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不张性中耳炎
概述
粘性中耳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中耳传音结构之间及其与鼓室壁纤维化,形成粘连,从而引起中耳的传音结构系统障碍,进而导致传导性聋。粘连性中耳炎可与多种疾病并存,诊断相对比较复杂。但如果听力明显下降,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粘连性中耳炎可见于任何年龄,儿童期即可发生。双耳可同时发病。
该病的病因暂不明确,主要与中耳疾病及中耳周围组织或结构功能异常相关。
粘连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大多数表现为传导性聋, 当中耳炎症透过圆窗膜进入内耳,可形成混合性聋。常有耳鸣,偶有眩晕,这可能与咽鼓管狭窄或阻塞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
粘连性中耳炎的主要危害是损害听力,导致听力下降。同时,由于炎症蔓延到内耳引起耳蜗神经局部缺血缺氧,出现耳鸣,当病变侵犯前庭或半规管时,会出现眩晕感,引起患者强烈的不适感。
该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早、中期根据病因及时治疗,去除病因,可一定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营养、生活作息规律和适度锻炼,劳逸结合。还要注意避免可能诱发诱发粘连性中耳炎的因素,例如中耳反复感染、外伤等。
症状
常见原因
该病病因不明,但可能跟以下几个因素有关,包括:
咽鼓管狭窄、阻塞或功能障碍。
鼓岬阻塞。
中耳黏膜炎性反应。
鼓膜弹性丧失。
乳突气化不良。
外伤。
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况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粘连性中耳炎症状:
既往有反复发作的中耳炎病史。
咽鼓管狭窄、阻塞或功能障碍。
乳突气化不良的人群。
鼓膜浑浊。
耳部外伤患者。
病因
临床表现
粘连性中耳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常于儿童期即开始发病,早期无典型的症状;听力下降为该病的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常表现为双侧发病。
疾病进展:多为缓慢的听力下降,表现为传导性耳聋,随着疾病的加重损伤内耳时,可能会出现混合型聋。到了晚期,可导致患耳全聋,治疗效果较差。
危害及预后:中耳反复感染、鼓膜增厚、咽鼓管阻塞会加重该病。减少感染、治疗原发病、及时去除病因可缓解该病的进程。
伴随症状
粘连性中耳炎通常可能伴有一些其他症状,不同的伴随症状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
粘连性中耳炎伴传导性耳聋: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耳硬化症。
粘连性中耳炎伴耳鸣:常见于感音神经性耳聋、鼓室硬化、慢性中耳炎。
粘连性中耳炎伴眩晕:多见于慢性中耳炎、迷路炎。
粘连性中耳炎伴耳闭塞感:多见于咽鼓管功能不良、腺样体肥大。
就医
何时就医?
虽然大部分的粘连性中耳炎并不致命,但可能提示中耳反复炎症、咽鼓管功能不良或阻塞。
出现下列情况应引起警惕,建议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缓慢进行性的听力下降。
耳鸣。
眩晕。
耳闭塞感。
就诊科室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出现缓慢的听力下降、耳鸣,提示听力受损,须及时于耳鼻喉科就医咨询。
神经内科:如首先出现眩晕,并伴有听力下降及耳鸣症状,可同时去神经内科检查排除脑部问题。
小儿科:反复的分泌性中耳炎发作,鼓膜内陷,提示腺样体肥大或咽鼓管功能不良,需及时排除这些疾病。
就医前准备
就诊前,患者可事先准备好下列问题的回答,从而帮助医生快速而准确的判断疾病:
什么时候出现听力下降?有多长时间了?
有没有耳鸣、耳闭塞感、或眩晕感?
以前有没有患过中耳疾病?
从事什么职业?
这些症状在什么情况下会缓解或加重?
用了哪些药? 效果如何?
家族有没有类似疾病?
小时候有没有患过腺样体肥大?
常用检查
根据患者的病史及体格检查,医生可能会采取下列检查以明确诊断:
耳镜检查:可见鼓膜不同程度的增厚、浑浊、萎缩、瘢痕或钙化。锤骨短突突出,鼓膜内陷粘连,活动度受限,该检查可以直观的观察鼓膜的情况,为诊断提供初步的证据。
纯音测听:可表现为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为听力下降提供客观的证据。
鼓室图:患该病时,鼓室图平坦,没有明显的波峰,可作为该病的鉴别手段之一。
鼓室探查:为诊断该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直观的观察鼓膜及鼓室的情况。
咽鼓管吹张实验:判断是否存在咽鼓管功能不良或是咽鼓管阻塞,为诊断提供依据。
颞骨 CT:可判断鼓室的情况,鼓室是否存在中耳炎, 鼓膜有没有内陷或变厚,中耳结构有没有发生变化。
治疗
治疗原则
由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于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患者尚无特别的治疗方法,且由于发生再粘连的可能,所以在治疗粘连性中耳炎存在一定困难。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在疾病的早期、病变活动期积极治疗;在疾病的后期,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听力情况、是否有其他病变进行灵活处理。
主要的药物治疗有:
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如氟桂利嗪、尼莫地平等,可改善患者内耳缺血缺氧,保护现有听力。
营养神经类药物,如甲钴胺,可保护内耳神经。
对于中耳存在炎症的患者,可酌情使用耳内局部使用抗生素(泰利必妥滴耳剂);对于感染非常严重的患者,可全身使用抗生素,如拜复乐,可快速进入内耳起到控制中耳炎症。
对于以下情况,可根据个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听力损失较轻的,不影响生活的患者,医生可能会不做特别处理,定期复查听力。
老人及治疗困难的患者可以佩戴助听器。
听力损失严重的年轻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如软骨或筋膜重建鼓膜。
家庭治疗
如果医生为粘连性中耳炎开了处方,一定要遵照医嘱服用。但轻微的听力下降、耳鸣症状可能无需治疗,可以在家采取下列措施进行缓解,可尝试下列方法:
按摩耳轮:用拇、食指沿着耳轮上下来回按压、揉捏耳轮,使之发热发烫,然后再向外拉耳朵,反复 15~20 次。
按摩耳垂:先用拇指和食指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再向下拉耳垂 15~20 次。
尽量避免吸烟、饮酒。
注意事项:如听力减退加重,或出现其他并发症,需及时就医。
预防
日常护理
清淡少盐饮食,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注意营养均衡。
睡眠充足,设定入睡时间和起床时间,这有助于身体适应规律的睡眠时间。
避免劳累,劳逸结合,工作之余可活动筋骨。
定期锻炼,多出气散步,呼吸新鲜空气。也可骑自行车、慢跑。
如果经常使用电话,考虑使用耳机或扬声器。尽量减少贴着耳朵接电话。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噪音。
避免从事噪音多的行业。
佩戴合适的助听器。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中耳炎。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