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老年性心脏瓣膜疾病,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
概述
老年性心瓣膜病(senile heart valvular diseases)又称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瓣膜结缔组织发生纤维化、钙化等退行性变,使瓣膜增厚、变硬、变形及钙化,导致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等。
该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多见于 60~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但目前尚无权威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国外有研究报告在 65~102 岁的患者中,瓣膜退行性变占 74%,90 岁以上者几乎占 100%。
目前认为老年性心瓣膜病与全身代谢紊乱,特别是钙磷代谢紊乱有关,也与冠心病、类风湿心脏病、以及其他心脏瓣膜疾病有关。
老年性心瓣膜病可分为:
轻度:瓣膜轻度增厚、变硬,局灶性点片状钙盐沉积;
中度:瓣膜增厚、硬化,瓦氏窦有弥漫性斑点状或针状钙盐沉积,瓣环呈多灶性钙化;
重度:瓣叶明显增厚、僵硬变形,或瓣叶间粘连,瓦氏窦内结节状钙盐沉积,瓣环区域钙化灶融合成“C”形,或钙化累及周围的心肌组织。
患者症状根据所受累的瓣膜不同症状各异。常见的症状有无力、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
一般采取手术治疗,如经皮穿刺球囊瓣膜成形术、主动脉瓣去钙化术、二尖瓣重建术等。疾病发展至晚期一般都要行瓣膜置换术,如主动脉瓣置换术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瓣膜钙化会逐渐严重,直至丧失功能,引起心力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危害生命健康。
老年人群应重视心功能障碍筛查,若发现心瓣膜异常应及早采取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症状
轻度的瓣膜钙化、纤维化引起的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等并不会产生明显的症状,只有当退变发展至中重度,瓣膜功能大部分丧失引起明显的狭窄和关闭不全时才会引起无力、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老年性心瓣膜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性心瓣膜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乏力(浑身没有力气),劳累后加重;
心悸(自己能感受到心脏跳动);
呼吸困难、气急;
心绞痛(发作性心前区疼痛);
眩晕或晕厥(晕倒);
咯血(咳嗽带血)。
老年性心瓣膜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老年性心瓣膜病进展缓慢,早期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不严重,常常不能引起患者和医生的重视。但是疾病发展至后期时,可出现严重的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进而导致一系列心血管相关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钙化性主动脉瓣闭锁不全;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
感染性心内膜炎;
冠心病;
脑血管意外。
病因
该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大多数观点认为可能与老年人全身代谢紊乱,特别是钙磷代谢紊乱有关。也有观点认为其他瓣膜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造成的心瓣膜损伤可能是其致病基础。此外,高血压、高血脂、遗传也可能与瓣膜钙化有关。
老年性心瓣膜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老年人全身代谢紊乱,特别是钙磷代谢紊乱;
瓣膜随年龄增长的退行性变化及长期承受的压力;
既往患有心脏瓣膜方面的疾病;
血压、血脂增高。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性心瓣膜病?
年龄>60 岁,女性;
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
高血压患者;
糖尿病患者;
骨质疏松患者;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
就医
轻度的老年性心瓣膜病患者可无明显的症状,但若出现乏力、心悸、气急、胸痛、水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当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胸痛不能自行缓解、咯血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乏力、心悸、气短,且劳累后加重;
紫绀(嘴唇或指甲呈青紫色);
心前区或者后背疼痛;
下肢、眼睑水肿。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呼吸不畅被迫坐起来才能有所缓解);
剧烈的心前区疼痛且短时间内不能自行缓解;
咯血;
突然晕厥;
呼吸、心跳骤停。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心血管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性心瓣膜病?
当医生怀疑是老年性心瓣膜病时,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既往病史,排除风湿性心脏病等其他瓣膜疾病,并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 线等检查,综合判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胸部体格检查:医生可根据胸部体格检查结果对患者心脏情况有个大致判断,有利于选择进一步检查项目和治疗措施。老年性心瓣膜病患者心脏听诊时往往可以听到心脏杂音。
心电图:是诊断本病最主要的一种检查手段。医生可根据心电图的一些特征性变化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该项检查无创无副作用,操作简单快捷,费用低。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有时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时无异常表现,便可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患者 24 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心电活动,有助于明确诊断该病。
超声心动图:是临床诊断该病的最主要手段,可以明确是否存在瓣膜关闭不全、瓣膜狭窄,瓣膜钙化等异常。
胸部 X 线或 CT:用于检查心脏的形态的改变,可发现心脏瓣膜钙化灶,以辅助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了?
什么时候开始不舒服的?有多久了?能自行缓解吗?
有无风湿性心脏病?有无其他心脏病?
有无高血压?
有无糖尿病?
有无高血脂?
有无骨质疏松?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什么治疗方法最有效?
这些症状会一直影响我的生活吗?
在家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阻止该病的进展。对于早期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应动态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中重度的心瓣膜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或心绞痛时可给予药物治疗,同时根据病情需要及时安装起搏器,以及行瓣膜修补术或置换术等。
药物治疗
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扩张药和利尿药物:如地高辛、卡托普利、螺内酯等,这些药物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少心脏负荷,缓解心力衰竭症状。适合于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
硝酸甘油和 β 受体阻滞药(如美托洛尔):这些药物可扩张动静脉,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适合于心绞痛发作的患者。
手术治疗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对于应用药物积极治疗,还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症状和体征(包括低血压、神志改变、休克、持续缺血性胸痛和急性肺水肿)时,需要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在症状平稳后,心率还表现缓慢,需要植入永久的心脏起搏器。
球囊瓣膜成形术(PBAV)。
瓣膜去钙化术。
瓣膜置换术。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能发展为严重的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进而导致一系列心血管相关并发症,比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病情可能会迅速恶化,患者一般多死于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经过正规治疗后,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预防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切口可能出现疼痛,是正常现象,但需要注意切口有无分泌物、红肿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密切监测心率及血压。术后患者应注意不要剧烈运动,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冒。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遵医嘱服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乏力等,若用药后症状仍加重需及时告知医生。
定期复查:遵医嘱按时复查,主要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如有心慌、胸闷等不适,应该及时就诊。
饮食: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忌食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其他: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定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