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立位性低血压
概述
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临床现象,而不是疾病。它是指从平躺改为站立后的3分钟内,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1]。
当我们从平躺改为站立时,有300~800毫升血液会流到腹部或四肢,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导致心脏往外输送的血液量也降低。部分人群(特别是老年人)身体无法及时适应这种改变,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与年龄、身体状况、疾病因素和药物因素相关。
患者日常可能没有任何表现,改变体位时,出现头晕、乏力、疲劳、恶心、头痛等不舒服的感受,甚至发生跌倒和昏倒(晕厥)。
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以预防为主,必要时可使用药物治疗,但要遵医嘱用药。
缓慢活动,减少长时间的站立,注重饮食健康,认真监测血压是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措施。
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有哪些症状?[1]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可能没有任何表现。
当患者体位发生改变,如突然从平躺、蹲着、坐着改为起立时,出现头晕、乏力、疲劳、恶心、头痛等不舒服的感受,部分患者会跌倒或昏倒(晕厥)。
体位性低血压有哪些危害?
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跌倒和晕厥,对身体造成损害。
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
增加了慢性肾脏病的发生风险。
可能引起老年患者记忆力受损[4]。
病因
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当我们从平躺改为站立时,有300~800毫升血液会流到腹部或四肢,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导致心脏往外输送的血液量也降低。部分人群(特别是老年人)身体无法及时适应这种改变,就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1]。
体位性低血压与哪些因素有关?[2]
体位性低血压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年龄: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身体状况: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疾病因素:如脱水、失血、帕金森病、糖尿病等。
药物因素:如左旋多巴。
就医
何时应就诊?
当体位发生改变,如突然从平躺、蹲着、坐着改为起立时,出现头晕、乏力、疲劳、恶心、头痛等不舒服的感受。先休息缓解片刻,再就医。
如果您身边的人,在改变体位时晕厥,应立刻送医就诊。
就诊科室
心内科
急诊科
医生是如何诊断体位性低血压的?
医生会详细询问不舒服出现的时间、有哪些特点等,同时查看身体状况,或增加抽血、拍片等检查,来了解是否与其他疾病相关。
医生可能会问哪些问题?
有哪些异常的表现?
首次出现这些表现是什么时候?
休息能否改善这些不适?
以前有得过其他病吗?是什么病?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服用过哪些药物,效果怎么样?
需要咨询医生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查?
病情严重吗,会不会越来越差?
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各有什么利弊?
这些治疗会出现什么副作用?
治疗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项?
如果治疗没有效果,该怎么办?
治疗
如何治疗体位性低血压?
非药物治疗
部分患者没有任何表现,仅仅在测量血压时无意发现。对于这部分人群,还是以预防为主,详见“预防”板块。
药物治疗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新的特效药,有些药物因为不良反应较大已经被废弃,大多数情况还是以预防和病因治疗为主,只有在必要时,才使用药物治疗。临床上比较公认的药物如下:
米多君:能够有效改善体位性低血压,也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唯一用于治疗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
氟氢可的松:可用于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
奥曲肽。
屈昔多巴。
其他药物。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药物适用不同情况的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朋友们务必要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购药和服药。
预防
如何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1]
更换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
在专业医生的评估和判断后,可以考虑更换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需遵医嘱服药。
缓慢活动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准备站立时,应先在床边坐着休息一会儿,再缓慢下床。这样做可以促进血液的回流,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减少不适宜行为
避免长时间的站立,特别是在炎热的天气下。
可将双脚脚尖向上勾起,尽量靠近小腿,这个动作有利于升高血压。
感觉到不舒服时,应就地缓慢蹲下,用手扶着可依靠的物体,避免跌倒。
注重健康
少吃多餐,多吃清淡、少盐、低脂、粗纤维的食物,戒烟戒酒,吃饱饭后要注意休息。
适当的做有氧运动,比如走路、骑车等。
其他
可考虑使用弹力袜,用来增加站立时静脉回流血量,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仔细认真的监测血压,必要时可测量躺着和坐着的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