在感染虫体数量越多时越容易发生肺外型感染。
胸肺型:儿童发病时,胸肺为最常受累器官,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等,可致胸膜、心包炎症,引起胸膜腔积液及心包积液。
腹型:虫体在腹腔内移行,损伤肠道可导致腹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侵入肝脏可致肝脏肿大、肝部包块;侵犯腹膜形成腹腔积液。
脑脊髓型:它是最常见,且危害最重的肺外型肺吸虫病,表现为惊厥、意识障碍、头痛、头晕、呕吐、人格改变、认知功能减低等。虫体移行导致脊髓损伤可表现为运动、感觉障碍,严重者甚至可导致瘫痪。这种疾病在儿童中较常见。早期症状类似于脑膜脑炎,可持续 1~2 个月。慢性期症状包括头痛,呕吐、癫痫发作、虚弱。
皮肤型:相对其他异位肺吸虫病较为少见。在胸背部、腰部及四肢可出现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椭圆形、条索样或形态不规则的游走性皮下包块,且局部多无红肿、压痛。
肺吸虫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间质性肺炎;
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肺炎;
肺脓肿;
胸膜腔积液或脓胸;
杵状指。
病因
肺吸虫病的病因是什么[1]?
人类肺吸虫病是通过摄入了含有活囊蚴的食物而被感染。一般情况下,是食用了未加工或未煮熟的螃蟹或小龙虾引起的。
其他可能会引起肺吸虫病的食物包括野猪肉或淡水虾,但冷藏野猪肉(零下 27℃至少 24 小时)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肺吸虫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1]?
吃生的贝类、生螃蟹或小龙虾,或仅在醋、盐水或葡萄酒中制备而不煮熟的上述食物;
直接喝生水;
随意吐痰。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腹痛、腹泻、咳嗽、发热这些症状,尤其是食用过生的海鲜,应请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感染科
医生是如何诊断肺吸虫病的[1][3]?
肺吸虫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需要依靠流行病学史、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医生通常会做血常规检查、病原体检查、免疫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X 线片等。
当在痰、粪便、胸膜腔积液液、脑脊液或脓液中检测到肺吸虫的卵,即可确诊肺吸虫病。
其诊断要点主要包含:
流行病学史,如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蝲蛄,生饮溪水;
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皮肤等部位;
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简易指标,用于初步筛查,特异性不高;
影像学检查:MRI 提示典型隧道征,X 线提示结节影、囊泡影等——辅助诊断;
血清学检查:免疫学实验如酶联免疫吸附阳性——敏感性与特异性高;
活组织检查:肺活检标本通常发现成虫或卵——确诊依据;
病原学检查阳性或病理学检查见虫体、虫卵——确诊依据。
医生可能会问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的?
近期是否生吃过虾蟹?
病程中症状是否发生改变?
详细描述目前症状有哪些?
家里是否还有其他人也有类似的症状?
需要向医生咨询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肺吸虫病?
是否具有传染性?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多久之后可以缓解?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能否治愈?是否会复发?是否会留有后遗症?
治疗
抗寄生虫治疗是肺吸虫病治疗的主要原则,其他治疗还包括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一般治疗主要是加强护理、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合并感染等;对症治疗包括药物及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治疗肺吸虫病常用药物为吡喹酮和三氯苯达唑。
吡喹酮:现临床常用。儿童及成人治疗剂量均口服 2 d,其有效率可几乎达到 100%;
三氯苯达唑:疗效与吡喹酮相似,耐受性较吡喹酮好,共口服 2 次。可作为替代治疗;
硫双二氯酚(别丁):在吡喹酮之前曾广泛应用,有效率为 90%~100%。
手术治疗
药物对肺吸虫病已有良好的疗效,但存在大量心包、胸膜腔积液及皮下包块的情况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手术治疗,可减轻心包缩窄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能进一步完善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
日常注意
配合治疗,注意饮食合理搭配,适当增加营养,多食高蛋白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肉类、蛋类、鱼、水果及各种新鲜蔬菜,多饮白开水[2]。
预防
切勿吃生的淡水螃蟹或小龙虾,尤其是在流行地区。将螃蟹和小龙虾煮至至少 63℃,建议旅行者避免含有未煮熟的淡水甲壳类动物的传统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