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心脏多瓣膜病变
概述
心脏联合瓣膜病,指同时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心脏瓣膜的疾病,因此也称为心脏多瓣膜病变,以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常见。其瓣膜病变既可狭窄,也可关闭不全。
联合瓣膜病变约占心脏瓣膜疾病的 27%~41.5%,约占心脏瓣膜疾病手术的 11.5%~28%,平均 15% 左右。在联合瓣膜病中以双瓣膜病变最常见,约占 52%~87%,其次为三瓣膜病变,约占 7%~24.5%,四瓣膜病变非常罕见,约小于 1%。
联合瓣膜病变的病因较多,以风湿性最常见,其次是黏液样变性(或退行性变)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其他少见原因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类癌肿瘤、心内膜纤维化或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药物等。
主要症状为气急、呼吸困难;心悸;咳嗽、咯血;疲劳、乏力和多汗; 心绞痛;眩晕和昏厥;猝死;栓塞;其他:如食欲不振、腹胀等。
通过强心、利尿和血管扩张剂的使用,改善心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心律失常,改善肺功能,纠正慢性缺氧,加强营养,纠正负氮平衡。
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严重的联合瓣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主要为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或瓣膜成形术,具体手术方式依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而定。
主要危害为心房纤颤、急性肺水肿、血栓栓塞、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
症状
心脏联合瓣膜病变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气急、呼吸困难;
心悸;
咳嗽、咯血;
疲劳、乏力和多汗;
心绞痛;
眩晕和昏厥;
猝死;
栓塞;
其他:如食欲不振、腹胀等。
心脏联合瓣膜病变的并发症有哪些?
心力衰竭:是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致死原因,常因感染、剧烈体力活动、心动过速、妊娠或风湿活动而诱发急性左房衰竭,临床上出现急性肺水肿,若不及时救治,可导致死亡。
心房纤颤:为二尖瓣狭窄发展的不可逆的结果,其发生率为 40%~60%,开始往往先有房性早搏,心房扑动或阵发性房颤,以后则发展为慢性或持久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多数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之一。
左房血栓与动脉栓塞:严重二尖瓣狭窄时,左房和左心耳发生扩张和淤血,特别是房颤患者,左心房或左心耳内容易产生血栓,新近形成的心房内血栓容易脱落而发生动脉栓塞,其中以脑动脉栓塞最多见,四肢肠系膜、肾脏、脾脏及冠状动脉等处也可以发生。
肺部感染:二尖瓣狭窄引起淤血、肺顺应性降低、支气管黏膜肿胀和纤毛上皮功能减退,肺间质渗出物常成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加上联合瓣膜,患者抵抗力下降,因此极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而肺部感染又可诱发和加重心功能不全。
恶液质:是严重联合瓣膜病变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个特征,此种患者肝及胃肠道淤血,可造成患者厌食。
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因
心脏联合瓣膜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黏液样变性(或退行性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瓣膜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纤维化、钙化,从而使瓣膜和其支架的功能异常。这是引起老年人心力衰竭和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感染性心内膜炎:当细菌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周游全身各个器官。当流经心脏时,因心房及心室壁光滑,不可能停留。但当瓣膜有炎症或损伤时,细菌可以停留下来,在此生长繁殖,并引起瓣膜发炎。
其他少见原因:类风湿性关节炎、类癌肿瘤、心内膜纤维化或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药物等。
哪些人容易患心脏联合瓣膜病?
年龄大于 45 岁的男性、大于 55 岁的女性:是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的易感人群,这类患者大多数患者年轻时有风湿热病史,未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风湿病变逐渐累及心脏瓣膜,最终形成心脏联合瓣膜病变。
超过 80 岁以上,容易发生心脏瓣膜退行性变,进而导致心脏联合瓣膜病。
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容易发生缺血性心脏联合瓣膜病。
就医
心脏联合瓣膜病变病情轻微时没有症状,一旦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劳累后心悸、气促、呼吸困难等,应立即休息,并尽快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气急、呼吸困难;
心悸;
咳嗽、咯血;
疲劳、乏力和多汗;
心绞痛;
眩晕和昏厥;
栓塞;
其他:如食欲不振、腹胀等。
就诊科室
心脏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心脏联合瓣膜病变?
临床医生会根据病史,心脏查体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多数可以确诊。
临床症状主要为气急、呼吸困难;心悸;咳嗽咯血;疲劳、乏力和多汗; 心绞痛;眩晕和昏厥;猝死;栓塞;食欲不振、腹胀等。
心脏查体可以发现心脏联合瓣膜病变的独特的阳性体征:二尖瓣膜听诊区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或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膜听诊,闻及收缩期或舒张期杂音。
X 线检查:表现为肺血多,左、右心室均可增大。肺动脉段凸出。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无明显特异性,可表现为左、右心室肥厚,ST 段及 T 波异常。
彩色多普勒超音心动图检查(UCG):是联合瓣膜病最重要的检查,可显示病变瓣膜的异常变化,呈狭窄或关闭不全,血流状态异常。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了多久?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有没有下肢水肿、腹胀等表现?
年轻时是否有风湿热病史?
在服用哪些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心脏联合瓣膜病的?能治好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治疗
治疗原则
瓣膜病变轻微,没有明显症状的可以定期门诊随诊,改善生活方式,避免剧烈活动或劳累,如果存在心功能不全表现,如劳累后心悸气短,在此基础上可以使用药物帮助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功能。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内科治疗
改善心功能,纠正水钠潴留:
强心药物的应用:首选洋地黄类药物;
利尿药物的应用:尽量联合应用保钾与排钾利尿药;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心律失常。
改善肺功能,纠正慢性缺氧。
加强营养,纠正负氮平衡。
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严重的联合瓣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主要为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或瓣膜成形术,手术方式依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而定。
经导管治疗心脏瓣膜病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经导管二尖瓣修复;
经导管右心瓣膜介入治疗。
因经导管心脏瓣膜手术是微创手术,不需要开胸,因此对于年龄大,一般状况不佳的患者也可以耐受。随着经导管治疗心脏瓣膜病手术技术不断成熟,相关器械越来越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创伤小的经导管瓣膜手术。
日常注意
心脏联合瓣膜病变患者需要避免一切加重心脏负荷的活动或者行为,比如过重的体力劳动或者活动,暴饮暴食,或者过大的情绪变化;要清淡饮食,戒烟戒酒,规律生活,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定期到医院复查,如果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清淡饮食;
戒烟戒酒;
规律生活;
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
避免暴饮暴食;
定期复查。
预防
心脏联合瓣膜病变主要是由风湿病变引起,应及时有效地治疗风湿热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如果确诊风湿热,需要输注抗生素控制风湿热,避免风湿热引起的变态反应累及心脏瓣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