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是什么?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怎么办?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症状有哪些?

莱尔米特征(Lhemitte's Sign)为一种感觉异常,指的是被动屈颈时诱导刺痛或闪电样感觉,从颈部放射至背部甚至大腿前部。发作时,症状仅持续几秒。莱尔米特征也称为理发椅征,通常是患者首次诊断为多发性硬化时的特征性症状之一。该症状可能给患者带来痛苦,但不会危及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治疗,一些患者的莱尔米特征会消退。患有多发性硬化时,免疫系统导致神经元脱髓鞘,阻止脑和脊髓之间的信号传递,引起莱尔米特征。除了多发性硬化,其他累及脊髓上段的疾病以及严重缺乏维生素 B12 也可以导致。患者感觉太累或太热,下巴碰到胸部时,都可触发莱尔米特征。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和药物等。

别称

脾脏原发性恶性瘤

概述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是指原发于脾脏的,症状表现不明显的,一种预后注极差的恶性肿瘤。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因素、遗传因素及其他脾脏慢性疾病等有关。

本病可分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脾血管肉瘤及脾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般又将脾恶性肿瘤分为 3 期,Ⅰ 期肿瘤局限于脾内,Ⅱ 期肿瘤累及脾门淋巴,Ⅲ 期脾门、腹腔淋巴结有转移。

患者常出现发热、贫血、消瘦、左上腹疼痛、肿块等症状。肿瘤过大压迫周围脏器时,出现腹胀、恶心,少数患者出现自发性脾脏破裂,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腹硬如板状。

主要治疗方法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有发生感染、肿瘤破裂的风险,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症状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早期常无特殊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脾脏肿瘤体积增大,压迫周围脏器,可出现左上腹不适、疼痛、上腹部肿块和脾功能亢进等症状。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左上腹不适:常发生左上腹不适和坠胀感。

腹部疼痛:疼痛多为钝痛或胀痛。

肿瘤压迫周围器官产生症状:胃区饱胀、食欲不振、腹胀、心悸及气促等症状。

脾脏肿大:腹部可触摸到肿大的脾脏,且大多在肚脐水平线以下。

恶性肿瘤的毒性表现:如低热、乏力、贫血、消瘦等。发热以中高热(39.0 摄氏度以上)为主。

淋巴结肿大:若是全身恶性淋巴瘤注,还可摸到腹股沟、腋下、锁骨上区有肿大的淋巴结。

急性腹部症状:血管肉瘤常表现主要为突发剧烈的腹痛,有时伴有贫血、发热、消瘦、乏力等表现。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肠梗阻

尿路梗阻

腹水

肿瘤破裂产生的急腹症

病因

脾脏原发恶性肿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感染:与分枝杆菌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EB 病毒感染有关;

遗传因素;

脾脏慢性注疾病。

哪些人容易患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遗传因素:具有家族遗传病史, 家族中父母、儿女、亲兄弟姐妹,有患脾脏相关癌症的患本病的概率较大。

感染:分枝杆菌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EB 病毒感染。

脾脏慢性疾病:如脾囊肿、脾脓肿、梗死等。

生活因素:长期吸烟、饮酒、大量高脂、高胆固醇饮食。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上腹部不适:无诱因持续左上腹不适和坠胀感;

胃区饱胀、食欲不振、腹痛、腹胀;

心悸、气促;

腹部可触摸到肿大的脾脏;

长期的低热、乏力、贫血、体重下降;

腹股沟、腋下、锁骨上区触摸到肿大的淋巴结。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突发剧烈腹痛,腹硬如板状时,可能为肿瘤破裂出现,需要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可能随时危及生命。

建议就诊科室

肿瘤科

普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当医生怀疑脾脏肿瘤时,首先会进行超声注、实验室检测、CT 等检查得出初步诊断,进一步通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超声:

B 超作为一种简便、无创、价廉的有效的检查手段,是目前公认的脾脏肿瘤的首选诊断方法。通过 B 超可了解肿块的情况,有助于医生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

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可根据病变内部血流的有无与多寡,来帮助判断脾肿瘤的性质。

CT:除具有上述 B 超的一般优点外,可清楚显示出胰周组织与邻近脏器有无明显转移性病变,且不受肥胖、胃肠道气体的影响。脾内病灶在增强扫描时显示更清楚。

选择性脾动脉造影:其目的是区别良恶性肿瘤。

实验室检测:检测肿瘤标志物,对诊断脾肿瘤的价值有限,可作为诊断的参考。

PET-CT:不仅可以全身寻找原发病灶,还可以发现全身其他部位有无累及,特别是检出 CT 不能发现的病变。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都有哪些不舒服?什么时候出现的症状?

肚子疼吗?哪里疼?怎么个疼法?什么时候疼的严重?

最近吃饭怎么样?有胃口吗?

最近体重有下降吗?

以前家里人出现过相同的症状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什么治疗方法最有效?

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治疗

治疗以根治性脾切除为主,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性治疗。对于周围毗邻脏器遭到侵犯的患者可行联合切除。

药物治疗

化疗:恶性淋巴瘤注术后给予化学治疗,其作用是清除残留在体内的癌细胞,以达到巩固疗效延长无瘤生存期的目的。常用的药物有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等。

外科治疗

脾切除术:是该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对切除的脾脏肿瘤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淋巴结清扫:尤其是脾门及胰尾上、下缘淋巴结,必要时还需联合周围脏器切除,以彻底清除肿瘤细胞。

其他治疗方法

放疗:手术可做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并根据病理类型联合放、化疗,以改善治疗效果。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本病可继续发展,发生远处转移,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危及患者寿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由于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确诊时往往已是晚期,脾血管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及恶性神经鞘瘤等生长迅速,往往早期已经伴有远处转移,且放化疗均不敏感,因此治疗效果较差。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包扎创面不要擅自打开查看,更不要用手去触摸或清洗伤口,保持创面干燥。若有引流管,要随时观测引流是否通畅,防止导管注阻塞、折叠,更不要随意拔除。如有伤口血肿、感染、裂开等,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术后饮食注意事项:术后 4~7 天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可进食清淡、流质饮食,给予高蛋白、低脂、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米汤、新鲜果汁、蛋花汤、蛋白粉),少量多餐;10 天后可给予半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软质饮食。

术后活动:术后 24 小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主动活动四肢,每 2 小时 1 次,每次 5-10 分钟,每 2 小时协助患者翻身 1 次,术后 2-3 天就可以下地活动。若病情恢复快,术后一周可恢复基本正常生活。

放疗注意事项:接受放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全身乏力)、治疗区皮肤脱皮、糜烂渗出等症状。如果症状严重,请及时就医,对症处理。放疗期间要穿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医生做的定位标记不要自己涂画、清洗。

化疗注意事项:不同化疗药物副反应不同,主要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肝肾功损害、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全身乏力)等症状。如果症状严重,请及时就医,对症处理。

定期复查:每 3 到 6 个月复查 1 次,主要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腹部 B 超、CT 等,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预防

本病暂无权威证据支持的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措施。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疾病

急性龈乳头炎是什么?急性龈乳头炎怎么办?急性龈乳头炎症状有哪些?

2023-7-22 16:44:50

药品

当归片的功效与作用-当归片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