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是什么?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怎么办?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症状有哪些?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congenital lactase deficiency)也称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或乳糖不耐受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属于双糖酶缺乏症的一种。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患儿小肠黏膜内乳糖酶活力很低,患儿出生后进食母乳或牛乳后不久即出现呕吐,暴发性腹泻,水样大便、多泡、呈酸性,可伴有腹胀,出现脱水、酸中毒、乳糖尿和氨基酸尿症。停止喂乳后,腹泻很快消失。

别称

小儿丁型肝炎,小儿丁肝

概述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丁肝),是由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和慢性肝脏炎症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

本病目前暂无明确的流行病学数据。

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该病的主要病因,丁肝感染的孕妇是主要高危因素。

小儿丁肝可分为急性丁型肝炎、慢性丁型肝炎和重型肝炎等类型。

本病多出现食欲不佳或食量减少、全身乏力、消瘦、腹部胀痛、面色暗黄、面部及颈部出现形似蜘蛛的红痣等症状。

本病主要的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以抗病毒、护肝利胆、提高免疫力为主。防治重叠感染。

本病可发展为慢性肝炎、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及肝功能衰竭。

本病的预防应注意适当休息,合理饮食,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忌用损害肝脏的药物等。

症状

本病多出现食欲不佳或食量减少、全身乏力、消瘦、腹部胀痛、面色暗黄、面部及颈部出现形似蜘蛛的红痣等症状。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急性丁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潜伏期 3~12 周,多表现为面色甚至全身皮肤发黄、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全身无力、肝区疼痛。

慢性丁型肝炎: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时,部分患儿可能导致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儿童慢迁肝的症状较轻,有患儿出现食欲不佳、全身无力、消瘦等症状。若出现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则症状多样,有些患儿没有不适;有些患儿仅有轻度乏力、腹胀;有些患儿面色暗黄、食量减少、肝部疼痛、面部及颈部出现形态似蜘蛛的红痣等。

重型肝炎:丁肝病毒可引起重型肝炎。重型肝炎起病急,进展快,多数患儿迅速出现极度乏力、不思进食、全身发黄、腹胀等症状,且吐血或尿血倾向明显。近年来重型肝炎发病率有所下降。

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慢性肝炎

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

肝功能衰竭

病因

丁型病毒性肝炎传染源主要是丁肝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且丁肝病毒只能感染乙肝患者,主要通过母婴传播、密切接触丁肝病毒感染的血液或体液、使用病毒污染的注射器或其他器械而发生感染。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母婴传播:携带乙肝或丁肝病毒的母亲传染给婴儿,这是引发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原因。

血液传播:密切接触乙肝或丁肝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如输血),这是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染途径之一。

注射器及输液器具多人多次使用,或手术器械、内镜及透析器械的消毒不规范等,导致患儿不慎感染乙肝或丁肝病毒。

哪些人容易患小儿定型病毒性肝炎?

如下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丁肝或乙肝感染的母亲所生的婴儿。

患有血液病,进行过肝移植或透析等免疫力低下的患儿。

某些丁肝地方性高发区的婴儿易引起丁肝与乙肝重叠感染。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小儿精神状态不佳,活动力下降,不想进食或者食量明显减少,肚子发胀等。

小儿小便比平时黄,面色暗黄,面部及颈部出现形似蜘蛛的红斑,手掌、胸部、腹部等处皮肤发黄,恶心呕吐。

不慎与患有丁肝或乙肝的病人或其血液密切接触。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患儿高烧持续不退,嘴唇和舌头发红。

患儿出现大量吐血或者尿血症状。

建议就诊科室

儿科

感染科

消化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病?

当医生怀疑是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时,将通常进行丁肝病毒抗原(HDVAg)检查、丁型肝炎病毒(HDV)抗体测定、HDV RNA(核糖核酸)检查及腹部 B 超检查,根据检测结果显示的指标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HDVAg 检查:抽血检查,这项检查敏感度高、特异性强,血清 HDVAg 阳性是诊断急性感染丁肝病毒的直接证据。

HDV 抗体测定:抽血检查,HDVAg 抗原性较强,可刺激机体产生 IgG(免疫球蛋白 G)、IgM(免疫球蛋白 M)抗体。血清中抗 HDV IgM、 IgG 浓度测定有助于丁肝病毒感染的诊断。

HDV RNA 检查:抽血检查,可用斑点杂交法(一种检测方法)或 RT-PCR 法(一种检测方法)检测血清或肝组织内 HDV RNA,这是诊断丁肝病毒感染的可靠指标。

血常规及凝血方面检查:抽血检查,急性肝炎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急性重型肝炎白细胞总数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应注意病情加重。此项检查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进展情况,从而指导医生有效治疗。

肝功能检查:空腹抽血检查,通过对血清转氨酶、蛋白质、血胆固醇、碱性磷酸酶等情况的检查,了解丁肝患儿肝损伤程度,以指导临床用药。

常规腹部 B 超:空腹检查,安全、快速、无辐射影响,作用是了解肝脏等腹腔脏器的情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家族中是否有人患有病毒性肝炎?是什么类型的肝炎?

孩子有没有与患有丁肝或乙肝的人接触?

孩子有没有输血历史?

孩子最近有无乏力没劲、不想吃饭、不想玩耍、肚子不舒服、爱哭闹、皮肤发黄、发烧等症状?最近小便颜色怎么样?

是否有药物过敏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孩子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需要多长时间治疗?能完全康复吗?

病治好后还会复发吗?

此病会不会对孩子生长发育带来影响?

有无后遗症或并发症?

治疗费用高吗?能不能医保报销?

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治疗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基本与乙型肝炎相似,目前多采用药物治疗,主要以抗病毒、护肝利胆、提高免疫力的药物为主,同时注意适当休息与合理饮食,多数患儿能在 2~4 个月内康复。

药物治疗

干扰素:是目前抗丁型病毒性肝炎最有效的药物。

其他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阿昔洛韦(无环鸟苷)、阿糖腺苷与单磷酸阿糖腺苷等也在临床中使用,作用是降低病毒复制率。

免疫调节药物:如胸腺肽、阿地白介素(白细胞介素-2)等,可调节免疫力。

保护肝脏药物:如细胞色素 C、复合氨基酸胶囊、复方甘草甜素、水飞蓟宾等。中医中药对症状有一些缓解作用,必须要在正规中医院和研究院所的医生指导下遵医嘱用药。治疗肝炎的药物种类繁多,注意避免多类药物同时使用或过于频繁更换治疗药物。

手术治疗

人工肝支持系统: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内环境、减轻患者肝脏负担, 是救治重型肝炎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此治疗方法可清除机体有毒物质,补充生物活性物质。

肝细胞移植技术:将正常供体肝细胞分离纯化,移植于人体内以此来替代部分肝功能,是一种治疗急慢性肝衰竭和代谢性肝脏疾病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势。

其他治疗方法

支持疗法:若恶心、呕吐严重,可静脉输注葡萄糖、维生素、复合氨基酸溶液等;有低蛋白血症者可补充人血白蛋白。

疾病发展和转归

在孩子刚出现黄疸、厌奶等症状的时候,若不及时接受正规治疗,有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甚至肝功能衰竭。

经过正规治疗后,配合适当休息、合理饮食,大部分患儿可在 2~4 个月内康复。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休息:丁肝患儿需充分卧床休息,可在黄疸消退、症状减轻后逐渐增加活动,症状消失后仍需继续休息 2~3 个月。

营养:应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安排饮食,注意适当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多吃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如瘦肉、鸡蛋、奶类、豆制品等)、维生素(包括蔬菜、水果)。脂肪摄入量要适当控制。

情绪: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定期复查:恢复良好后,需遵医嘱按时复查。

用药禁忌:慎用或忌用损害肝脏的药物等。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目前尚没有丁肝疫苗,鉴于丁肝病毒对乙肝病毒的依赖,故应预防乙型肝炎。

对新生儿及易感儿童广泛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达到预防之目的。

切断母婴传播途径:接产过程中保护新生儿皮肤不破损;携带乙肝或丁肝病毒的母亲最好不喂奶。

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乙肝患者看护的一岁以内的婴儿及误输入或注射 HBsAg 阳性血制品的患儿,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不用或少用血制品,严格筛选供血员。

加强医疗器材消毒管理,推广和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这样喝水当心膀胱癌 四招帮你预防

2023-9-25 23:23:44

保健

眼保健操,从现在开始

2023-9-18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