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麻风病 (Leprosy) 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影响人体的皮肤和外周神经。
由于其可导致患者外在形态变化和严重伤残,往往被赋予种种恐怖而荒唐的传说或谣言,造成了数千年来全球范围内深刻的疾病歧视,甚至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将患者残酷处决或遗弃。甚至直到上个世纪,麻风病仍被误解为是一种具有极强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疾病。
事实上,麻风杆菌的生存和传播能力并不强,与未经治疗的患者密切接触才有可能发生感染。而联合化疗(MDT)已经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感染患者的传染性在短期内即可受到抑制。
1990 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了一项消灭麻风病的运动,即在所有国家实现麻风病的患病率低于万分之一。该目标在 2002 年就已经实现。不过,麻风病并未完全消失,我国历年来也不断有麻风病的散发病例报告。作为国家规定的丙类传染病,临床医生在发现疑似或确诊麻风病患者后必须及时上报疾控部门。
麻风病的病原菌是麻风分枝杆菌,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不过,健康人群即使接触到病原菌也不会轻易发生感染。
麻风病散播的风险主要在于患者潜伏期长、临床少见,若未能及时发现、确诊,就可能在人员流动过程中传染给密切接触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麻风病主要影响皮肤和外周神经,表现为皮肤斑疹、丘疹、溃疡、脱色和四肢肌肉无力、丧失知觉。
麻风病如果未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各处器官出现永久性损害,丧失生理功能。
如果发生了麻风病的相关症状,患者应该立刻前往医院确诊病情,尽快进行抗感染治疗,以免留下后遗症。
临床医生根据流行病学史、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作出诊断,并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当地主管部门。
麻风病治疗采用联合化疗方案,疗程为6个月至1年,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延长疗程。直至患者的活动性症状完全消失,才算是真正的临床治愈。
患者确诊后,密切接触者需留心自身是否也有感染;麻风病在治愈后就不再具有传染性。
目前没有有效的麻风疫苗,预防的重点在于注意个人卫生,提高自身免疫力。
症状
麻风病有哪些症状?
麻风病主要影响皮肤和外周神经(除大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系统),也可能伤及鼻腔粘膜和眼部。
临床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类型——结核样型麻风、界限类麻风和瘤型麻风。各类患者既有普遍性的症状和体征,也有各自的特征性表现。
麻风病患者普遍具有的皮肤症状:
斑疹、丘疹、溃疡各类皮肤损伤,伴皮肤脱色;
症状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
麻风病患者普遍具有的外周神经症状:
四肢丧失知觉
肌肉无力
麻风病的临床分类取决于患者皮肤损伤的数量和程度,并具有各自特征性的症状表现:
结核样型麻风:病情较轻,传染性较弱。
患者皮肤出现一块或几块平整、浅色的皮疹或丘疹(少菌型麻风病);
受到波及的皮肤区域可能会没有知觉,因为皮下的神经由于感染而受到损伤。
瘤型麻风:病情较重,传染性较强。
患者皮肤广泛出现皮疹或肿块(多菌型麻风病);
全身性感觉障碍,肌肉无力;
鼻腔、肾脏和男性生殖器官也可能受到损害。
界限类麻风:此类患者处于中间状态,往往兼有结核样型麻风和瘤型麻风的临床特征。
麻风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麻风病出现明显症状后,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可对人体各处器官造成永久性损害:
失明或青光眼;
脸部变形,出现各种疙瘩和肿块;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和不育症;
肾衰竭;
肌肉无力导致手部或脚部畸形;
对鼻腔造成永久性损伤,导致鼻衄和慢性鼻炎;
全身外周神经,包括手臂、腿和脚的神经发生永久性损伤,失去行动能力;
麻风病患者由于神经损伤,皮肤可出现感知障碍,这对日常生活也会造成一定的危险。例如,他们的手脚在受伤时不会感到疼痛,因此对外界危险因素的反应会更慢,不能及时躲避或处置,极易引起各种外伤和感染。
病因
麻风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麻风病的病原菌是麻风杆菌,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麻风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生长非常缓慢,感染后潜伏期长,一般为 3~5 年,甚至可达 10 年以上;
体外无法长期存活,也未能在体外培养成功。
麻风病的传播途径包括:
飞沫传播:麻风杆菌可以由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唾液传播;
接触传播:皮肤破损部位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
麻风杆菌的传染性并不强,健康人群即使接触到病原菌也不会轻易发生感染,因为人体通过细胞免疫反应足以抵抗麻风杆菌的侵袭。
麻风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一般人罹患麻风病的风险非常低。不过,麻风病的潜伏期很长,刚发病时症状可能不明显,或由于临床少见,医生未能及时确诊,在部分人群中还是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免疫力低下:儿童和老人;
长期处于人口密度大、人员流动频繁的场所;
与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发生了下列麻风病的相关症状,患者应该立刻前往医院确诊病情:
出现皮疹,病变部位脱色,长期持续未见缓解;
肢体失去知觉,或者肌肉无力。
麻风病患者尽快接受抗感染治疗是关键,否则可能会造成各处器官和神经的永久性损伤,留下不可逆转的后遗症。在大多数情况下,麻风病发病早期经过联合化疗,能够实现治愈,不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就诊科室: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麻风病?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化验结果,可以得出诊断结果。
临床体征:
全面检查患者全身的皮肤、淋巴结是否出现异常;
检查各处皮肤的知觉,以及皮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评估患者各处肢体的运动功能是否正常。
皮肤活检或皮肤涂片:交由实验室检测是否存在病原菌。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炎症指标、肝肾功能。
同时,医生必须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当地主管部门。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病症是否持续加重?还是间歇性发作?
除了皮肤症状,还有哪里感觉不适?
目前的各项症状分别达到怎样的程度?
是否还伴有其他疾病?是否正在服药治疗?
身边是否还有其他人也有类似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麻风病?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期间是否需要隔离?
家里其他人是否会被感染?
治疗以后是否还会复发?
是否会留下后遗症?是否会失去生育功能?
今后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
治疗
麻风病可以治愈,及早治疗是控制病情,避免后遗症的关键。常规采用联合化疗方案,疗程为6个月至1年,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延长疗程。直至患者的活动性症状完全消失,才算是真正的临床治愈。
如何治疗麻风?
麻风病并不可怕,完全可以治愈。随着联合化疗方案的临床应用,迄今为止已有数千万麻风病患者获得治愈。
及早治疗是控制病情,避免后遗症的关键。抗感染治疗可以杀灭病原菌,但无法逆转感染造成的神经或组织损伤。
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以下药物进行联合化疗:
氨苯砜(dapsone)
利福平(rifampin)
氯苯吩嗪(clofazamine)
氟喹诺酮类药物
大环内酯类药物
米诺环素(minocycline)
联合化疗方案的疗程通常为6个月至1年;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疗程。
使用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
非处方止痛药:阿司匹林(aspirin)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prednisone)
沙利度胺(thalidomide)
糖皮质激素和沙利度胺具有较强的副作用,医生在使用时会谨慎权衡利弊。
麻风病患者经治疗达到症状缓解后,并不能立刻停药,必须按照临床规定,继续用药直至活动性症状完全消失,才算是真正的临床治愈。
日常注意
患者确诊后,密切接触者需留心自身是否也有感染;麻风病在治愈后就不再具有传染性。
麻风病的潜伏期长,因此很难确认患者在何时、何地发生感染,患者确诊后,相关密切接触者应留意观察自身是否出现症状,必要时就医治疗。
麻风病患者实现临床治愈后,就不再具有传染性,可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预防
目前没有有效的麻风病疫苗,预防的重点在于注意个人卫生,提高自身免疫力。
麻风病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日常注意个人卫生最重要。
在人员密集区做好呼吸道防护措施;
勤洗手、勤洗脸;
不要与他人共用餐饮器具。
麻风杆菌的感染能力不强,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有助于预防。
健康饮食、营养均衡、积极锻炼;
注意保持身心健康,确保充分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