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阴沟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动物的粪便、泥土、植物中均可检出,是肠道正常菌种之一。作为条件致病菌,阴沟肠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越来越重要的病原菌,其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发病部位常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包括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等[1]。
由阴沟肠杆菌感染引起细菌感染性疾病。
通过人体皮肤破口直接感染人体或通过侵入性操作等途径感染。
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机体菌群失调,也容易导致发病。
临床表现为败血症、支气管炎、肺炎、伤口感染、心内膜炎等。
主要治疗方法为病原治疗及对症治疗。
耐药菌广泛院内传播,增加了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治疗困难。
症状
阴沟肠杆菌感染有哪些症状?
阴沟肠杆菌感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大体上类似于其他的兼性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可表现为皮肤、软组织呼吸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和其他的器官的感染:
败血症:多发生在老人或新生儿中,有时伴有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在成人和儿童中常伴发热,并多有寒战,患者热型不一,可为稽留热、间歇热、弛张热等,可伴低血压或休克。患者多表现为白细胞增多,也有少部分患者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偶尔报道有血小板减少症、出血黄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大多患者同时有皮肤症状如紫癜、出血性水疱、脓疱疮等。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一般均有严重基础疾病,尤以慢性阻塞性肺病及支气管肺癌为多,感染者常已在使用抗生素,并常有各种因素所致的免疫能力低下,如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应用、化疗放疗等。可有发热甚至高热,多有咳痰,痰液可为白色、脓性或带血丝,但在老年人中症状较少,甚至无症状。可有呼吸急促,心动过速。感染可以表现为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胸腔积液。休克和转移性病灶少见。
伤口感染:常见于烧伤创口、手术切口的感染。随着各种手术的开展,几乎各处都可有该菌感染,尤以胸骨纵隔和脊柱后方相对多见。
软组织感染:社区感染的常见形式,如指甲下血肿、摔伤后软组织感染等。
心内膜炎:危险度最高的是中心静脉置管、人工瓣膜术后、心脏手术后等。
腹部感染:由于该菌的迁徙或肠道穿孔到达腹膜或其他脏器而发病。目前胃肠源性的感染中,该菌渐受重视,尤其在肝移植相关性感染者中更为多见,其他如肝的气性坏疽,急性气肿性胆囊炎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败血症胆石淤积所致间歇梗阻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不伴腹水或穿孔的继发于小肠梗阻后的腹膜炎等。
泌尿道感染:从无症状性细菌尿到肾盂肾炎均有报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阴沟肠杆菌可引起脑膜炎、脑室炎、脑脓肿等。
眼部感染:眼部手术是常见诱因,白内障手术多在老年人中进行,因而成为此类感染常见原因。
阴沟肠杆菌并发症有哪些?
感染性休克。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肺脓肿。
脑脓肿等。
病因
阴沟肠杆菌感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革兰阴性细菌内毒素起着致病作用,除此之外该菌对消毒剂及抗生素有强烈的抵抗能力,这是逐渐增多的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其原因是该菌能很快获得对抗生素,尤其是对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所以应该引起重视[2][3]。
宿主防御功能减退:
局部防御屏障受损:烧伤、创伤手术,或某些介入性操作造成皮肤黏膜损伤,使阴沟肠杆菌易于透过人体屏障而入侵。
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障碍,或后天性受破坏(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影响),如放射治疗、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损害免疫系统的病毒感染等均可造成机会感染。
为病原体侵袭提供了机会:各种手术、留置导尿管、静脉穿刺、导管内镜检查、机械通气等的应用,使得阴沟肠杆菌有了入侵机体的通路,从而可能导致感染。
阴沟肠杆菌产生 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既可产生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s),又可产生 AmpC β-内酰胺酶(Amp C),导致其对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广谱抗菌药物可抑制人体各部的正常菌群,造成菌群失调。
对抗生素敏感的菌株被抑制,耐药菌株大量繁殖,容易造成医院感染细菌的传播和引起患者发病。
哪些人容易患阴沟肠杆菌感染?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机体免疫力低下。
外伤后,皮肤出现破口。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免疫力低下,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患者,出现皮肤、软组织、呼吸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和其他的器官的感染,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就诊科室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阴沟肠杆菌感染?
医生根据患者各系统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可判断感染发生的部位,细菌培养到阴沟肠杆菌为确诊依据。
病原学检查:
细菌培养:血培养及骨髓培养阳性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应尽可能在抗生素使用之前采集标本,反复多次送检。
细菌涂片:脓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淤点等直接涂片检查,也可检出病原菌,对快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增高,可有核左移。但免疫力低下等机体反应较低者、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等,白细胞数也可不高或减少。
尿常规检查:尿路感染时尿液混浊,白细胞大于 10/HP,可伴有红细胞、尿蛋白及管型等。
其他检查:鲎溶解物试验(LLT)阳性有助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的诊断。肺部感染患者,胸部 X 线检查可见片状或斑片状阴影。随着分子生物学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基因诊断技术将大大提高标本的阳性率。
同时应该排除其他疾病: 阴沟肠杆菌败血症需与伤寒或副伤寒进行鉴别。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抗生素使用史?
平时身体免疫力低吗?
近期身体受过伤有破口吗?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症状为局部感染还是多器官感染?
是否自行用过药?有效果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阴沟肠杆菌感染?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该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针对病原菌进行治疗和对症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病原治疗[4]
阴沟肠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的敏感率较低,均在 25% 以下,对氨曲南、头孢噻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也不高,仅在 35% ~ 55% 之间。在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时,应根据药敏试验和耐药机制检测报告选药,避免滥用抗生素。
如果阴沟肠杆菌产生 ESBLs ,则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等)和头霉素类抗生素也可选用。但如需加用大剂量喹诺酮类抗生素,应根据各地的药敏情况来选择。
如果阴沟肠杆菌产生 Amp C 酶,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如果阴沟肠杆菌同时产生上述两种酶,则应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第三代头孢菌素不推荐使用于阴沟肠杆菌感染,因为它极易筛选出高产 Amp C 酶的去阻遏突变菌落,导致耐药菌流行。
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充适量维生素。
加强护理,尤其是口腔的护理。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心、肺、肾功能等。
必要时给予输血、血浆、人血白蛋白和人血丙种球蛋白。
同时还需积极治疗原发病,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正确治疗严重创伤、烧伤等基础疾病,有助于保护和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对于肿瘤或白血病患者,在放疗或化疗的同时加强支持治疗,适当应用免疫增强剂,有利于提高免疫功能,从而减少阴沟肠杆菌内源性感染的机会。
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烦躁者给予镇静剂等。中毒症状严重、出现感染性休克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者,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可给予短期(3 ~ 5 天)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防治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
阴沟肠杆菌感染发展及转归
早期合理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预后良好,如伴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者病死率达 21% ~ 71%,阴沟肠杆菌感染者预后较差。
日常注意
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自我卫生与防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发生阴沟肠杆菌感染时,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选用抗生素治疗,若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会加重病情。
预防
加强劳动保护,避免外伤及伤口感染,保护皮肤及黏膜的完整与清洁。
做好医院各病房的消毒隔离及防护工作,勤洗手防止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慢性带菌的医护人员应暂调离病房并给予治疗。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注意防止菌群失调。出现真菌和其他耐药菌株的感染时应及时调整治疗。
在进行各种手术、器械检查、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等技术操作时,应严密消毒,注意无菌操作。
积极控制、治疗白血病、糖尿病、慢性肝病等各种易导致感染的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