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是什么?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怎么办?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症状有哪些?

孩子在快速生长期,脚后跟的肌肉和肌腱生长速度无法与骨骼一致时,就会被拉伸得过紧,造成疼痛。男孩中更为常见,通常会在 10 至 15 岁之间患上该病。而女孩通常在 8 至 13 岁之间发病。该病是因为骨骼的生长速度比腿部的肌肉、肌腱和韧带更快,造成脚后跟的肌肉和肌腱被拉伸得过紧。主要症状:脚后跟出现疼痛、肿胀或发红。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休息。孩子需要停止或减少运动,直到疼痛好转。一旦孩子的生长陡增期结束,并且体型发育正常,塞弗病就不会再复发。在此之前,如果孩子运动十分活跃,该病会再次发作。

概述

各种原因引起血乳酸水平升高,而导致的酸中毒称为乳酸性酸中毒,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发生的乳酸性酸中毒,被称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Diabetic lactic acidosis),是糖尿病三大急性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急性并发症。

临床发生率低至 0.003%,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达 50%~80%。

糖尿病患者长期大量使用双胍类降糖药(降糖灵等)、感染或合并有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情况时,能够增加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

症状与体征可不特异。轻症可仅有呼吸稍深快;中、重症有深大呼吸不伴酮臭味(烂苹果味)、嗜睡、神志模糊、昏迷等症状,可伴恶心、呕吐、腹痛等。临床上常被原发或诱发疾病的症状所掩盖,易误诊或漏诊。

主要通过及时停用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药物,适当补液、补碱,控制感染,补充胰岛素,纠正休克等方法去除诱因,对症治疗,必要时需血液透析。由于该病目前尚缺乏满意的疗法,应以预防为关键,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预防应戒酒;遵照医嘱合理用药,定期随访;严重的肝肾损害、心功能不全、休克的糖尿病患者,应禁用双胍类降糖药物;糖尿病患者出现乏力、嗜睡等情况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症状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发病急,但症状与体征可不特异,临床表现随病情轻重有很大的差异。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有哪些症状?

轻症临床表现不明显,可能仅有呼吸稍深快的表现。

中及重症则有疲乏无力,恶心厌食甚或呕吐,呼吸深快不伴酮臭味(烂苹果味),血压和体温可下降,常有困倦、嗜睡、意识朦胧、昏睡。严重者可呈深昏迷或休克。乳酸含量大大超过正常范围时,即对神经、呼吸、胃肠和循环等系统产生严重损害。

缺氧引起者有发绀、休克等原发病表现,药物引起者常有服药史及相应中毒表现。临床工作中常被原发或诱发疾病的症状所掩盖,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病因

糖尿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致组织缺氧,乳酸生成过多,或造成乳酸利用减少和清除障碍,导致血乳酸浓度升高。当血乳酸浓度持续大于 2 mmol/L(有人认为 5 mmol/L)时,可导致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糖尿病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因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不当,出现血糖升高、脱水、丙酮酸氧化障碍及乳酸代谢缺陷,可导致血乳酸升高。

其他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感染、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急性并发症,可造成乳酸堆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糖尿病肾病或呼吸道疾病等,可造成或加重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良,导致低氧血症和乳酸性酸中毒。

大量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双胍类药物,尤其是苯乙双胍,因能增加无氧酵解,抑制肝脏及肌肉对乳酸的摄取,抑制糖异生作用,故有致乳酸性酸中毒的作用。高龄、合并心肺肝肾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降糖灵时,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二甲双胍致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苯乙双胍。

其他因素:如酗酒,一氧化碳中毒,水杨酸、儿茶酚胺、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过量时,偶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哪些人更易发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合并感染史:糖尿病患者入院 48 小时内证实的感染,有发热、咳嗽、咳痰或腹泻等局部组织或器官感染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有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证据。

糖尿病合并肾功能异常:糖尿病患者既往有慢性肾病病史,或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

糖尿病治疗疗程中应用双胍类药物患者:针对患者制定的治疗方案中有双胍类降糖药物。若不遵医嘱用药,未定期随访,则诱发乳酸性中毒的危险性进一步升高。

就医

糖尿病患者中,尤其在使用双胍类药物或含有该成分的降糖药物过程中,如出现不典型乏力、恶心呕吐、头昏、嗜睡等症状时,应及时测动脉血气,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或可大大降低病死率。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轻微时可仅有呼吸稍深快,因此在合并感染或器官功能异常,以及在使用双胍类药物或含有该成分的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格外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呼吸深快而不伴酮臭味(烂苹果味),血压和体温可下降,嗜睡、昏迷或休克等迹象,应迅速前往急诊科或拨打 120 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对口服双胍类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酸中毒而酮体无明显增高者,应考虑本病,休克状态下伴有酸中毒者,可不经血乳酸测定,即可诊断为乳酸性酸中毒。

诊断要点包括:

有糖尿病病史:但大多数患者血糖不甚高,没有显著的酮症酸中毒。

酸中毒的证据:如动脉血 pH 不高于 7.35,血碳酸氢根小于 10.0 mmol/L,阴离子间隙大于 18.0 mmol/L CO2 结合力小于 9.0 mmol/L,血白细胞大多增高,血酮体一般不升高或轻度升高。如能排除酮症酸中毒、肾衰竭等诊断,则应高度考虑乳酸性酸中毒的可能。

血乳酸水平升高:血乳酸水平在 2~5 mmol/L 时,患者多呈代偿性酸中毒,这种仅有乳酸过高而无酸中毒者,可称为高乳酸血症。乳酸性酸中毒患者血乳酸水平多超过 5 mmol/L,这是乳酸性酸中毒的主要依据。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或家属)哪些问题?

有糖尿病吗或者其他病史吗?

糖尿病持续多久了?血糖控制得还好吗?

在服用哪些药?每天吃几次?每次吃几片?

最近还有哪些地方不舒服?

患者(或家属)可能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患上这个病?能治好吗?需要住院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之后还会复发吗?有什么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接下来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治疗

由于目前尚缺乏满意的疗法,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重在预防。治疗主要在于抢救时机,医护与家属积极配合做好抢救,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去除诱因,加强基础护理、管道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能有效降低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的病死率。

预防为主: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用药,用药时检测血糖血、压等指标,定期随访。在应用双胍类药物前,应查明肝、肾、心功能。肝、肾、心功能不全者忌用双胍类药物。对于其他能诱发本病的药物也应尽量避免应用。休克、缺氧、肝肾功能衰竭状态下的重危患者,若伴有酸中毒,须警惕发生本病的可能性,积极防治。

纠正休克,扩充血容量:补液扩容可改善组织灌注,纠正休克,促进利尿排酸,减少乳酸的产生。输液宜用生理盐水,或 5% 葡萄糖液或糖盐水,必要时补充血浆或全血,避免使用含乳酸的溶液。选用血管活性物质纠正休克时,应尽量避免选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素等强烈收缩血管药物,以免造成组织灌注量进一步减少,可选用异丙肾上腺素。

纠正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对机体损害严重,必须及时纠正。

碳酸氢钠:最常用,只要患者肺脏能维持有效的通气量而排出大量二氧化碳,而且肾脏有能力避免水钠潴留,即可使用。轻者口服 0.5~1.0 g,每日 3 次,鼓励多饮水;中或重者多需静脉补碱。但补碱不宜过多、过快,否则可加重缺氧及颅内酸中毒,大多数人主张用小剂量碳酸氢钠。

二氯醋酸:丙酮酸脱氢酶激活剂,能迅速增强乳酸的代谢,并一定程度上抑制乳酸的生成,可用于纠正乳酸性酸中毒。

美蓝(亚甲蓝):是氢离子接收剂,可促使乳酸脱氢氧化为丙酮酸,可用于乳酸性酸中毒,但疗效不确切。

血液透析:用不含乳酸钠的透析液进行血液或腹膜透析治疗,可加速乳酸排泄,并可清除苯乙双胍等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药物,多用于不能耐受钠过多的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

胰岛素和葡萄糖:胰岛素不足是导致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诱因之一,此类患者宜用胰岛素治疗,与葡萄糖合用,有利于减少糖类的无氧酵解,有利于血乳酸的消除。

去除诱因:是有效纠正乳酸性酸中毒,并防止其复发的重要措施。包括病因治疗、控制感染、给氧、纠正休克,停用所有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的药物及化学物质。

其他措施:适当补钾以避免低钾血症,必要时使用甘露醇、肝素和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病情观察,及时进行血乳酸、血气分析、血糖、血电解质、阴离子间隙等血生化检查,并密切随访复查。

疾病发展和转归

由于尚缺乏满意的疗法,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当血乳酸水平超过 25 mmol/L 时,罕有存活者,故对本病必须提高警惕,认真预防,以便及早发现,有效治疗。

日常注意

加强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监测意识,预防是关键。

患者及家属应积极参与糖尿病教育活动,了解各种降糖药的作用及副反应,认识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诱发因素、临床症状,以及糖尿病其他急慢性并发症。

戒酒,均衡饮食。

避免活动量过大,产生乳酸过多,在组织中堆积,加重乳酸酸中毒。

谨遵医嘱用药,提高自我监测的意识,定期复查血糖、血压等各项指标,更好预防糖尿病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

预防

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预防或控制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

定期监测血糖,控制血糖。

年龄大于 70 岁,且肝、肾、心功能不全者,忌用双胍类药物。

对需用服用双胍类药物者,应尽量选用二甲双胍,避免服用苯乙双胍。

戒酒,均衡饮食。

谨遵医嘱用药,定期随访。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吃柚子好吗 柚子吃多了会怎么样

2023-9-2 23:23:44

药品

消炎利胆片(广健)的功效与作用-消炎利胆片(广健)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