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卫氏肺吸虫病,肺吸虫病
概述
卫氏并殖吸虫是指人吞食带有卫氏并殖吸虫活囊蚴的蟹或蝲蛄等而感染,卫氏并殖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肺部,成虫、幼虫、虫卵均可对人体造成伤害,引起病变。
本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很广,包括中国、朝鲜、日本、菲律宾、美国、等。我国分布广,我国 23 个省市有本病流行,据粗略估计,中国至少有 500 万患者。
本病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蚴的溪蟹、蝲蛄等引起感染,也可因饮用含有囊蚴的生水感染。有生食的习惯和生活在疾病流行区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分急性期、慢性期,慢性期按被损器官分为:胸肺型、腹型、皮下包块型、脑脊髓型、亚临床型。
急性期多在感染 1 周内出现畏寒、发热、头晕、头痛、胸闷、腹痛等症状,可出现全身过敏症状,如高热伴咳嗽、胸痛、气促、荨麻疹(皮肤出现瘙痒的风团);慢性型因寄生部位不同症状各异。
卫氏并殖吸虫病主要治疗方法是服用杀虫药杀灭进入人体的虫体,皮下包块可手术摘除,辅以镇咳、镇痛等对症治疗,治疗关键点是彻底驱除虫体及虫卵。
本病早期治疗预后良好,寄生于脑、脊髓的虫体治疗不及时可遗留严重后遗症如肢体活动障碍、癫痫、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症状
卫氏并殖吸虫病急性期的主要症状是感染后出现畏寒、发热、头晕、头痛、胸闷、腹痛等症状,可出现全身过敏症状,如高热伴咳嗽、胸痛、气促、荨麻疹(皮肤风团);慢性期因寄生部位不同症状各异。
卫氏并殖吸虫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卫氏并殖吸虫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急性期:
发热:常伴畏寒,较早症状,但不特异;
头痛、头晕;
胸闷、气促;
腹痛;
荨麻疹:过敏症状的表现,表现为皮肤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风团,伴有瘙痒。
慢性期:卫氏并殖吸虫寄生部位不同表现不一样。
胸肺型:以咳嗽、胸痛、咳出果酱样或铁锈色血痰为主要症状。累及胸膜出现胸痛,于吸气时加重,患侧卧位较舒服。
腹型:由虫体损伤肠壁引起,腹痛、腹泻、呕吐、便血为主要表现,偶见剧烈腹痛。腹部有时可触及结节和包块。
皮下包块型:皮下出现游走型包块为主要表现,呈单发或多个成串,大小不一,表面皮肤正常,包块滑动时有痒感或疼痛感,腹壁最多见,胸背部、腰部、阴囊、会阴区等部位也可见。
脑脊髓型:常见症状有阵发性剧烈头痛、呕吐,癫痫(突然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或局部抽搐如口角、眼睑、指趾抽搐)、视力障碍等;损伤脊髓引起下肢无力或麻木,排便排尿困难,甚至截瘫(双下侧肢体感觉、运动等消失)。
亚临床型:无明显症状、体征,多在人群普查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被发现,实验室检查阳性,可能为感染早期或轻度感染,也可以是虫体已消失的感染者。
卫氏并殖吸虫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继发感染
胸腔积液
病因
流行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蚴的溪蟹、蝲蛄等引起感染,也可因饮用含有囊蚴的生水感染。囊蚴入肠,蚴虫逸出,在体内游动,至肺与其他内脏及皮下、肌肉等处发育为成虫后,产卵并形成囊肿,损伤器官。
卫氏并殖吸虫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本病是由于进食含有卫氏并殖吸虫活囊蚴的食物感染所致。
哪些人容易患卫氏并殖吸虫病?
人群普遍易感,流行区人群为高危人群。
有生食或半生食蟹、蝲蛄习惯的人群,或长期饮生水;
流行区生活的人群;
吃转续宿主如野猪、鼠类而感染;
青少年、儿童。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畏寒、发热、胸闷、腹痛、头晕、头痛;
咳嗽、气促、胸痛、荨麻疹;
咳嗽、胸痛、咳果酱样或铁锈色血痰;
腹痛、腹泻、呕吐、便血;
皮下出现游走型包块,伴瘙痒、疼痛;
下肢无力或麻木。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阵发性激烈头痛、呕吐;
突然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或局部抽搐如口角、眼睑、指趾抽搐;
出现视力障碍;
排便排尿困难,双侧肢体感觉、运动消失。
建议就诊科室
感染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卫氏并殖吸虫病?
医生根据可能接触史,症状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在粪便中查找出卵和孵出毛蚴即可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为常规检查项目,用以发现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征象。急性期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慢性期升高不明显。
虫卵检查:目的是确定是哪种寄生虫感染。痰、粪及各种体液内查见虫卵,或皮下结节活检见虫卵或虫体,即可确诊。
免疫学检查:检查的目的是在未查到虫卵、未取得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协助早期诊断。
皮内试验:目的是初步判断是否有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可作为疾病流行区筛查项目。以肺吸虫抗原注射于前臂皮内,20 分钟后观察皮丘红晕直径。
后尾蚴膜反应:检查目的是协助早期诊断,阳性率 97.3%。
补体结合试验:脑型肺吸虫病患者的脑脊液呈阳性反应时,可以明确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目的是协助诊断。此外,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琼脂双向扩散、对流免疫电泳、免疫荧光、放射免疫测定等,均可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近年来建立的本法以并殖吸虫的特异性单抗检测病人血清中相应抗原,也有助于诊断。
活组织检查:用以确定诊断。皮下结节活包块切除后病理检查见虫卵、幼虫、成虫引起的组织病变可确诊。
其他检查:胸部病变者行 X 线检查,目的是初步判断胸部是否有病变;脑脊髓型患者可行头颅 CT、磁共振成像,用以寻找病变部位及判断病变性质;脑电图检查用以发现脑部异常放电协助癫痫的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生食或半生食蟹、蝲蛄,或饮生溪水的情况?
是否有发热、咳嗽、胸痛、咳果酱样痰、腹痛、腹泻等症状?
出现症状后是否就医过?做过什么检查?
是否治疗过?怎么治疗的?治疗后症状有改善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如何患这个病的?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家人是否需要检查?
什么治疗方法最有效?能否彻底治愈?
是否合并有并发症?会不会留下后遗症?
还会再感染吗?怎么预防再感染?
治疗
病因明确,病原治疗为主,皮下包块可手术摘除,对症治疗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
吡喹酮:用以杀灭各个发育阶段的血吸虫虫体;吡喹酮常见不良反应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对症治疗:镇咳药复方甘草合剂可减轻患者咳嗽症状;镇痛药双氯芬酸钠胶囊、曲马多胶囊可缓解患者胸痛症状;抗癫痫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用以预防或治疗癫痫发作;脱水剂甘露醇可降低颅内高压减轻脑水肿缓解头痛、呕吐症状。
手术治疗
皮下包块摘除术:目的是切除皮下包块去除病灶;
颅内占位病变切除术、脊髓占位病变切除术:目的是去除病灶,解除压迫,防治瘫痪。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有效治疗,卫氏并殖吸虫病脑脊髓型可能因虫体长大破坏、压迫脑组织导致癫痫,损伤神经导致肢体瘫痪,甚至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高压导致脑疝死亡;寄生脊髓的虫体压迫脊髓导致截瘫。
经过及时药物治疗,本病预后良好,脑型患者只要早期治疗,也可完全治愈,不留后遗症。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足疗程治疗,用药物期间要需注意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若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情况,在症状轻可耐受范围内可继续服用药物,密切观察,症状加重及时就医;儿童及孕妇严格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定期复查:治疗 1 月后需返院复查血常规、大便常规,根据情况进行胸部 X 检查或头颅 CT 检查;再根据情况每 3 个月复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复查阴性并且无症状定期体检。
术后注意事项:若采取手术治疗切除包块,术后需保持术口干燥不沾水直到拆线术口愈合,勤换敷贴,消毒术口。
饮食:用药期间及平时注意饮食上营养、容易消化,且食物熟透方可食用,不进凉食、生食,不喝生水。
运动:平时根据劳动强度及自身情况选择行走、慢跑、羽毛球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需大于 30 分钟,每周运动 3~5 次。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改变饮食习惯及烹饪方法,食蟹、蝲蛄等水生食物彻底熟透方可进食,不饮生水。
治疗患者,管理粪便,改变随地吐痰及大便习惯,杀灭痰、粪便中的虫卵,防止虫卵入水。
儿童、青少年严格管理饮食,以熟食为主,不饮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