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尾蚴皮炎,血吸虫尾蚴皮炎,血吸虫皮炎
概述
尾蚴性皮炎由血吸虫尾蚴钻入皮肤引起组织局部病变,钻入部位出现红色丘疹,有刺痛感,瘙痒明显,最常见于手足部皮肤,可自行消退,也可反复感染。
由毛毕吸虫属感染引起的尾蚴性皮炎是我国南方农村主要病原,农民多见,感染季节为 4~7 月;东毕吸虫属感染引起的尾蚴性皮炎是北方的主要病原,农民多见,7~8 月最多。鸟类血吸虫尾蚴引起的海水皮炎在我国沿海如福建多见,太平洋沿海亦存在血吸虫;人在海岸游泳接触含尾蚴海水感染,从事海产养殖业者也易遭到感染。
本病为血吸虫尾蚴感染所致。人皮肤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感染。农民手、足皮肤接触疫水概率大,感染率高;海边游泳及从事海产养殖业者有机会接触含尾蚴的疫水易感染。
尾蚴钻入皮肤处出现局部刺痛,伴有红斑,随后出现瘙痒、水肿,转变为丘疹与疱疹,感染第 2~3 天最严重;重复感染的患者,皮肤可出现风团。
主要治疗方法是局部皮肤使用抗过敏药,如炉甘石、氢化可的松等。
一般预后良好,无严重危害。
症状
尾蚴性皮炎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局部刺痛、红斑、瘙痒、丘疹,多位于手足皮肤,持续 2~3 天消退。
尾蚴性皮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尾蚴性皮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刺痛:最早、最常见症状,尾蚴钻入皮肤处出现局部刺痛;
红斑:刺痛处出现红斑;
瘙痒:数小时后刺痛部位出现剧烈瘙痒,局部肿胀;
丘疹或疱疹:经过数小时肿胀转变为隆起皮肤表面的丘疹或含有水的疱疹;
风团:重复感染的患者,全身或局部可出现大小形状不同、高出皮面的风团,伴有瘙痒,手摸之会有点发硬的感觉。
尾蚴性皮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通常无并发症。
病因
病因明确,人接触血吸虫尾蚴污染的水,尾蚴钻入皮肤而引起。
尾蚴性皮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该病是由于血吸虫尾蚴钻入人体皮肤所致。
哪些人容易患尾蚴性皮炎?
人群普遍易感,凡接触血吸虫尾蚴污染的水源均为高危人群;
血吸虫疫区人群是感染高危人群;
沿海岸游泳接触含尾蚴的海水易感染;
农民劳作中接触水的机会大,感染率高;
从事海产养殖业者接触疫水概率大易感染。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接触水皮肤干燥后局部皮肤刺痛、红斑;
皮肤瘙痒、肿胀;
皮肤出现丘疹、疱疹;
手足或全身皮肤出现风团。
建议就诊科室
感染科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尾蚴性皮炎?
医生根据可能的接触史,症状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在粪便中查找出卵和孵出毛蚴即可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为常规检查项目,用以发现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征象。急性期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慢性期升高不明显。
大便常规:大便检查用以发现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大便检出血吸虫虫卵是血吸虫感染的直接证据。
大便培养:用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大便孵出毛蚴是确诊血吸虫感染的直接依据。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接触可能被血吸虫污染水源的情况?
接触同一水源的人是否有类似症状?
是否有发热、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出现症状后是否就医过?做过什么检查?
是否治疗过?怎么治疗的?治疗后症状有改善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如何患这个病的?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家人是否需要检查?
什么治疗方法最有效?能否彻底治愈?
是否合并有并发症?会不会留下后遗症或者?
有没有什么措施能预防感染?
治疗
皮肤病变选择抗过敏药物治疗,根据合并的血吸虫病选用敏感杀虫剂。
药物治疗
抗过敏治疗:炉甘石洗剂止痒,皮肤红肿消退后可涂擦氢化可的松;目的是减轻皮肤炎症反应,缓解瘙痒感。
抗感染治疗:局部常用红霉素软膏,目的是控制继发的皮肤感染。
驱虫治疗:可选择吡喹酮、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如青蒿琥酯。目的是驱除进入人体的尾蚴以及尾蚴发育寄生人体的童虫、成虫。不良反应:
吡喹酮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乏力、腹痛、腹泻等症,多不需处理,数小时内便消失。
青蒿琥酯不良反应轻,可有发热、头痛、恶心、食欲减退、腹胀等,短期服用不良反应轻。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有效治疗,尾蚴性皮炎可自行消退,但有再感染风险,反复感染可引起局部及全身过敏反应,但多预后良好。尾蚴进入人体发育产生虫卵可引起人体病变,以肝血吸虫病、肺血吸虫病多见且危害较大,慢性肝血吸虫病可导致肝硬化。
经过及时药物治疗,可减轻不适症状,加快恢复速度,驱虫治疗还可杀灭进入人体发育的虫体。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注意防护:疫区农民田间劳作需要接触水时注意防护,戴防水手套、穿水靴。
用药注意事项: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足疗程治疗,用药物期间要需注意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若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情况,在症状轻可耐受范围内可继续服用药物,密切观察;儿童及孕妇严格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定期复查:患者应根据情况每 3 个月复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复查阴性并且无症状定期体检。
饮食:用药期间及平时注意饮食上营养、容易消化,不进食凉食、生食,不喝生水。
运动:平时根据劳动强度及自身情况选择行走、慢跑、羽毛球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需大于 30 分钟,每周运动 3~5 次。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减少皮肤解除可能被血吸虫污染的水,如湖南、湖北等部分地区可能有血吸虫污染。
雨后及早晨不要在河边、草地光脚行走。
若发现沿海岸有血吸虫感染情况,避免沿海游泳及海边玩耍。
喝来源清楚安全的饮用水。
有血吸虫感染的疫区农民劳作需接触水时严格防护,避免皮肤接触污染的水,如戴防水手套,穿长筒胶鞋。
从事海产养殖业者穿塑料防护衣裤。
用 2% 氯硝硫铵的脂肪酸制成的防蚴笔涂擦在暴露的皮肤,防护效果可持续 10 小时以上。
已接触或者怀疑接触疫水者,应在接触疫水之日起至 26 日内服用吡喹酮预防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