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全身性炎症反应,败血症
概述
脓毒症由感染因素引起的机体反应失调,导致器官功能出现障碍,可危及生命安全。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罹患脓毒症,其中1/4甚至更多患者死亡[1]。
脓毒症是严重创伤、外科大手术、感染等常见并发症,是重症患者最常见死亡原因之一[2]。
肺部感染是脓毒症患者最常见原因,占所有脓毒症的50%以上,其次是腹腔感染和泌尿道感染[2]。
脓毒症的常见表现为:发热、体温过低、心率加速、呼吸加快,若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头晕、排尿减少等症状,可能出现了严重脓毒症。
脓毒症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人群中,但在婴儿、老年人和免疫系统受损人群中更为常见。
早期积极治疗有助于提高生存机会。
治疗方式包括:液体复苏、药物治疗、抗感染治疗、支持治疗和手术治疗。
症状
脓毒症可能出现发热、寒颤、排尿减少等症状。但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个体差异极大,没有非常特殊的症状和体征。
脓毒症有哪些症状?
脓毒症的症状包括:
发热(体温大于 38.5摄氏度)。
体温过低(体温小于 36摄氏度)。
心率加速(心率大于每分钟 90 次)。
呼吸加快(呼吸频率高于每分钟 20 次)。
严重脓毒症的症状包括:
意识模糊。
头晕,尤其是站立时。
排尿减少。
腹泻。
腹痛。
寒颤。
嘴唇发紫。
皮疹。
肌肉疼痛。
脓毒性休克患者血压极低。
脓毒症有哪些危害?
多数轻度脓毒症患者可恢复。
若任其发展,将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致死性并发症。
病因
肺部感染是脓毒症患者最常见的原因,占所有脓毒症的50%以上,其次是腹腔感染和泌尿道感染[2]。
脓毒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任何类型的感染都可能会引起脓毒症,尤其是以下感染:
肺炎。
腹腔感染。
泌尿道感染。
脓毒症有哪些高危人群?
虽然任何人都可能发生脓毒症,但有些特定人群的风险较高,包括:
年老体弱者、幼儿。
免疫功能减弱或低下者,如艾滋病或肿瘤化疗人群。
烧伤或受伤人群。
在重症监护室治疗的危重者。
长时间置有静脉导管或气管插管的人。
就医
医生是如何诊断脓毒症的?
脓毒症的诊断比较困难,医生需要综合多种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为脓毒症。
脓毒症有哪些检查方法?
根据症状表现,医生可能需要进行以下检查:
血液检查:发现是否有感染等。
尿检:如果医生怀疑尿路感染,还需要尿检。
伤口分泌物检查:有助于确定哪一类抗生素更有效。
呼吸道分泌物检查:咳痰者需要该检查,以明确导致感染的细菌。
影像学检查:CT、超声、核磁共振等。
何时应就诊?
如发现有人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
如果儿童有发热、过度嗜睡、不正常进食、异常行为、出现异常皮疹等症状。
如果家人意识模糊、头晕、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发热、寒颤、皮疹或眩晕。
就诊科室
重症医学科 (ICU)
感染科
急诊科
治疗
早期积极治疗有助于提高生存机会,如果是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还需要及时抢救。
如何治疗脓毒症?
抗感染治疗
医生明确脓毒症诊断后,会立即应用抗生素治疗,一般在7~10天。
液体复苏
这是早期治疗的重要措施。
药物治疗
经过充分液体复苏,仍不能改善情况,医生会考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如去甲肾上腺素。
支持治疗
严重脓毒症需要支持治疗,如通气、器官功能监测和支持。必要时,还需要使用呼吸机或肾透析等。
其他
低剂量糖皮质激素、胰岛素、止痛药或镇静剂等,分别有不同的用处。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脓毒症是一种急症,需要在医院急救或重症监护治疗。以下高危患者,日常注意生活要特别关注。
年老体弱者、幼儿。
免疫功能减弱或低下者,如艾滋病或进行肿瘤化疗的人群。
烧伤或受伤者。
置有静脉导管或气管插管的人。
一旦出现疑似脓毒症的体征或症状,应尽快就诊。
预防
如何预防脓毒症?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化疗、放疗的肿瘤患者,其免疫力较低,应注意加强营养,做好保护性措施。
脓毒症的发生与感染息息相关,因此,应积极治疗原发性感染病灶、合理使用抗生素。
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其他预防感染的疫苗。
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
出现伤口注意处理。
出现感染迹象,及时医治。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或及时消除感染的威胁,有利于预防脓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