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小儿新型人疱疹病毒感染性疾病
概述
疱疹病毒 6、7、8 型是近二十年来发现的疱疹病毒,其共同特点是对淋巴细胞具有亲嗜性。小儿人类疱疹病毒 6、7、8 型感染是由上述 3 种病毒感染人体导致的感染性疾病,其中 6、7 型病毒感染引起的幼儿急疹最多见,而 8 型病毒感染是卡波西肉瘤的明确病因。
本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
疱疹病毒 6、7、8 型感染是小儿人类疱疹病毒 6,7,8 型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主要有机体免疫力下降、2~6 岁的儿童和艾滋病患者。
疱疹病毒 8 型感染所致卡波西肉瘤可分为,流行性艾滋病相关型,发生在 HIV 阳性的个体中;经典的散发性型,与艾滋病毒感染无关,主要发生在地中海或犹太血统的老年男性身上,儿童少见;医源性和移植相关型,与免疫抑制疗法相关,并且最常见于实体器官移植后;非洲地方性型,于非洲中部,与艾滋病毒感染无关,中国儿童少见。
小儿人类疱疹病毒 6,7,8 型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幼儿急疹,突起高热(最高可达 40 摄氏度),热退疹出;高热惊厥和偏瘫,高热患儿阵发性四肢、面部肌肉抽搐,或有左侧或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及肌力下降;卡波西肉瘤,艾滋病患者因免疫力低下而导致皮肤、口腔黏膜、淋巴结或(和)内脏出现肿瘤斑块或结节;婴儿肝炎综合征、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疾病、慢性感染综合征和移植后感染等较少。
疱疹病毒 6 型的原发感染一般无需特殊治疗,若有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则考虑使用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进行抗病毒治疗;疱疹病毒 7、8 型尚未发现特效治疗方法,新的药物尚在研制当中。
小儿人类疱疹病毒 6、7 型感染性疾病的危害主要为,高热引起的神经损害(抽搐和偏瘫)。疱疹病毒 8 型主要影响导致疾病恶化的感染、严重降低生活质量的疼痛和可能危及生命的出血。
小儿人类疱疹病毒 6、7 型感染呈自限性,无需特殊治疗即可自愈。
症状
突起高热(最高可达 40 摄氏度),轻微“感冒”症状,持续 3~5 天,热退后疹出为其特点,皮疹散在于躯干,为玫瑰色斑丘疹,1~3 天后皮疹退尽;免疫缺陷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发生可累及皮肤、口腔黏膜、淋巴结或(和)内脏出现肿瘤斑块或结节。
小儿人类疱疹病毒 6、7、8 型感染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小儿人类疱疹病毒 6、7、8 型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
疱疹病毒 6、7 型感染:
高热:最高可达 40 摄氏度,持续 3~5 天。
皮疹:玫瑰色斑丘疹,热退后出现,不痒,由胸、颈、腹蔓延到脸部和四肢,持续 2~4 天。
腹泻。
咳嗽、流涕。
烦躁、乏力。
眼睑肿胀。
疱疹病毒 8 型感染:
皮肤病变:呈多灶性、不对称分布的、不伴瘙痒的,其大小(直径从几毫米到几厘米)和颜色(粉红色,红色,紫色,棕色或蓝色)不等的皮肤病变。皮肤损害可以是丘疹,结节状,斑块,或溃疡样(类似泥坑)的形状。
口腔病变:口腔卡波西肉瘤经常影响舌头的硬腭,牙龈和背部。口腔病变可能是疾病的起始部位。表现为斑点,丘疹,结节和不同大小和颜色的外生肿块。晚期病变可能因咀嚼创伤和继发感染而溃烂。
淋巴结肿大:脖子上、耳后、下巴等处可摸到一个或数个黄豆大小小结节或可能融合成为一个巨大的包块。
腿部,生殖器和面部疼痛。
其他:包括消瘦;腹痛、腹泻;气短、咯血等症状。
小儿人类疱疹病毒 6,7,8 型感染性疾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热性惊厥与抽搐
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多见于免疫缺陷者)
色素沉着
下肢淋巴水肿
微生物感染
出血
病因
人类疱疹病毒 6、7、8 型感染是本病的明确病因。
小儿人类疱疹病毒 6、7、8 型感染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人类疱疹病毒 6、7 型感染;
人类疱疹病毒 8 型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小儿人类疱疹病毒 6、7、8 型感染?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小儿人类疱疹病毒 6、7、8 型感染:
在受到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时。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小儿人类疱疹病毒 6、7、8 型感染:
6 月龄至 2 岁以下儿童;
相关血清病毒抗体水平较低的患者;
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小于 3 月龄的儿童且肛温在 38 摄氏度及以上。
3 月龄到 3 岁的儿童且表现为烦躁、嗜睡、拒食。
3 月龄到 3 岁的儿童且肛温在 38.9 摄氏度及以上。
既往有同性恋、不洁性交史、或曾有性虐待史、或直接被诊断为艾滋病的儿童患者出现典型皮肤或口腔病变。
疼痛: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即影响日常的休息、运动、甚至会导致心理抑郁的疼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抽搐。
40 摄氏度以上高烧。
退温后又复升,体温反复。
突然发生的咯血。
建议就诊科室
小儿内科
感染科
小儿传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儿人类疱疹病毒 6、7、8 型感染?
当医生怀疑是小儿人类疱疹病毒 6、7、8 型感染时,将通常详细询问病史情况、检查症状体征,在询问到有典型发病经过及症状体征后,给予血清学检查、病毒学检查和可能的病理学检查即可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观察是否为病毒感染,通过静脉或者指尖采血进行化验。
颅脑 CT:对于抽搐的患儿,行头颅 CT 要排除颅脑病变。
胸部正位 X 线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有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病毒抗原、抗体的检测:通过静脉血或鼻、咽拭子(无菌棉签蘸取鼻部或咽部分泌物)进行病毒抗原抗体检测,判断是否为疱疹病毒 6、7、8 性感染。
HIV(艾滋病毒)筛查:通过采血检测血中艾滋病抗体,以明确是否患有艾滋病。
皮肤组织与淋巴结活检:如果临床表现不典型,仅仅有淋巴结肿大或皮肤有小结节,可以采取皮肤组织或淋巴结活检以确定是否为疱疹病毒 6、7、8 型感染所导致,而且可以判断是否为卡波西肉瘤的特征性皮肤或淋巴结改变。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孩子是感冒后几天出现皮疹?
皮疹的顺序是怎么样的?
出皮疹时伴发热吗?
皮疹出现了几天了?消退了吗?
现在精神如何、吃饭、大小便情况有没有异常?
孩子身边有类似的患者吗?和您接触了吗?
孩子有其他疾病或既往身体状况不太好的情况吗?
孩子有皮肤或口腔的结节或斑块吗?
出现症状有多久了?
孩子的性取向是?
孩子曾有过不洁性交史吗?(医生也可能问有没有早恋,或者是否有性行为)?
家族中有艾滋病患者吗?孩子没有有可能是艾滋病患者?规律用药控制了吗?
在其他医院看过了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
什么治疗方法最有效?
这些症状会一直影响生活吗?
有什么不能做的?
治疗
小儿人类疱疹病毒 6,7,8 型感染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措施。疱疹病毒 6、7 型感染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单纯的病毒感染导致的幼儿急疹呈自限性,无需服用抗生素;对于疱疹病毒 8 型感染导致的卡波西肉瘤,需要进行放疗和化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退热药:降低体温,防止高热对孩子大脑造成损害,如布洛芬等。
止惊药:防止孩子惊厥抽搐,如灌肠用水合氯醛等。
化疗药:用于控制卡波西肉瘤的进展,延长存活时间,如多柔比星、紫杉醇等。
手术治疗
对于卡波西肉瘤的手术切除应保留用于美容、减轻不适症状、或在必要时控制肿瘤生长等条件下应用。
其他治疗方法
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额头和身体背侧、大腿侧。
补液支持治疗:通过喝口服补液盐或医生给以静脉输入葡萄糖、氯化钠等电解质,补充丢失水分。
一般支持: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孩子想要休息多长时间,就休息多长时间,不强迫孩子早睡早起。
放疗:用于控制卡波西肉瘤的进展,延长存活时间,采用放射线达到杀灭肿瘤的目的。
冷冻疗法和激光疗法:用于卡波西肉瘤皮肤病变所导致的毁容,其目的是用于美容,并且是手术的替代方案。
疾病发展和转归
小儿人类疱疹病毒 6、7 型感染呈自限性,无需治疗即可自愈。
在未接受正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艾滋病患者中,卡波西肉瘤是一种进行性疾病,中位生存期为数周至数月。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注意皮肤护理,皮疹未消退前不可洗澡,以免感染伤口。
生活和休息:鼓励孩子少量多次喝水,补充因高热而损失的水分,任由患者意愿,允许其充足休息直到患者自觉体力恢复,有活动意愿就可下地活动。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做了手术,术后应注意防止伤口感染、渗出等。
放疗/化疗后或期间的注意事项:接受放疗/化疗的患者,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皮肤溃疡等异常,应及时就医。
术后、用药复查:艾滋病患者需要到医院遵医嘱定期复查,主要复查 T 细胞亚群数量、病毒控制情况、疱疹病毒 8 型抗原、抗体数量等项目。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变因素:
儿童应均衡饮食,补充营养(多吃肉蛋奶类营养丰富食物),按时增减衣物,避免交叉感染。
加强锻炼身体、注意避免过度疲劳。经常户外活动,晒太阳,增强儿童体能和体质(比如可以去爬山,游泳,打篮球)。
洁身自好,安全使用避孕套以避免艾滋病病毒感染。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
在 6 月龄至 2 岁以下的儿童阶段,可进行每半年医院进行健康检查,注意护理。
若检查出疱疹病毒 8 型相关血清病毒抗体水平较低,应遵医嘱医院复查。
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患者,应遵医嘱门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