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是什么?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怎么办?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症状有哪些?

本症是以反复发作哮喘为特征的嗜酸粒细胞浸润性肺病。多由曲霉菌感染引起,其发生与患者对曲霉菌过敏有关,故又称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中年女性多见,多在40~60岁发病。

别称

立克氏立克次氏体斑疹热,落基山斑点热,落基山斑疹热,蜱传斑疹伤寒

概述

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是由立氏立克次体经蜱传播引起的一种急性地方性传染病,本病也称落基山斑点热,蜱传斑疹伤寒等。症状表现有发热、头痛和皮疹,重型患者可危及生命。

本病尚缺乏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主要流行于美洲大陆,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哥伦比亚、巴拿马和哥斯达黎加等,发病高峰季节为夏季,儿童和青年常见。

被立氏立克次体感染的蜱,叮咬人体而发生感染。最主要原因为立氏立克次体感染的蜱叮咬人体而发生感染,或碾碎蜱或接触蜱粪便时,立氏立克次体也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眼结膜进入人体而发生感染。疫区旅游为该病的危险因素。

发热、头痛和皮疹是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最常见的症状。

主要和关键治疗是抗感染治疗,可选四环素、多西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毒血症状严重可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立氏立克次体毒力强,感染能力强,感染人体几乎均出现相应症状表现。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病原治疗,病死率高,重症患者呈不可逆进行性发展,迅速死亡。

避免蜱叮咬可预防感染,及早有效抗感染治疗,可显著降低疾病危害及死亡率。

症状

发热、头痛和皮疹是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最常见的症状,4% 的病人出现皮肤坏死或坏疽,这是损伤微循环的典型表现。坏疽常出现在指(趾)或肢体末端;重症患者可出现心悸(心脏不适)、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前驱症状:潜伏期 2~14 天,平均为 7 天,表现为食欲减退、疲倦、四肢无力和畏寒等症状。

发热:突然起病,体温急剧上升到 39~40 摄氏度,严重者可出现 41 摄氏度以上的超高热。伴有寒战、剧烈头痛、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畏光和眼球后痛。未经病原治疗发热持续不退,发热病程可达 2~3 周。

皮疹:多数患者发热 3~4 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初见于手腕和踝部,后扩展到手臂、双足、胸腹部和颌面部。皮疹形态为粉红色斑疹,直径 2~5 毫米。出疹 2~3 天后,皮疹融合转变为红色或紫色。恢复期皮疹逐渐消退,在手掌、足底、踝周和腋窝的皱褶处皮疹变为瘀点,形成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皮疹的特征性分布。皮疹消退后可有短暂的色素沉着和糠皮样脱皮。

神经系统改变:听力降低、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偏瘫(表现为同一侧肢体、面部肌肉的运动障碍)等。

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心力衰竭;

肾衰竭;

耳聋;

视力下降;

肢体瘫痪;

反复发作的大疱性红斑。

病因

本病最主要原因为立氏立克次体感染的蜱叮咬人体而发生感染,或碾碎蜱或接触蜱粪便时,立氏立克次体也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眼结膜进入人体而发生感染。

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明确,由立氏立克次体感染致病。

哪些人容易患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病?

人群普遍易感,凡有接触感染蜱的机会,均有可能感染。

在牧场、灌木、草地和住宅区等蜱隐蔽区域活动人群。

误输被污染的血液。

立克次体斑疹热流行区人群。

实验室内研究人员:吸入被污染的气溶胶而受感染。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持续高热,伴寒战;

剧烈头痛;

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

皮疹。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少尿:24 小时尿量少于 400 毫升;

气促、呼吸困难;

心悸、极度疲乏;

耳垂、指端疼痛发黑;

身体一侧肢体不能活动。

建议就诊科室

感染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病?

2 周内到过蜱存在的地区,或与携带蜱的动物有接触史,或有被蜱叮咬史均是重要流行病学病史,同时结合患者症状表现,可高度怀疑本病。进一步行血尿常规、皮肤活检、免疫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等可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该检查目的是明确是否存在感染和贫血,外周白细胞计数可减少。

凝血机制:目的是明确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严重患者出现纤维蛋白原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

脑脊液检查:目的是明确是否存在颅内病变。

免疫学检查:该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早期未明确病因的患者有诊断意义。外-斐反应可出现凝聚反应,间隔 2 周复查凝聚效价可有 4 倍的升高有助诊断。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也可出现阳性反应,在 2~3 周后效价有 4 倍的增高有助诊断。

皮肤活检:进行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可发现立氏立克次体,试验过程仅需要 4~6 小时,可在病程的 3~4 天就有阳性结果,目的是早期快速诊断。

病原学检查:该检查阳性结果可确诊该疾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叮咬史?叮咬部位是否有溃疡、焦痂?

近期去过什么特殊地方?包括可能有鼠类出没的角落?

发热有什么特点?是持续高热吗?能否自行退热?

皮疹特点是什么?皮疹出疹顺序规律吗?

有无局部坏死表现?病程中是否心悸、呼吸困难、尿少等症?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疾病会不会传染给周围的人,通过什么方式传播?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疾病会持续多久?

什么治疗方法最有效?

能否彻底治愈?

是否会留下后遗症?

目前出现了什么并发症?会怎么发展?

治疗

病因明确,直接进行病原治疗。可选四环素、多西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

药物治疗

多西环素、四环素:为病因治疗首选用药,用于直接消灭感染的病原体。一般患者病原治疗 2~3 天体温下降,抗菌药物疗程为 6 天。

阿奇霉素、罗红霉素、氯霉素:次选药物,直接消灭感染病原体,因肝功能异常、8 岁以下婴幼儿、孕妇或哺乳期妇女不能用四环素、多西环素,可选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均为快速抑菌剂,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可见过敏反应、肝损伤、白细胞减少等。

根据需要补充水和电解质(氯化钾口服液等)

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等。

激素冲击治疗:中毒症状重、早期器官功能受损明显,在病原学治疗的基础上可酌情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

其他治疗方法

支持疗法:提供足够营养和热量,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减轻症状: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置冰袋于腋下。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有效病原治疗,病死率可达 20%~30%。暴发型患者呈不可逆进行性发展,可在 3~5 天内死亡。

经过及时有效的抗菌药物,可治愈并有效降低病死率。部分严重患者因血栓形成导致供血部位缺血坏死,病情恢复后可有耳聋、视力下降、肢体瘫痪和反复发作的大疱性红斑等后遗症。

日常注意

怀疑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后应积极住院留观,配合检查及治疗,确保休息和营养,留意病情变化。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卧床休息,保持皮肤干燥,大量出汗时勤换衣物,尽量穿棉质宽松衣裤。

高热期间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皮疹变化,是否有皮肤出血疹及指端等部位坏死疼痛,不适及时反馈给医生。

用药注意事项:患者会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用药物期间要需注意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若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情况,在症状轻可耐受范围内可继续服用药物,密切观察;若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症,应及时停药;若热退后再次高热,出血皮肤瘀斑等症,需警惕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再发其他感染。

定期复查: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应该遵医嘱到医院复查,由医生判断病情,复查血常规等指标。

若遗留有后遗症,如肢体瘫痪,可在康复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若反复发作大炮性红斑,可皮肤科就诊对症治疗。

饮食: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该注意饮食上营养、清淡、容易消化,多吃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豆类、瘦肉等,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限制动物内脏、油炸、烧烤以及油腻食物。

运动:病情好转后可室内活动。日常注意患者应加强锻炼,选择慢跑、羽毛球、健身操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需大于 30 分钟,每周运动 3~5 次。

预防

立氏立克次体斑疹热是一种地方性急性传染性疾病,避免蜱叮咬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临时需要进入疾病流行区,做好个人防护,野外工作应穿防护服,尽量扎紧袖口、裤口,在外露的部位使用乙酰苯胺丁酯等驱避剂,可口服多西环素预防。

牧场、灌木、草地和住宅区蜱隐蔽的地方可使用 2% 马拉硫磷溶液喷洒灭蜱。

鸡胚卵黄囊疫苗有部分保护作用,能延长潜伏期,缩短热程,减轻病情,但不能防止发病。

如非必要,避免输血。

疾病流行区人员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野外工作应穿防护服,口服多西环素预防。发现受感染征象及时治疗。

实验室内研究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穿防护服。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年纪轻轻掉头发 多半是出现这些问题

2023-8-19 23:23:44

药品

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纳必通)的功效与作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纳必通)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