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外阴裂体吸虫病
概述
外阴血吸虫病是由感染血吸虫所引起的,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肉芽肿性湿疣或瘘管等阴道感染症状,晚期伴肝脾肿大、肝硬化等全身病变的一种传染病。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尤其是在无法保证安全饮用水的贫困地区。夏秋季为感染高峰。各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农渔业人口。据估计在全球范围内 2017 年至少有 2.208 亿人需要进行血吸虫病的预防性治疗。
病因为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
患者最初出现暂时性的水肿性红疹,随后出现针头大小的淡红色丘疹或丘疱疹,局部感觉剧痒无比,外生殖器和会阴部出现血吸虫肉芽肿性湿疣、瘘管。患者全身症状常有腹痛腹泻、晚期有肝脾肿大、肝硬化等。
主要治疗方法以局部对症治疗和抗血吸虫治疗同步进行。关键治疗点是根据患者病症的病变部位、范围选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局部感染以消炎止痒为主,抗血吸虫治疗是以吡喹酮为主,晚期形成的肉芽肿需手术治疗切除。治疗难点为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本病可使患者局部瘙痒难忍,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肝脾肿大,异位妊娠,不孕症等。
及早发现及早进行干预治疗是治疗该病的有效途径。
症状
早期疫水接触部位出现红疹,后出现丘疹和丘疱疹,当疫水接触部位发生在外生殖器和会阴部时,还可能会有血吸虫肉芽肿性湿疣和瘘管等,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腹痛腹泻、便血、肝脾肿大等症状。
外阴血吸虫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外阴血吸虫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早期有红色疹子,通常 1~2 小时内可消退。
随后出现散在或密集分布的丘疹或丘疱疹,淡红色呈针头大小,中间会有一个小淤点,局部会感到瘙痒无比,夜间特别严重,1~2 周可逐渐消退。
外阴病变部位的生长可呈乳头状或结节样,有斑块(砂样)或溃疡。
患者常有月经不规则,下腹痛,阴道分泌物会增多,尿频和血尿,妊娠妇女可有自发流产。
晚期病例常可见肝脾肿大。
其他症状:发热、腹泻、和关节痛等,用手触摸淋巴结部位,可感受肿大。
外阴血吸虫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消化道出血
肝性脑病
尿道梗阻
异位妊娠
不孕症
病因
外阴血吸虫病是由于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所引起的,此外还有一些原因例如从事疫水接触相关职业(渔民、农民、灌溉工人)也会导致该病发生概率增大。
外阴血吸虫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引起外阴血吸虫病最主要的原因。
尾蚴可钻入皮肤引起尾蚴性皮炎,且在侵入人体后尾蚴会长为成虫。
成虫寄生于血管内,雌虫在血管中产卵,通常一些虫卵会随着粪便尿液排出体外继续其寄生虫的生命周期,而剩余的一些虫卵则会继续留在人体的组织内,引起相应的免疫反应并逐渐损害人体器官。
外阴血吸虫病就是由血吸虫虫卵引起的患者生殖器官虫卵肉芽肿性病变。
哪些人容易患外阴血吸虫病?
从事与水体作业相关的职业人群:例如渔民、农民、灌溉工人,这些职业增加了与疫水接触的机会,因此该类人群通常更易罹患该病。
性别:该病仅发生于女性患者。
就医
患者早期皮肤表面出现红疹,随后出现丘疹和丘疱疹,瘙痒无比,在外生殖器和会阴部感染时出现斑块或溃疡,用手指触摸感觉有皮下质硬结节,此时您需要尽快去医院寻求治疗。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早期皮肤有红色疹子,随后出现散在或密集分布的淡红色丘疹或丘疱疹,呈针头大小,中间会有小淤点,局部感到瘙痒无比,夜间特别严重。
外阴病变部位呈乳头状或结节样生长,有砂样斑块或溃疡,用手指触摸感觉有皮下质硬结节。
月经不规则,下腹痛,阴道分泌物会增多。
尿频和血尿。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昏迷,意识不清。
建议就诊科室
妇科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外阴血吸虫病?
当医生怀疑是外阴血吸虫病时,通常将进行问诊、视诊、触诊,进行血吸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毛蚴孵化法和 B 超等检查后综合判断,才能进一步进行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问诊:了解患者患有本病的风险。医生需询问患者疾病史(妇科疾病,性接触传染病),职业以及是否有疫水接触史。
视诊:判断是否存在溃疡,瘘管或湿疣。医生检查外阴病变的程度、范围、性状。
触诊:医生触摸外阴病变部位,判断是否有皮下有质硬结节。
血吸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判断是否感染血吸虫。会对患者进行抽血,然后取血清进行粪检虫卵检测,通常阳性检出率高达 97%~100%,
毛蚴孵化法:用于检查寄生虫的辅助检查方法。血吸虫病患粪便中虫卵较少,直接涂片法可能不易检出,常用此法与自然沉淀法联用帮助诊断。通常会取患者粪便沉渣,倒入孵化瓶孵化,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是否存在毛蚴或虫卵。
肝脾 B 超: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肝脾病变。患者去做肝脾 B 超时宜保持空腹,医生通常会用一个探头接触皮肤,来探查脏器的大小形态,是否存在边缘轮廓异常。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什么症状或感觉?
是否患有妇科疾病或者性传播疾病?
出现该病状的时间?
月经周期是否正常?
是否怀孕?
所从事的工作是什么?
是否有疫水接触史?
来医院之前有没有自己使用抗寄生虫药物?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我的病严重吗?
还会有什么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
这种病能完全治愈吗?
需要动手术吗?
治疗效果如何?
治疗期间是否能继续工作?
饮食上是否有什么注意事项和忌口?
该病是否会影响我怀孕?
治疗
治疗方案视病情病变范围而定,局部感染以消炎止痒为主,抗血吸虫治疗以吡喹酮为主进行系统性的内科治疗,晚期形成的肉芽肿需手术治疗切除。
药物治疗
吡喹酮:可使宿主体内的血吸虫产生痉挛性麻痹而脱落,且该药高效低毒疗程很短,是理想的抗血吸虫药和驱血吸虫药。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属中草药,不仅可以杀死血吸虫,还可起到预防作用,减轻宿主肝脏损害。
外敷用药:用 1% 薄荷,酚炉甘石洗剂或者 5% 樟脑酒精进行消炎止痒,也可以用野菊花、金银花煎汤外洗。当局部有感染时可以用马齿苋、旱莲草、蒲公英捣烂外敷进行抗炎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用于切除由血吸虫形成的虫卵肉芽肿。
其他治疗
电灼:先用电流去掉形成的虫卵肉芽肿,再用火花放电灼除残存病损。
二氧化碳激光:气体激光,让组织气化从而消除肉芽肿。
疾病发展和转归
不接受正规治疗,且不及时治疗本病,就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可逆转的后果,通常晚期病例可出现肝脾肿大甚至衰竭,膀胱癌,生殖器损伤,不育症等。
经过正规治疗后,且只要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到 60%,几乎不对患者正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只要注意卫生不接触疫水本病基本不会复发,对寿命基本无影响。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患者如果进行了手术,应特别注意对病变处的保护,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溃破导致感染。
用药注意事项:使用抗血吸虫药若出现不良反应(晕厥、过敏、心律失常等)应及时就医。
复查:可能前期术后需要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恢复良好后在家里休养,需要注意按照医嘱时间及时复查。
饮食:饮食搭配合理,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鸡蛋精肉),忌吃油腻难消化熏制生冷刺激的食物(腌菜肥肉)。
其他:日常注意生活中患者应保持外阴干燥清洁,切忌搔抓、热水洗烫和使用肥皂。当有感染时可使用药物坐浴,内裤要宽适透气。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易感人群(主要是流行区的儿童,渔夫农民等)可用吡喹酮或青蒿琥酯进行预防性服药。
改善周围环境卫生,注意饮水安全,不要喝生水。
加强对钉螺(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的管理,定期实施灭螺。
应加强对血吸虫病传播、治疗知识的教育理解。
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在不得不接触疫水时,可以穿戴防护用具(1% 的氯硝柳胺浸泡的血防衣裤、长筒胶鞋等)或涂抹防护霜(皮避敌、防蚴霜等)来防止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外阴血吸虫病只发生于女性生殖器官,因此妇女应注意生殖器官的个人卫生,尽量不要下水以防感染血吸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