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碱中毒(Alkalosis)是指人体产生或摄入的碱性物质超过了其能够缓冲、中和或排出的能力,在体内发生蓄积,造成酸碱平衡失常,并不断进展诱发碱中毒症状。临床可分为呼吸性碱中毒(呼碱)和代谢性碱中毒(代碱),对于此类患者必需及时纠正病因,以免造成严重后果[1]。临床危急重症患者常由于多脏器功能损害而出现酸中毒或碱中毒,这也是患者常见的致死病因之一[2]。
代谢性碱中毒(代碱)是由于血液中碳酸氢根(HCO3-)浓度过高所致[1]。呼吸性碱中毒(呼碱)则是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CO2)减少,H2CO3 浓度下降,PH 值上升[1]。
病情轻微的患者可被原发病所掩盖,不易发现。病情严重的患者则有明显的症状,例如呼吸状态异常,肌肉抽搐,四肢麻木,神智混乱,甚至昏迷[1]。
碱中毒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果感觉病情突然加重,应尽快去医院急诊治疗[1]。
临床医生通过询问症状、了解病情进展情况,并结合验血、验尿结果,进行鉴别分析,即可得出诊断结论[1]。
碱中毒患者以治疗原发病为根本原则,同时医生会对症处置,力争尽快缓解症状[1]。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定期复诊,监测病情趋势,降低碱中毒再发风险[1]。
由于碱中毒往往伴随其他疾病而产生,因此难以预防。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或许可以降低发生风险[1]。
症状
病情轻微的患者可被原发病所掩盖,不易发现。病情严重的患者则有明显的症状,例如呼吸状态异常,肌肉抽搐,四肢麻木,神智混乱,甚至昏迷[1]。
碱中毒有哪些症状?
病情轻微的患者可被原发病所掩盖,不易发现。病情严重的患者则有明显的症状[1]:
呼吸异于正常状态;
面部及四肢肌肉抽搐;
口周和手足麻木;
头昏、神智混乱;
意识模糊、昏迷。
病因
代谢性碱中毒(代碱)是由于血液中碳酸氢根(HCO3-)浓度过高所致[1]。呼吸性碱中毒(呼碱)则是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CO2)减少,H2CO3 浓度下降,PH 值上升[1]。
代谢性碱中毒(代碱)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代谢性碱中毒(代碱):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液中碳酸氢根(HCO3-)浓度过高所致[1]。
频繁呕吐、幽门梗阻、持续胃肠减压;
缺钾性碱中毒;
不恰当的使用碱性药物、利尿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低氯性碱中毒;
高碳酸血症性碱中毒;
Liddle综合征。
呼吸性碱中毒(呼碱)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呼吸性碱中毒(呼碱):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液中二氧化碳(CO2)减少,H2CO3 浓度下降,PH 值上升[1]。
非低氧因素——
癔症、胸腹部创伤或大型手术;
脑部外伤或疾病:外伤、感染、肿瘤、脑血管疾病;
药物中毒;
环境温度过高,体温过高;
内源性毒性代谢产物:例如肝性脑病。
低氧因素——缺氧导致过度换气
高海拔地区或高空、潜水;
长期的阻塞性肺部疾病;
心血管疾病,供血不足:心理衰竭、重症贫血。
就医
碱中毒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果感觉病情突然加重,应尽快去医院急诊治疗[1]。临床医生通过询问症状、了解病情进展情况,并结合验血、验尿结果,进行鉴别分析,即可得出诊断结论[1]。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碱中毒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果感觉病情突然加重,应尽快去医院急诊治疗[3]。
头晕目眩、意识模糊;
呼吸极度困难;
全身抽搐。
若无法自行前往医院或出现昏迷,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碱中毒?
临床医生首先要询问患者的症状,了解基础疾病和病情的进展过程[1]。
实验室检查[1]:
验血——电解质、酸碱平衡、生化因子,调控激素;
动脉血气分析;
验尿——尿液分析、尿液 pH 值。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
能否具体描述症状达到怎样的严重程度?
什么情况下症状似乎有所好转?
发生什么情况会造成症状进一步加重?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的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症状是否还会继续进展?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今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碱中毒患者以治疗原发病为根本原则,同时医生会对症处置,力争尽快缓解症状。在治疗过程,还将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1]。
临床如何治疗代谢性碱中毒?
针对代谢性碱中毒患者,医生首先会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根据病情变化,选择合适的药物控制症状[1]。
生理盐水(氯化钠):血容量不足、低氯血症;
氯化钾:低钾血症。
氯化铵;
稀盐酸;
盐酸精氨酸;
乙酰唑胺。
临床如何治疗呼吸性碱中毒?
针对呼吸性碱中毒患者,医生同样会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或药物治疗[1]。
用纸袋罩于口鼻外,便于患者可以吸回呼出的二氧化碳(CO2);
吸入含 5% 二氧化碳(CO2)的氧气;
乙酰唑胺;
镇静剂:调控患者的呼吸状态。
日常注意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定期复诊,监测病情趋势,降低碱中毒再发风险[1]。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并实施严格的疾病管理,维持病情缓解。
还要记得定期复诊,便于医生监测原发病和碱中毒的变化趋势,及时控制突发状况。
预防
由于碱中毒往往伴随其他疾病而产生,因此难以预防。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或许可以降低发生风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