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中毒是什么?铜中毒怎么办?铜中毒症状有哪些?

圣路易斯型脑炎又叫圣路易脑炎,是由圣路易斯型脑炎病毒引起的,经蚊媒介传播的人畜共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见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也见有报道。

概述

患者因误服铜化合物(如:含铜外用药、铜污染的水等),出现消化道症状(腹痛、呕吐、腹泻);或吸入铜的粉尘或烟雾后,出现普通感冒症状(头晕、发热等),呼吸道症状(胸闷、咳嗽等),严重者可多器官功能损害而致死。

不管是急性还是慢性铜中毒,在西方国家很少见,在印度则是一种不常见的中毒方式。有文献报道过,印度西南部某家大型医院对当地 3 个地区十年(2001~2011 年)的中毒病例进行分析,仅有 35 例硫酸铜中毒患者。

患者因误服或者长期过量摄入铜化合物,由消化道进入人体,或以铜的粉尘、烟雾形态吸入人体。

患者可表现出消化道症状;可致皮肤成绿色、皮炎湿疹样表现,甚至皮肤坏死;少尿或无尿;吸入铜尘对口腔、眼睛和鼻子黏膜刺激,出现金属烟雾热,发烧、肌痛、头痛、喉咙干燥等表现;嗜睡甚至昏迷、横纹肌溶解、休克、溶血性贫血等表现。

治疗主要通过洗胃、摄入大量水或者牛奶、不建议催吐、口服活性炭减少吸收;对症支持:大量液体补充及维持血压,若血清高铁血红蛋白水平增加超过 20% 时,还需亚甲基蓝治疗。解毒排铜:螯合剂治疗、青霉胺治疗,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铜在肝脏蓄积而导致肝细胞损伤后临床表现为肝大、黄疸、肝功能异常;因发生溶血、血红蛋白尿,部分患者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衰竭的危害,更甚者出现死亡。

在建筑、机械制造和农业生产以及矿石开发行业,铜都广泛运用,可参考国内有关铜的职业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对空气、土壤及水源中铜的含量进行检测,有助于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

症状

每种矿物质都有“目标器官”,铜积聚的地方首先是肝脏,然后是大脑和生殖器官。其中脑和肝含量最高,心、肾、毛发次之,脑垂体、甲状腺和胸腺最低。骨骼、肌肉、脾脏含铜量约占全身总量的 50%,有 20% 分布在肝脏中, 5%~10% 分布在血液中。铜可能会影响身体的任何器官或系统。

铜中毒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急性铜中毒时的常见症状包括:

消化道症状,例如:腹痛、恶心、呕吐、上腹部灼烧感,虽腹泻症状并不常见,但还是要注意。严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等。

经皮肤接触可导致皮肤变成绿色,皮炎湿疹样表现;接触高浓度铜化合物溶液甚至发生皮肤坏死可能。

少尿(24 小时尿量少于 400 ml)或无尿(24h 尿量少于 100 ml)。

黄疸(眼睛、皮肤发黄)。

铜中毒患者的口腔有金属味。

冶炼和铸造工因吸入铜尘对口腔、眼睛和鼻子产生黏膜刺激症状,还有患者出现金属烟雾热,表现为发烧、发冷、肌痛、头痛、喉咙干燥等症状。

严重中毒出现嗜睡甚至昏迷、血红蛋白尿(尿液呈浓茶色,严重时呈酱油色)、休克、贫血等全身表现。

铜中毒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一次摄入铜化合物超过 15 mg(1 两= 50 g = 50000 mg)即可发生急性中毒,病情严重程度与摄入和吸收剂量有关。肝脏过量储存铜可致肝细胞坏死,临床出现右上腹部疼痛、黄疸,血液指标发现肝功能异常。铜中毒后发生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部分患者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衰竭,重症患者可引起患者死亡。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肝功能衰竭。

溶血性贫血。

肾功能衰竭。

病因

人体无意中从含有高水平铜的水供应或食物中摄取过多铜,引起铜中毒的发生。因食物导致铜中毒虽少见,但也有发生。

铜中毒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经消化道中毒:

超过 1 g 的硫酸铜可出现毒性表现,一次性口服 10 g~20 g 的硫酸铜可直接致死。

水源可能被农场或工业污染,水源经过生锈的铜制水管流入附近的水库或公共水井。

高铜饮食,例如:螃蟹或龙虾、内脏(肝脏)、坚果、绿色蔬菜等,进食这些食物虽然中毒很少见,但对于用生锈的铜餐具或腐蚀的铜鸡尾酒调酒器,或饮用铜制饮具中的酒精饮料,就有可能会引起中毒,我们应尽量避免。

经呼吸道中毒:在铜矿开采、燃料制造、金属表面处理、木材防腐剂、建筑业、铜焊接作业时均可接触铜尘或铜烟而引起中毒。

经皮肤接触中毒。

哪些人容易患铜中毒?

在农场或者工作区生活的人们,因附近水源可能会遭到污染而引发铜中毒。

在铜矿、燃料制造业、建筑业、铜焊接等行业工作的人们,因为长期接触铜尘或者铜烟而引起中毒。

经常食用螃蟹或者龙虾、动物内脏、坚果等含铜高的食物,虽中毒少见,但也要引起重视。

用生锈的铜制餐具进食或饮酒的人们易引发铜中毒。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或拨打 120?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恶心、呕吐、腹部灼烧感等急性消化道症状,甚至出现嗜睡甚至昏迷、血红蛋白尿、贫血等全身不适表现。

经皮肤接触高浓度铜化合溶液出现皮肤坏死。

吸入铜的粉尘或烟雾对口腔、眼睛和鼻子产生黏膜刺激,甚至出现发烧、发冷、肌痛、头痛、胸闷、气促等症状。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铜中毒?

急性铜中毒往往会出现典型消化道症状,并结合典型病史(例如误服含铜外用药、铜污染的水、铜制容器储装的酸性食物以及大量铜盐;或吸入铜的烟、尘),职业(铜矿开采工人、铜焊接作业人员等)可以临床诊断。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除需要结合患者典型临床表现(锥体外系症状、肝病表现和 K-F 环)外还需要结合血清铜蓝蛋白、血铜及尿铜测定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有助于诊断血管内溶血。严重铜中毒患者发生溶血后,外周血检查可以发现红细胞碎片,血色素降低,网织红细胞增多等。

肝脏功能检查:可以判断是否为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升高),血清转氨酶升高,主要是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升高,提示中毒已导致肝细胞坏死。

肾脏功能检查:通过肾脏功能检查中血清肌酐、尿素氮指标来反映肾脏损害情况。小便常规检查发现中毒患者是否存在血尿、血红蛋白尿。

铜及铜蓝蛋白检查:

血清铜(正常参考值 14.4~24.5 μmol/L)。

血清铜蓝蛋白(正常参考值 150~600 mg/L),95% 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该指标有所降低。

尿铜(正常参考值 0~0.8 μmol/L),症状典型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 24 小时尿铜通常大于 1.6 μmol/L。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误服过含铜外用药、铜污染的水、铜制容器储装的酸性食物?

是否误服过“白色粉末”或“蓝色粉末”?

是否吸入铜的粉尘或烟雾?

是否出现急性铜中毒的常见症状,例如腹痛、恶心、呕吐、腹部有烧灼感?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铜中毒的?能治好吗?现在有生命危险吗?

我需要进一步做哪些检查?需要怎么治疗?

如果我中毒了,有什么特效解毒药物吗?

治疗

不管是经过消化道过量摄入还是经过肺部吸入中毒,我们首先要脱离中毒环境,例如不要用铜制容器储装酸性食物,不要饮用铜污染的水源等。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通过一系列治疗手段来减少铜的吸收、增加铜的排泄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能还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减少吸收

在医院,我们可用 0.1% 亚铁氰化钾 600 ml 或硫代硫酸钠进行洗胃,使产生不溶性亚铁氰化铜而沉淀,但是必须尽早完成。

第一时间,患者还可以摄入大量水或者牛奶,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铜对黏膜的损伤。

活性炭可能对铜有吸附作用,用水兑成糊状,最好在中毒 1 小时内服用。成人和青少年的常用剂量为 25~100 g,1~12 岁儿童的常用剂量为 0.5~1 g/kg。

避免反复刺激造成食管黏膜的损伤,医生往往不建议催吐。

对症支持

医生会早期(12~24 小时内)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以评估食道烧伤情况,如果发现食道 Ⅲ 度灼伤,可能会建议早期手术治疗。

当患者出现横纹肌溶解症,医生会根据病情,早期、快速补充液体,每天至少 4000~6000 ml 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保护肾脏灌注。

如果在静脉液体补充后患者仍有休克,医生可能会用抢救药物(例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来控制患者血压。

若血清高铁血红蛋白水平增加超过 20% 时,医生还可以使用亚甲基蓝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 1~2 mg/kg,静脉注射超过 5 分钟。如果患者持续有紫绀症状,例如:唇、指(趾)、甲床青紫色改变,则上述剂量可在 1 小时内重复注射。

解毒排铜

螯合剂治疗

专业的医疗机构常用螯合剂有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巯基丙醇(BAL)、二巯基丙烷磺酸钠(DMPS)。

乙二胺四乙酸的用法为:每天每公斤 75 mg,深肌内或缓慢静脉输注,分 3 到 6 次给药,连用 5 天,停 2 天,七天为一个疗程;每疗程乙二胺四乙酸总量不应超过 500 mg/kg。主要并发症为肾小管坏死,一般在停药后恢复。少尿、无尿的患者禁用;急性铜中毒患者使用螯合剂治疗的临床经验很少。

二巯基丙醇的用法为:深部肌肉注射,每公斤 3~5 mg,每 4 小时给药一次,连用 2 天,但二巯基丙醇可能不及青霉胺治疗效果好。

青霉胺治疗

成人剂量为:饭前服用,每天 1000~1500 mg,分 2~4 次服用。

儿童初始剂量为:每天每公斤 10 mg,逐渐增加至每天每公斤 30 mg,分 2~3 次服用。最高剂量为每天每公斤 100 mg,可分 4 次服用。

根据患者中毒的严重程度和不良反应,最多每天可使用 1 g。

青霉素过敏患者禁用。

血液净化治疗

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当铜中毒并发急性肾功衰时可以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虽理论上血液透析可以清除铜,亦有个别文献报道过血液透析治疗铜中毒,但临床治疗经验仍有限。

疾病发展和转归

急性铜中毒患者除了出现消化道症状、金属烟雾热以及经皮肤表现外,重症可引起肝坏死、无尿、少尿、昏迷、休克等而致患者死亡。有文献报道,急性铜中毒的病死率约 23%。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在生活中,遇到不明“白色或蓝色粉末”不能误服。

对于生锈的铜餐具或腐蚀的铜鸡尾酒调酒器,我们要尽量避免长期使用。

在金属表面处理、铜焊接作业时,我们要注意通风,避免铜尘或铜烟而引起中毒。

预防

预防铜中毒最好的方法是避免接触铜粉末或使用过程中注意防护,特别是职业性因素,应加强职业安全操作。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苦瓜泡水喝的功效

2023-9-3 23:23:44

药品

盐酸金刚烷胺片的功效与作用-盐酸金刚烷胺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