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病。本病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比较严重。
该病主要是因进食了含有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的生或半生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生食被幼虫污染的食物或水也可感染。
典型的症状为急性剧烈头痛,其次为颈项僵直,可伴有恶心、呕吐、视力减退、发热等。
一般采取支持对症治疗。
人体感染后,主要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炎。病程一般呈自限性,少数重症患者可留有后遗症,甚至死亡。预防重点: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症状
本病以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为特征,通常表现为一过性脑膜炎,也有累及脑部、脊髓和神经根的严重疾病,少数可累及眼、肺。
潜伏期为 1~36 天,多为 7~14 天,儿童的潜伏期较成人短 3 天左右。
广州管圆线虫病有哪些症状?
突出症状为急性剧烈头痛,呈胀裂样痛,头痛部位通常位于枕部或双颞部。
颈项僵直、恶心、呕吐也较为常见。
部分患者可有低至中度发热,皮疹、感觉异常。
少数患者可出现面神经麻痹,眼外肌受累,视力减退、复视。
少数严重病例可有瘫痪、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极少数病例累及呼吸系统,出现肺出血、肺动脉虫栓、肉芽肿性肺炎。
广州管圆线虫病并发症有哪些?
人体感染后,主要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炎。病程一般呈自限性,少数重症可留有后遗症,甚至死亡。
病因
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而感染;生食被幼虫污染的蔬菜、瓜果或水也可感染。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原
病原体为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或成虫早期(性未成熟)阶段。
广州管圆线虫是我国学者陈心陶 1933 年首次在广州鼠肺内发现的,隶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圆线虫目,后圆线虫科管圆线虫属。
虫体细长,呈白色线状,头端圆钝。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终宿主鼠的肺动脉里,在此产下虫卵。
第一期幼虫移行至大鼠咽部,在此被吞下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第一期幼虫被中间宿主(淡水螺、蛞蝓等软体动物)吞食后,经两次蜕皮,发育成第三期幼虫。第三期幼虫为感染性幼虫。
淡水鱼、虾、蟹、蛇、蟾蜍、蛙、蜗牛等因捕食中间宿主,食入第三期幼虫,成为转继宿主。
鼠类吞食含感染性幼虫的中间宿主或被感染幼虫污染的食物,幼虫通过肠壁血管到达身体各器官,其中多数最终到达脑部。在脑部发育为第四期幼虫、成虫早期,再随血液循环到达最终寄生部位——肺动脉,发展为成虫。鼠类是本虫的终宿主。
人类感染途径
传染源:能排出广州管圆线虫第一期幼虫的鼠类。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传播途径
生食或半生食携带三期幼虫(感染性幼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继宿主而感染。
食用被幼虫污染的蔬菜、水果或生水。
发病机制
感染性幼虫进入人体后,移行途径与在鼠体内相同。但在人体,幼虫多停留在中枢神经系统,极少进入肺内继续发育。在人体内虫体停留在第四期幼虫或成虫早期阶段。人是本虫的非正常宿主。
幼虫在神经系统移行时的机械刺激和抗原作用,可导致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
最典型的表现为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的脑膜炎。
哪些人易患广州管圆线虫病?
喜生食或半生食淡水螺类、蛙、鱼、虾、蟹等。
生食蔬菜、水果时清洗不彻底。
喜饮生水。
加工螺类等的工作人员。
就医
近期(约 1 个月)有进食或接触本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史,出现明显的头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首次就诊,医生会进行脑脊液等检查。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本病的突然表现是剧烈的头痛,可伴有颈项僵直、恶心、呕吐、发热,视力减退、面瘫等症状。因此,如果突然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近 1 个月内曾生食或半生食螺、蛙、蜗牛等,或者饮生水者,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病?
本病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以及已知或可疑的流行病史。
流行病史:有生食、半生食或接触本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史。
脑脊液检查:压力升高,嗜酸性粒细胞数超过 10%,白细胞总数和蛋白含量增多。
病原学检查:从脑脊液或眼部等检测出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但检出率极低。
免疫学检查:血清或脑脊液中广州管圆线虫抗体或循环抗原阳性。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或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什么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持续性还是阵发性?出现多久了?
头痛的部位?
发病前 1 个月左右是否有生食或半生食螺、蛙、蜗牛、虾、蟹等,是否有饮生水的习惯?吃蔬菜水果前是否彻底清洗?
曾服过什么药物?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病是什么原因?
我需要做什么检查?怎么治疗?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有哪些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怎么样?
治疗期间和以后我需要注意什么?
这个病会传染吗?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治疗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治疗主要为支持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病程是自限性的,能够完全康复。
支持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根据需要补充水电解质,必要时可以静脉输液补充。
有颅高压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静点甘露醇、糖皮质激素,或定期排放脑脊液以缓解症状。
病原治疗: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驱虫剂阿苯达唑,对多数病例有效。但曾有报道使用驱虫剂后,患者出现临床恶化,可能与垂死虫体引发的炎症反应有关。需临床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眼部受累时,可予手术或激光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本病大多数预后良好,能够完全康复。极少数严重病例可致死或留有后遗症。早诊断早治疗与预后相关。
日常注意
本病是因食入含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而感染的。所以日常注意生活中需注意以下方面: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切忌生食或半生食淡水螺、虾、鱼、蜗牛等本虫的中间宿主和转继宿主。不饮生水。
食用蔬菜、水果前,充分洗净。
加工上述可能被幼虫污染的食物后,充分清洁双手及操作区,避免污染。
预防
本病通过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可以预防。
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卫生防护意识。
控制传染源:加强灭鼠。
切断传播途径:避免食入未熟的中间宿主和转继宿主;蔬菜、水果食用前充分清洗;不饮生水。
接触本虫宿主的人员需注意避免污染;操作时生熟分开。
食品管理部门加强食品卫生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