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CO2中毒
概述
二氧化碳中毒是由吸入过量二氧化碳引起。吸入含 5% 二氧化碳的气体即可刺激呼吸,吸入更高浓度含二氧化碳的气体时,可引起精神症状。虽然低浓度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可以导致窒息死亡。
常见于职业中毒,也可见于生活性中毒,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引起。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谵妄、惊厥、昏迷、抽搐、四肢强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治疗原则 迅速脱离现场,紧急吸氧、心肺复苏;给予对症治疗。
主要检查包括胸部 X 线片、血气分析等。依据二氧化碳职业接触史,呼吸系统损害的典型临床表现,结合 X 线片、血气分析等,医生通常可以明确诊断。
严重者可因呼吸骤停导致死亡。救治不及时时,也可死于高热、休克、呼吸循环衰竭、肝肾衰竭。
症状
二氧化碳中毒的现象并不少见,很多人都经历过。如去通风差的地下室会感觉“闷”,时间长了会觉得头晕,这都是二氧化碳中毒的表现。
二氧化碳中毒有哪些症状?
轻度中毒: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和脸红。
重度中毒:随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高,患者可出现头痛、昏睡、心跳加快、视力变化、精神恍惚、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病因
二氧化碳中毒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引起,常见于职业中毒,也可见于生活性中毒。
哪些人易发生二氧化碳中毒?
经常在空气循环不良的密闭空间,如矿井、枯井、船舱、粮仓、下水道等工作的人;
从事二氧化碳灭火器灌装工作及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人员;
利用干冰和液体二氧化碳进行食品冷冻、实验降温和低温测试等的工人;
潜水作业者,存在器具故障、通风不足、使用不当、深水潜水时;
在密闭浴室使用煤气热水器,引起空气中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是导致生活性中毒的主要原因。
除上述外部因素外,某些疾病也可以引起二氧化碳中毒,如肺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肌肉疾病。
就医
二氧化碳中毒是一个发展较快的疾病,出现症状时,往往预后较差,故需及时就诊。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慢性二氧化碳中毒可仅表现为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身处二氧化碳中毒高危环境的职业者一旦发觉出现中毒迹象,应尽快前往当地急诊就医,预防急性中毒及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二氧化碳中毒 ?
有确切的二氧化碳职业接触史,如地窖和密闭仓库、潜水作业等。
出现急性呼吸系统损害的典型表现,如气促、胸闷、发绀、头痛,嗜睡、瞻妄、昏迷等。
为了鉴别诊断,医生可能进行以下一些检查:
胸部 X 线:可表现为肺水肿等;
动脉血气分析。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症状?严重程度如何?已经出现了多久?
职业及发病环境?
有没有其他基础疾病等?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是怎么得的二氧化碳中毒?能治好吗?
与煤气中毒有什么区别?
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治疗
紧急复苏
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常规处理
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流通的环境。呼吸新鲜空气和/或吸氧,必要时辅助通气;
保持气道通畅,注意保暖,呼叫 120 急救电话。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能增加血液中氧的含量。缺氧性脑病、智力恢复尚差或去皮质状态者,应行间断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期间不应停止常规治疗。
疾病进展及预后
轻症中毒者预后良好,无后遗症。严重者可长时间昏迷,并出现高热、电解质紊乱、惊厥等,部分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应避免去通风不良的区域,如地窖、密闭仓库等。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遵医嘱按时进行治疗;
定期复查脑部神经的情况。
预防
进入高危环境时应先通风排气,并佩戴个人防护用具。进入长期密闭的废井、地窑、矿井、下水道时,需要时刻关注二氧化碳含量(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 4.0% 时出现局部刺激症状,8.0% 时出现呼吸困难,10.0% 时出现意识不清,不久导致死亡,20.0% 时数秒后瘫痪,心脏停止跳动)。最好在外面留人守护,必要时随身携带氧气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