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痉挛的感觉并不舒服。痉挛通常发生于夜间,可影响小腿肌肉。发作时,肌肉会感到紧绷的打结感,通常持续几秒至几分钟,甚至持续存在。如果痉挛较严重,随后的几天内肌肉会持续酸痛。腿部痉挛(leg cramps)见于各年龄段人群,50 岁或以上人群的发作可能更为频繁。男性和女性的发生风险相当。尽管导致了疼痛,但腿部痉挛通常无害。腿部痉挛的原因尚未明确,可能是神经向肌肉发出错误信号导致的。增加痉挛发生风险的因素包括肌肉疲劳、久坐、饮水不足、疾病及药物。如频繁发作且症状严重,应及时就诊。可通过肌肉拉伸、按摩、冰敷等缓解症状。
别称
Marie-Bamberge syndrome
概述
Marie-Bamberger综合征又称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慢性肺性骨关节病、全身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继发性肺性骨关节病。该综合征首先由Bamberger(1889)报道,第二年Marie又将已经认为是肢端肥大症的患者,依其具有骨变形改变合并有慢性肺部疾病,而另命名为肺性增殖性骨关节病。1963年Berman对本综合征的定义,补充了3条必备的主要征象:杵状指,长管状骨骨端骨膜增殖,关节的肿胀、疼痛和压痛。
症状
临床表现
1.杵状指
该综合征几乎均有杵状指(趾),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见指甲轻度弧状改变,重者可呈典型的鼓槌状。
2.关节症状
四肢关节疼痛肿胀,以前臂和下肢最为常见。疼痛多为持续性,关节压痛,但少见红肿及皮下结节。
3.肺部慢性疾病表现
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癌等,骨病的出现往往在肺部疾病以前。
病因
病因不明。
就医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少数患者在关节症状明显时,可有体温升高,血沉增快。
2.X线检查
病变最常见于掌、跖、尺、桡、胫、腓等骨,病变为两侧对称性的骨膜增生。一般由骨干远端开始向近端蔓延,逐渐减弱。严重者可累及全身骨干。甚至达骨骺端。增生的骨膜呈花边状或呈葱皮状分层,厚度1~10毫米。此外X线上可显示长管状骨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末端指(趾)骨增大。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即可诊断。
治疗
本病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当原发性肺部疾病痊愈或好转后,本病的临床症状可迅速消失,骨骼病变也可逐渐吸收消失,杵状指好转较慢。
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