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中毒症是什么?维生素D中毒症怎么办?维生素D中毒症症状有哪些?

上中部背痛可发生于颈部至胸廓下沿之间的任何部位。人体的肋骨与位于胸部中央的一块长而平坦的骨骼(即胸骨)相连,同时延伸并包绕背部。如果位于这个区域内的神经被压迫、发炎或受损,则可能会在这个神经所支配的其他区域出现疼痛,例如手臂、下肢、胸部及腹部。中、上背部(称为胸椎)包括:12 个椎骨。这些骨骼与胸廓相连接。它们构成了背部最长的部分。椎间盘。椎间盘将每一根椎骨分隔开,同时能够缓冲因自身运动引起的震动。肌肉及韧带,作用于固定脊椎。上中部背痛不及腰背部及颈部疼痛常见,因为位于背部这个区域内的骨骼弯曲及活动不及腰背部及颈部活动频繁。但是,它们与肋骨共同协作维持背部的稳定并且保护重要脏器,例如心脏和肺。

概述

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或预防佝偻病而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 D 可造成维生素 D 中毒,维生素 D 中毒导致的高钙高磷血症可引起头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以及软组织、肾的钙化[1][2]。

主要由防治佝偻病时错误诊断和超时使用维生素 D 制剂导致。

典型症状包括便秘、抽搐、低热、多尿、恶心和腹泻等。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支持疗法及降钙治疗等。

避免误服药物,严格遵守用药原则治疗佝偻病,是预防维生素 D 中毒的重要措施。

症状

早期症状类似于维生素 D 缺乏症,可出现食欲减退、烦躁不安、疲乏无力等表现,继而出现体重下降、烦渴多尿、头痛甚至惊厥。由于肾钙化,可以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1]。

病因

各种原因导致患儿过量摄入维生素 D 制剂(通常每天摄取维生素 D 达到或超过 4000 IU),经 1~3 个月后即可能出现中毒症状。

就医

如何诊断维生素 D 中毒?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通常可以明确诊断[3][4]。

伴低热时须除外感染;多尿易误诊为泌尿系感染,但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满意;出现高钙血症时应与婴儿特发性高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骨转移、低碱性磷酸酶血症鉴别。

特发性高钙血症的表现与维生素 D 中毒相似,但无过量使用维生素 D 史;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症状也与维生素 D 中毒相同,血钙也升高,但X线表现为普遍性骨质稀疏,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无效。

此外,单从 X 线骨片所见,尚需与佝偻病恢复期,铅、氟中毒等相鉴别,医生会结合病史、体征、铋和血钙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需要做哪些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清 25-羟维生素 D 增高,血钙升高(>3.0mmol/L 或 >12mg/dl),血磷及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低,血浆胆固醇正常或升高。少数患者尿素氮升高,肾功能异常,如尿比重低且固定,尿蛋白阳性,细胞增多有管型等。

X 线检查:干骺端硬化带是维生素 D 中毒常见的 X 线征象之一,但并非特征性表现,维生素D中毒的可靠X线表现包括:

尺桡骨干皮质模糊并有骨膜反应;

皮质骨松化或骨质疏松;

尺桡骨干骺端可见骨硬化带;

骨干皮质增厚致密;

腕骨化骨核钙化环增厚、硬化。

以上 5 种 X 线征象中同时出现 3 种,即可诊断为维生素 D 中毒。当然,还必须结合临床病史及维生素 D 过量使用史才能确诊。严重中毒者,肾、血管、心脏及四肢软组织可见转移性钙化。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内分泌科

医生可能询问哪些问题?

有哪些症状?

出现症状有多长时间?

过去是否因为中毒接受过治疗?多久以前?如何治疗的?

尝试过哪些家庭治疗措施?

是否服用任何非处方药?药物效果如何?

服用过哪些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是否饮酒或使用非法药物?

是否有其他健康问题?

治疗

病情较轻者

首先停止使用各种维生素 D 制剂和钙,配合低钙饮食,多饮水,避免阳光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多余的维生素 D 会被逐渐消耗和排泄掉,病情会逐渐好转,并慢慢痊愈。也可能建议如下药物治疗:

呋塞米每次 0.5~1mg/kg 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增加尿钙排泄。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肠道对钙的吸收,且与维生素D有拮抗作用。每天口服强的松 1~2mg/kg,1~2 周后血钙可降至正常,一般连服 2~3 周停用,血钙不再上升。

降钙素 50~100U/d 肌内注射,可减低血浆中的钙、磷浓度,抑制钙、磷吸收。

口服硫酸可减少钙吸收并控制感染,纠正脱水导致的酸中毒。较大儿童可用 1~2g,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病情较重者

可口服氢氧化铝或依地酸钠以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医生会根据血钙及X线片适当延长用药时间。严重中毒患者的全部治疗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严格进行,因此需住院接受治疗。

日常注意

大多数人通过接触阳光获得部分所需维生素 D。膳食来源的维生素 D 则包括天然含有维生素 D 的食物,如多脂鱼、鱼肝油和蛋。但大多数膳食维生素 D 来自于维生素 D 增强食物,如牛奶、果汁和早餐谷物。此外,还可以通过膳食补充剂获得维生素 D。

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制定了下列每日维生素 D 摄入量的推荐意见,假设阳光暴露量很少[3]:

1~70 岁的人群,包括妊娠和哺乳期女性:600IU/天;

70 岁以上人群:800IU/天;

1 岁以下婴儿:400IU/天。

预防

将药物存放在装有安全锁的柜子里,或孩子拿不到、看不着的地方,以限制儿童接触。不要用奶瓶、咖啡罐或苏打瓶等食物容器装药。

使用过程中,看好药物和孩子。

安全地丢弃药物,将它们丢在密封、室外的垃圾容器内。

妊娠期间,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 D。

治疗期间,佝偻病患儿应定期随访,及时检查调整剂量,切勿擅自增减药量,避免剂量不足使治疗不顺利,也避免过量补充导致维生素 D 中毒[3][5]。

佝偻病患儿用药时应注意[2][3]:

严格掌握维生素 D 预防或治疗用量,预防量每日口服不超过 400IU。医护人员通常会向家长宣传维生素 D 过量的危害性,要按医嘱用药。可以喝些维生素 AD 强化牛奶,适量补充维生素 D。

若需突击治疗,医生开具药物前请告知患儿过去所用维生素 D 的剂量。

若使用一般剂量的维生素 D 疗效不满意,医生会建议检查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随后会决定是否使用突击疗法。

治疗一般的营养性佝偻病时,医生通常会尽量避免使用大剂量维生素 D 突击治疗。若必须应用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需密切观察临床症状,每月测定血钙,必要时每半月测查一次。维生素D是一种蓄积性药物,长期贮存于体内脂肪和肌肉中,所测钙水平代表数月治疗的总和。

肝、肾及胃肠道功能正常的小儿,口服维生素 D 与肌肉注射效果相同,但口服更安全,因此,除非必要,否则不肌注维生素D。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黑鬼油(五福商标)的功效与作用-黑鬼油(五福商标)说明书

2023-8-3 7:57:52

药品

利肺片(大峻)的功效与作用-利肺片(大峻)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