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老年人传导阻滞,老年人心传导阻滞,老年心脏传导阻滞
概述
老年人心脏传导阻滞是指心脏的某个部位不能正常传导的现象。
老年人是心脏传导阻滞的高发群体,统计显示 50 岁及以上人群患病概率可达 22% 以上。
年龄增长是导致心脏传导阻滞的首要因素,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高血钾症、药物中毒等也是老年人心脏传导阻滞的重要原因。
心脏传导阻滞一般可分为三度。一度症状不明显,患者无明显不适;二度是传导信号时断时续,心脏跳动出现紊乱,或者无规律博动;三度是完全性传导阻滞,心脏跳动速度和节奏比较缓慢,甚至停止跳动。根据部位的不同,心脏传导阻滞大致可分为四类: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患有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胸闷、气短、易疲劳、乏力、头晕、心律失常或心悸等是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状。
轻度传导阻滞患者,可选用药物治疗;经常性心律失常或心悸、心跳减缓等症状的中、重度患者,则需要通过心脏起搏器来实现心脏传导。主要治疗关键点是要根据阻滞程度不同,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也不同。主要治疗难点是该病无法根治。
老年人心脏传导阻滞会出现心率失常或心悸、头晕、乏力等现象,严重时可能晕厥、猝死,是老年人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年人心脏传导阻滞无法根治,要求早发现、早治疗,并定期体检、复诊,同时还需养成良好饮食、作息习惯。
症状
老年人心脏传导阻滞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心脏传导阻滞的常见症状包括:
心悸:这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症状,患者明显感觉心律失常(心率不稳定,忽高忽低,低的时候会小于 40 次/分),并且有强烈的不适感。
心绞痛:心脏传导阻滞引发的心脏缺血,从而引发胸口阵发性、压缩性的疼痛感。
胸闷气短:患者会感觉呼吸费力,严重者会感觉像有重物压住胸口的难受感。
头晕:由于心脑系统的缺血、缺氧,患者会感到头脑昏沉、头发胀、头重脚轻、眼花等感觉。
疲惫乏力:心脑系统的缺血、缺氧导致患者出现全身的无力感。
老年人心脏传导阻滞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晕厥
心源性缺氧综合征
猝死
病因
老年人心脏传导阻滞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肺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引发的传导阻滞。
传导系统老化:心房肌由于纤维化、脂肪浸润或淀粉样变等退行性病变,引起传导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炎:心房肌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心房肌的急、慢性缺血、心房梗死等,均可导致心房内传导阻滞。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的窦房传导阻滞,多为暂时或偶发的窦房传导阻滞。
高钾血症:高血钾症患者,由于心肌张力减低,会出现心律失常的现象。
药物中毒:洋地黄中毒、奎尼丁中毒等,导致心脏传导系统阻滞。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心脏传导阻滞?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心脏传导阻滞: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传导系统发育不良者,随着年龄增长,导致传导组织老化而出现心脏传导阻滞。
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这类人群容易因心室负担过重、心肌缺血而引发心脏传导阻滞。
心肌炎、心肌病患者:这类人群传导系统纤维化、钙化、血管堵塞等因素,容易引发心脏传导阻滞。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心脏传导阻滞:
高钾血症:体内血钾含量增高更容易患此病。
洋地黄、奎尼丁中毒:出现上述情况发生该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心悸:当患者感觉明显心律失常(心率低于 40 次/分)或强烈的不适感时,应当及时送医。
心绞痛:患者感到胸口阵发性、压缩性的疼痛感时,应及时就医。
胸闷气短:感觉呼吸费力,或感到明显的胸口压迫的难受感,应及时送医。
头晕头昏:出现头脑昏沉、头发胀、头重脚轻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晕厥。
建议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心脏传导阻滞?
当医生怀疑是心脏传导阻滞时,将通常会为患者做动态心电图、血常规、心脏彩超等检查,确认是否患有心脏传导阻滞。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动态心电图:用来检查有无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室肥大等现象。医生一般通过对患者进行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明确患者传导阻滞的位置及严重程度。
心脏彩超:检查心腔内的结构、心脏的搏动和血流情况。医生通过心脏彩超结果,判断患者传导阻滞的部位及严重程度。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了?
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
之前有得过什么疾病?
之前有去过其他医院就诊过么?
检查报告单有一起带过来么?
有接受过什么治疗么?
是否抽烟、喝酒等?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有什么治疗方案?
哪一种方案适合我?
需要终生治疗么?
会产生并发症吗?
日常生活中我要注意些什么?
治疗
根据心脏传导阻滞的位置不同、程度不同及症状的不同,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也不同。
药物治疗
异丙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有助于缓解传导阻滞带来的心室率失常症状。当心室率低于 40 次/分,通过异丙肾上腺素静脉点滴,心室率可快速恢复到 60 次/分以上。
激素:泼尼松(强的松)或地塞米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肌炎等因素引起的传导阻滞。
阿托品:有助缓解房室结阻滞带来的症状。针对房室结阻滞患者,通过口服阿托品,相关症状可有效降低。
氨茶碱:可有效缓解心律紊乱等状况。患者出现心率失调或紊乱时,可服用氨茶碱类药物缓解病情。
碱性药物:碳酸氢钠或乳酸钠等碱性药物,能有效缓解高血钾或酸中毒引起的心脏阻滞症状。
促进心肌细胞代谢的药物:强极化液、二磷酸果糖等促进代谢类药物,能有效促进心肌细胞恢复功能。
手术治疗
临时起搏器:辅助患者恢复心脏正常搏动。该手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导致的心室率慢、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
永久性起搏器:维持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正常搏动与传导。该手术主要针对慢性传导阻滞、持续重度传导阻滞引发的长期心悸、心力衰竭等心脑供血不足症状的患者。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未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将会导致心脏传导阻滞加重,极有可能发展为后期的晕厥、猝死等不可逆转状况。
经过正规治疗后,轻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一般可以恢复正常,并且没有后遗症;房室中、重度以上传导阻滞的患者,会出现心率缓慢、不稳定,甚至心室停顿等状况,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并定期复诊。
日常注意
心脏传导阻滞患者除了要配合治疗之外,在日常注意生活中也要对个人情绪、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并接受定期体检与复诊,以便掌握病情变化。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饮食管理:忌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动物内脏、奶油蛋糕、猪肉等),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同时多吃粗粮(红薯、南瓜、燕麦等)、蔬菜(西蓝花、胡萝卜、紫甘蓝等)、水果(葡萄、苹果)等食物。
休息与运动:可选择慢走、太极等简单化的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运动的过程中需结伴而行,保证安全。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有不适,应及时就医;此外,要随时备好抢救所需物品及药品。
良好的生活和作息习惯:每天保证 7~8 小时睡眠时间,洗漱宜用温水,有助于血压保持稳定。
定期复检:定期体检、复诊,以便掌握病情变化。
心态:心态平和,不计较,宽于待人,时刻保持乐观心态。
术后注意事项:患者手术后早期不可进行过量体力劳动,洗澡时不宜水温过高,时间过长,以免造成心跳过快加重心脏负担;手机、电子手表、电子播放器等电子设备尽量放在起搏器距离远的位置,以免对起搏器造成影响;远离电台、雷达探测站、发电机等磁场强的场所,防止起搏器受到干扰。
用药注意事项: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用药、用量标准,不可私自更改用药方法;用药过程中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所服用药物不可和其他药物(如感冒药、抗生素等)同服,以免产生药物中毒等现象。
预防
心脏传导阻滞无法根治,所以预防工作十分重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预防方式。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轻度、中度传导阻滞患者,明确发病原因的前提下,可积极配合治疗。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控制饮食:保证营养充足的前提下,忌高胆固醇、高盐食品,可多吃水果、蔬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
适量运动:每天适度运动,例如慢走、太极拳等,可有效增强心脏传导系统活力。
戒烟酒:研究表明,吸烟、喝酒的患者,戒烟酒 2~3 年后,可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控制情绪:脾气暴躁的患者,更容易诱发传导系统阻滞。
定期检查、复诊:定期体检、复诊,3 至 5 个月就要复查一次。
高钾血症患者:避免使用含钾高的药物(如氯化钾溶液、青霉素钾溶液、夏枯草、金钱草等),限制过度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鲜蘑菇、香蕉、牛羊肉、韭菜等),注意卧床休息,劳逸结合。
洋地黄中毒、奎尼丁中毒患病:控制钠盐摄入量,避免食用酱菜、咸鱼、咸蛋、快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