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类圆线虫病,粪类圆线虫,粪类圆线虫病
概述
类圆线虫病是一种流行较广泛的寄生虫病,呈全球性分布,人和动物均可发生。其中主要危害人类的是粪类圆线虫,粪类圆线虫是一种机会性致病寄生线虫,在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时大量繁殖,向全身各器官扩散。成虫寄生于猫、犬和人的小肠内, 幼虫可侵入肺、脑、肝、肾等组织器官, 引起粪类圆线虫病,造成严重的后果,从急性、慢性感染发展到高感染综合征和播散性的类圆形虫病,其病死率接近 90%[1][2]。
人类通过接触类圆线虫污染的土壤或粪便而感染该病。
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气管刺激和干咳;腹泻,便秘,腹痛和厌食症。
出现类似以上症状或其他不适,尤其有接触污水、土壤史,需要立即去感染科就诊。在新鲜粪便或痰液中查见虫体可确诊。
对于该病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如伊维菌素、阿苯达唑。
日常管理包括卧床休息,饮食清淡,按医嘱服药,监测体温。
预防措施主要为在流行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居住或旅行时,不要赤脚在土壤上走路。
症状
类圆线虫病的临床特征有哪些?
皮肤:丝状蚴侵入皮肤时,引起局部瘙痒刺痛,出现皮疹、荨麻疹,抓破后会发生继发感染;
肺部:丝状蚴移行到肺部时,会出现发热、咳嗽、多痰、咯血、气促等过敏性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或哮喘的症状;
消化道:由于成虫以及蚴不断在肠壁粘膜进出,可引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的症状;若寄生与胆道或肝内,会出现肝肿大、右上腹痛等胆道感染表现;
其他:幼虫可能会随着血液转移到身体的其他器官,会引起相应的症状。
类圆线虫病会引发哪些并发症[1][3]?
肠梗阻,肠水肿;
粘膜溃疡,大量出血,腹膜炎或细菌性败血症;
肺炎;
呼吸衰竭;
无菌或革兰氏阴性脑膜炎;
低蛋白血症,继发外周水肿和腹水;
革兰氏阴性菌血症/败血症;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
复发性斑丘疹或荨麻疹,最常见于臀部,会阴部和大腿部。
病因
类圆线虫病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3]?
该病主要由类圆线虫感染引起,丝状蚴经皮肤黏膜侵入人体,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血循环,然后到达右心、肺部、支气管和气管,然后随着吞咽动作进入消化道,发育为成虫,寄生于小肠,偶尔可栖居于结肠、胆管、肺部等;
也可能是接触过被类圆线虫污染过的土壤,或其他被人类粪便污染的物质(粪口途径)。
类圆线虫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1][2][3]?
社会经济弱势群体、农村地区;
与土壤接触的活动,如赤脚走路;
接触人类废物或污水;
与污染土壤接触的职业,如农业和煤炭开采;
皮质类固醇治疗及其他免疫抑制剂;
人 T 细胞白血病病毒 1 型(HTLV-1)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丙种球蛋白血症;
恶性肿瘤,特别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器官移植;
吸收不良和营养不良;
慢性肾功能衰竭和终末期肾病;
糖尿病;
高龄;
胶原血管疾病;
长期饮酒。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发现皮肤瘙痒、水肿、荨麻疹和出血点、低烧甚至哮喘,尤其是有污水、废物、土壤接触史的患者,一旦发现上述不适,要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详细汇报病史。
就诊科室
感染科
医生会做哪些检查?如何确诊该病[1][2][3]?
病原学检查:确诊的关键是找到病原体, 因此重复粪检是最佳方法。可通过在新鲜的粪便或痰液中查见杆状蚴或丝状蚴,即可确诊;
免疫学检查: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和免疫复合物检测、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检出率接近 100%;
分子诊断技术:改良类圆线虫 DNA 提取法,检测率为 100%。
医生可能会问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的?
出现症状前是否有土壤、污水、废物接触史?
开始的症状有哪些?
病程中症状是否发生改变?
详细描述目前症状有哪些?
家里是否还有其他人也有类似的症状?
需要向医生咨询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类圆线虫病?
是否具有传染性?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多久之后可以缓解?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能否治愈?是否会复发?是否会留有后遗症?
治疗
对于刚确诊的患者,需要立即接受驱虫治疗,咪唑类药物对治疗该病有较好的效果。
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肛周卫生,防止自体感染。
伊维菌素是治疗类圆线虫病的首选药物,还有噻苯咪唑和阿苯达唑。
若首次治疗剂量和疗程不足,容易产生抗药,且越来越严重。
日常注意
发热期间需要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水;
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忌烟、酒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患病期间放松情绪。
预防
前往流行地区的旅行者在海滩和其他有土壤的地方散步时应穿鞋;
流行地区的社区教育应包括污水管理,避免接触被粪便污染的土壤或使用粪便作为肥料,在处理污水或污染土壤时穿着防护服,在户外时穿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