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转移性肿瘤是什么?脾脏转移性肿瘤怎么办?脾脏转移性肿瘤症状有哪些?

麻痹性臂丛神经炎又称神经痛性肌萎缩,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变态反应等有关。主要表现以肩胛带肌为主的疼痛、无力和肌萎缩。发病急,预后好。

别称

脾脏转移瘤

概述

脾脏转移性肿瘤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经过血管途径转移至脾脏而致病,仅少数经淋巴注途径,不包括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脾脏转移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现象。有报导称癌症患者脾脏转移的发生率为 2.3%~7.1%,但由于大多数脾脏转移性肿瘤患者临床无症状,脾脏转移的真实发生率可能被低估了[1]。

转移到脾脏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是结肠直肠癌、卵巢癌和肺癌,其次是子宫内膜癌、肾癌、胃癌、宫颈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食管癌。原发肿瘤已广泛转移是脾脏转移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脾脏转移性肿瘤最主要表现为左上腹肿块、腹痛、发热、食欲减退等。

由于脾脏转移性肿瘤常发生在原发肿瘤晚期,已发生全身转移,往往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及其综合治疗在这时候都属于姑息治疗。

该病随着疾病的发展,可发生死亡。

肿瘤已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做好肿瘤的三级预防,能一定程度上预防肿瘤的发生。

症状

脾脏转移性肿瘤一般脾脏只稍增大,甚至大小可完全正常,起初症状表现为原发性肿瘤或全身广泛转移时的相应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表现为左上腹肿块、腹痛、发热、食欲减退等脾脏转移症状。

脾脏转移性肿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脾脏转移性肿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原发恶性肿瘤症状:如结肠注直肠癌—便血;卵巢癌—阴道出血;肺癌—痰中带血等。

左上腹包块。

腹部疼痛、腹胀。

体温升高,大于 37.3℃。

周围脏器受压迫表现:脾脏逐渐增大,可压迫胃,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压迫肝脏,表现为恶心、厌油、皮肤变黄、尿黄等表现。

体重减轻、面色苍白、乏力。

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小于 25 毫升/小时)。

脾脏转移性肿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脾功能亢进。

溶血性贫血。

胸腔积液。

自发性脾破裂。

病因

脾脏转移性肿瘤常继发于结肠注直肠癌、卵巢癌和肺癌等。

脾脏转移性肿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2]?

脾脏转移性肿瘤常继发于结肠直肠癌、卵巢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肾癌、子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及恶性黑色素瘤,以上这些疾病主要通过血行播散转移至脾脏,其中腹腔脏器的癌症,如胃癌、结肠直肠癌也可通过淋巴途径传播。

哪些人容易患脾脏转移性疾病?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脾脏转移性肿瘤好发于肿瘤已发生全身广泛转移的患者身上,此时免疫力下降,较易发生脾脏转移性肿瘤。

就医

当患者出现原发恶性肿瘤症状,及脾脏转移症状等,都应该及时就医,当患者发生上述症状持续加重、晕厥、昏迷等严重症状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原发恶性肿瘤症状:如结肠注直肠癌—便血;卵巢癌—阴道出血;肺癌—痰中带血。

左上腹包块。

腹部疼痛、腹胀。

体温升高,大于 37.3℃。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皮肤变黄、尿黄。

体重减轻、面色苍白、乏力。

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小于 25 毫升/小时)。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上述症状持续加重。

晕厥。

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肿瘤科

普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脾脏转移性肿瘤?

当医生怀疑是肿瘤发生脾脏转移时,将通常进行腹部查体及相关检查,在检查结果提示脾脏可见包块时,可考虑行血管造影或穿刺活检术进一步明确。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腹部查体:可通过观察及按压初步了解左上腹是否有包块,但部分病人因包块较小,可能触及不到。

B 超检查:为无创性检查,费用低,可提供间接征象帮助诊断,是转移性脾脏肿瘤的首选方法。

CT 检查:亦是无创性检查,费用低,与 B 超相比,能发现更小的包块,是目前诊断脾脏转移性肿瘤最有价值的影像技术。

MRI 检查:为无创性检查,费用较前两项检查稍高,但能初步判断脾脏包块是良性还是恶性的。

血管造影检查:为有创性检查,对鉴别脾脏包块良恶性有其独特价值。

穿刺活检检查:为有创性检查,可明确脾脏包块的性质及类型,有很强的诊断价值,但因其有出血风险,不作为首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了?发病多长时间了?

有哪些表现?疼痛部位在哪?

既往得的是什么恶性肿瘤?多长时间了?是否有发生转移?若有,转移部位在哪里?

是否自行用药?效果如何?有没做过一些检查?

有没有其他系统疾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该病?与我原先的疾病有关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确诊?

如何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什么原因可能加重此病?

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有没有忌口?

是否会复发?如何尽量避免复发?

是否会降低生存时间?

治疗

由于脾脏转移性肿瘤常发生在原发肿瘤晚期,已发生全身转移,往往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及其综合治疗在这时候都属于姑息治疗注。

手术治疗

脾脏切除术:若脾脏转移性肿瘤,局限于脾脏,而原发肿瘤病灶已经经过有效治疗,可行脾脏切除术,但术后仍需综合治疗,如放疗、化疗。若转移性脾脏肿瘤发生自发性破裂时,应予急症手术,施行脾切除,以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

其他治疗方法

综合治疗:当原发肿瘤已有全身广泛转移,尽管脾脏转移病灶可以切除,亦无需针对脾脏再进行手术,可行综合治疗,如放疗、化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疾病发展和转归[3]

脾脏转移性肿瘤是继发于其它脏器恶性肿瘤的疾病,属于肿瘤晚期,无论是否行手术治疗,生存率均较低,有外文文献报导,结直肠癌发生脾脏转移后行脾切除术生存率平均约 19.5 个月。

日常注意

脾脏转移性肿瘤患者经手术及综合治疗,需注意生活习惯和方式的改善,有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引流管护理:术后应注意引流管的通畅,避免挤压,术后第一天正常量为 300 毫升以内,若过多,应及时告知医生。

术后伤口护理:缝合伤口需每日换药,床上期间注意翻身及清洁皮肤。

术后饮食:术后 1~3 天需流质饮食,而后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若患者无不适,大约 2 周后可正常饮食。

术后运动:术后第一天患者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下床走动;术后 3 天患者可适量在床边活动;术后 1 周可恢复正常活动,但动作需缓慢,切勿突然改变体位。

放疗、化疗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恶心注、呕吐、脱发等异常,患者可以少食多餐,使用止吐药物,如盐酸异丙嗪等。

生活习惯

应戒烟、限酒,注意个人卫生和体重管理。

日常注意监测

患者应每 6 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复查腹部 B 超或 CT。

预防

肿瘤已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做好肿瘤的三级预防,能一定程度上预防肿瘤的发生。具体预防方式如下:

一级预防注

针对可能的致癌危险因素,以及有效的治疗癌前病变,以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如:

戒烟,控制饮酒。

调整膳食结构,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尽量避免暴晒。

坚持运动锻炼,规律作息。

保持乐观的情绪。

加强职业防护,少接触有害环境。

进行免疫接种。

警惕癌前病变:如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结肠息肉等。

二级预防

指如何在恶性肿瘤早期阶段,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如:

胃癌的筛查:40 岁以上、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或上消化道症状,定期胃镜或腹部 X 线检查,必要时取活检做病理检查。

肝癌的筛查:高危人群(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定期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超声检查。

乳腺癌的筛查:一般女性,每 1~2 年进行 1 次临床乳房检查,以及乳腺超声或乳腺 X 线钼靶摄片;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女性,应每 6~12 个月进行 1 次上述检查。

三级预防

指恶性肿瘤在治疗后的康复,目的是为了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寿命。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关爱残疾人 赠送爱心助残医疗卡

2023-9-15 23:23:44

保健

早餐吃什么最有营养呢

2023-9-25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