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气急
概述
呼吸急促(Shortness of breath)是指患者由于呼吸困难,肺部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而加快呼吸频率。
日常生活中,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或身处极端气温和高海拔地区都会出现呼吸急促,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
此外,呼吸急促也可由各类疾病引发,最为常见的就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体内器官组织能否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与之密切相关。
若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可能出现突发性的气急、胸闷,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可导致生命风险。
若是慢性呼吸道或心血管疾病,则患者呼吸急促的症状可持续存在,并对整体健康状况造成长期的危害。
医生通过体检、化验检查、内镜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得出初步诊断结果,并给予相应的救治措施。
症状轻微者可以居家治疗,多休息、多喝水,打开空气加湿器,保持咽喉、气道湿润。在不导致症状加重的前提下,每天坚持适量锻炼,促进血流循环,提高心肺功能。
症状
常见原因
引发呼吸急促的原因有很多,最为常见的就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可包括: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严重过敏反应:例如食物、药物、花粉、尘螨、刺激性气体都可能引起过敏,累及呼吸道;
咽喉部位的感染,例如会厌炎;
气胸(肺部结构发生塌陷);
机械性梗阻或窒息:例如吸入异物、周围组织肿胀或发生肿瘤压迫气道;
间质性肺病(肺部逐渐纤维化,丧失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胸腔积液;
胸膜炎;
肺动脉高压;
肺结核;
肺炎;
肺癌。
心血管疾病引发呼吸道症状,常见病因包括:
心肌病;
慢性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包炎(心脏周围包膜组织炎症);
心脏压塞(心包内蓄积了较多液体,影响心脏的搏动);
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脱落后进入肺动脉)。
其他疾病、创伤、中毒引发的呼吸急促,常见病因包括:
一氧化碳中毒;
严重创伤、大量失血;
贫血;
高原病;
肥胖;
结节病;
焦虑症;
格林-巴利综合征;
脊柱变形;
恶性肿瘤放、化疗的不良反应。
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况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呼吸急促:
婴幼儿和老年人群。
长期抽烟或吸入二手烟。
长期处于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未经事先锻炼和准备,仓促进入高原或山区。
营养不良,体弱多病。
伴有慢性消耗性疾病,例如慢性肾病、慢性肝病;
伴有慢性呼吸道或肺部疾病。
在化工、冶金、矿山一线工作的人员。
经常接触挥发性有机溶剂或其他刺激性化学物质。
正在接受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
伴有慢性心血管疾病。
伴有较为严重的贫血或其他造血功能障碍。
家庭成员中有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患者。
肺部曾经受到严重感染或接受过手术治疗。
病因
主要表现
呼吸急促主要表现为因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疾病而造成体内器官、组织发生缺氧。此时,患者就会感到胸闷、气急,全身乏力。
呼吸道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发作时,患者会出现突发性的气急、胸闷,且病情可迅速进展,假如未能及时治疗会导致致命风险。
若是慢性呼吸道或心血管疾病,则患者呼吸急促的症状可持续存在,并对整体健康状况造成长期的危害。
当肺部组织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间质性肺病、尘肺病等,那么呼吸急促的症状将持续存在。通过长期的疾病管理,或许能够延缓病情进展,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假如患者未经规范治疗或仍未戒烟,那么呼吸急促症状将会越发明显,直至出现呼吸衰竭。
所有阻碍体内器官供氧的因素,都可能引起呼吸急促。同时,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缺氧表现,例如头晕眼花、虚弱乏力,甚至可能出现窒息感或濒死感。
伴随症状
不同原因的呼吸急促会伴有相应的其他临床症状:
成年人常年呼吸急促、咳嗽、脓痰;呼吸时带有哮鸣音,虚弱乏力,经常合并呼吸道感染:可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以及各类呼吸道职业病,例如尘肺病、金属烟热等。
儿童呼吸急促伴发作性干咳,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或接触某些过敏原,可诱发呼吸道炎症的急性发作:可见于哮喘等。
呼吸急促伴恶心、呕吐,意识模糊;部分过敏患者还可能伴有全身性皮疹或水肿:常见于过敏、药物不良反应、化学试剂吸入性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
呼吸急促伴持续性咳嗽、咳痰,甚至咳血,肺部隐痛:可见于肺炎、肺结核、肺癌等。
呼吸急促伴持续性干咳、少痰、虚弱乏力、冷汗、嘴唇青紫等:可见于间质性肺病等导致慢性肺纤维化的疾病。
呼吸急促伴剧烈胸痛、胸闷、刺激性干咳、烦躁不安等:可见于气胸等。
呼吸急促伴头晕目眩、四肢发冷、心跳无力、脸色苍白、嘴唇青紫等:可见于肺水肿、慢性心力衰竭等。
就医
何时就医?
如果呼吸急促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或逐渐出现其他全身性症状,那么患者应该尽快去医院接受检查,明确病因。
发生下列情况应该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突发性、严重呼吸困难;
呼吸急促的同时还伴有其他全身性症状,例如胸痛、头晕、恶心、嘴唇青紫、神志模糊;
由于吸入异物、中毒而引起呼吸急促。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急诊科
心内科
胸痛中心
吸入异物、中毒或不明原因引发的呼吸急促、神志模糊需要急诊抢救;慢性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呼吸急促应前往心内科就诊;呼吸急促伴心脏病发作、剧烈胸痛应前往胸痛中心接受急救;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首诊应前往呼吸内科。
就医前准备
为了帮助医生明确呼吸急促的原因,患者在就医前请准备好以下信息:
向医生详细描述呼吸急促从何时开始、持续多久、发作频率、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接触过有毒物质或有害粉尘等。
在呼吸急促的同时是否还出现其他症状,例如咳痰、发热寒颤、肢体无力、皮疹、头痛、意识不清等。
以前是否曾经因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疾病接受过诊治(包括使用过哪些药物或接受过怎样的手术)。
近期及长期服用的药物和保健品:包括各类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消炎止痛药、化疗药物,以及各类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等。
常用检查
医生通常采取以下方法来查明呼吸急促的具体原因。
病史:患者需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治疗史、具体症状、日常工作情况以及正在使用的处方和非处方药物等信息。
体格检查:
伴明显缺氧、意识模糊的急诊患者首先要评估生命体征是否稳定,假如病情严重需立刻施行急救措施。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仔细进行胸部查体,检查患者的咽喉是否出现炎症、感染或梗阻,并观察全身情况和皮肤,评估是否存在营养不良、贫血、中毒迹象,从而分析可能的病因。
血液检查: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的水平,初步评估是否存在感染以及肝、肾功能是否正常。
心电图:观察心率、心律是否正常。若有必要医生还会给患者实施心电图连续动态监测或运动负荷试验。
生物学标志物检查:
心肌损伤标志物:例如肌钙蛋白、心肌酶等。
D-二聚体水平:评估是否有静脉血栓形成。
脑钠肽水平:评估心力衰竭病情程度。
肺功能检测:测定各项肺功能相关指标,结合动脉血气分析综合评估肺功能的损害程度。
痰培养或血培养:若患者出现感染迹象,医生会尽可能查明病原菌的类型,有利于选择针对性抗菌治疗,减少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最大程度减少耐药风险。
影像学检查:
X光胸片和CT扫描:观察呼吸道病变部位、范围,以及呼吸道是否阻塞。
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可以强化细节,评估肺部的受损程度,指导后续诊治决策。
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仍无法得出明确诊断,则需要开展更进一步的深入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取样活检:医生会使用一根纤细、柔软的导管(支气管镜),从患者的口腔或鼻腔进入肺部,取出非常小量的组织样本用于检查。
支气管肺泡灌洗:医生会通过支气管镜将少许生理盐水注入肺部,然后立即吸出。液体中会含有患者肺部的组织碎片、分泌物,进一步检查。
肺组织活检:医生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开展经皮肺活检;或是采用视频辅助的胸腔镜进行肺活检,获取足量组织样本进行最终确诊。
治疗
呼吸急促的情况较为复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来实施个体化的干预措施。
详情请参见相关疾病的治疗: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病
过敏
会厌炎
气胸
气道异物
间质性肺病
胸膜炎
肺动脉高压
肺结核
肺炎
肺癌
尘肺病
心肌病
肺栓塞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包炎
一氧化碳中毒
贫血
高原病
肥胖
预防
患者应戒烟戒酒,远离二手烟,延缓病情进展速度,防止呼吸系统受到更大的伤害。
如果是职业暴露造成的呼吸道疾病,需立刻调离岗位,并尽快去政府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职业病鉴定,以便于后续的补偿和安置事宜。
症状轻微者可以居家治疗,多休息、多喝水,打开空气加湿器,保持咽喉、气道湿润。
处于严寒酷暑时节,患者最好减少外出,过于寒冷、干热的空气都会刺激呼吸道。
如果空气污染严重,有必要使用空气净化器,以减少污染物对呼吸道的刺激作用。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不导致症状加重为前提,每天坚持适量锻炼,促进血流循环,提升心肺功能。尤其是身材肥胖者,还可以通过运动来控制体重。
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务必遵照医生的治疗计划,规律服药,定期复诊,监测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评估治疗效果,适时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