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艰难梭菌是可以导致大肠或结肠肿胀和刺激的细菌。结肠的炎症(被称为结肠炎)可以导致腹泻、发热和腹部绞痛。
使用抗生素后有可能发生艰难梭菌结肠炎 (clostridium difficile colitis)。艰难梭菌可以人际传播。但感染最常见于正在使用抗生素或近期使用抗生素的人群。在医院和疗养院中的老年人群体以及因为肿瘤而接受化疗的患者中也较常见。
艰难梭菌导致的结肠炎可能症状轻微,也可能症状严重。在罕见情况下,艰难梭菌结肠炎可导致死亡。
症状
艰难梭菌结肠炎可导致:
腹泻(可能含血或脓)。
腹部绞痛。
发热。
脱水。
患者也可能出现心跳异常,尤其是在脱水时。
症状一般在使用抗生素后的 4 ~ 10 天内出现。当然,也有可能在抗生素治疗停止后数周才出现症状。
症状可能很轻,仅出现腹泻,而无发热和绞痛。在罕见情况下,重症患者可出现肠道穿孔。肠道穿孔是一种医学急症,需要手术治疗。
病因
在正常情况下,大肠含有许多益生菌,使之保持健康,不发生疾病。如果使用抗生素杀死导致疾病的细菌,同样也会杀死益生菌,从而使大肠内的艰难梭菌生长,释放有害物质(被称为毒素)。专家认为,在一些病例中,抗生素可导致这些毒素释放。
一旦毒素释放,结肠会出现炎症。
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或奥美拉唑),也能增加发生艰难梭菌感染的风险。医生能帮助决定应该使用或替换哪种药物。
如果上完厕所后不洗手,接触其他物品,如:门把手、床轨或电话,可以将艰难梭菌传播给其他人。这样做可能会将艰难梭菌保留在这些物品上。其他人如果接触到上述污染的物品或与感染人群握手,也可能受到感染。在医院或长期护理院中,医务人员能让细菌在不同房间传播。
预防艰难梭菌传播的最佳途径是常洗手,尤其是上厕所后。进医院、疗养院或其他有患者的机构前后洗手也是很好的方法。使用肥皂和水洗手,含酒精的洗手液对于清除艰难梭菌的效果不佳。
就医
如果出现下列两种情况,则可能考虑艰难梭菌结肠炎:
出现艰难梭菌结肠炎的症状。
正在或近期使用抗生素。
为了证实诊断,需要收集粪便,检测是否存在艰难梭菌(检测艰难梭菌 DNA)或艰难梭菌产生的毒素。
医生可通过乙状结肠镜或肠镜检查结肠。严重艰难梭菌结肠炎患者,在结肠内会发现黄色和白色的组织。
治疗
首先,如有可能,医生会要求停止使用导致感染的抗生素。医生会换用另一种抗生素来治疗艰难梭菌结肠炎,而不是导致感染的那种抗生素。患者可使用非达霉素、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有时,治疗停止后感染还会复发。如果出现复发,则需使用另一种抗生素。
如果出现腹泻,患者应该补液,防止脱水,确保血液中有适当的矿物质(电解质)。或者可以使用一种被称为胆盐粘合剂(如:消胆胺)的药物,它能帮助控制腹泻。
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尝试进行粪便移植。这种治疗将从供者收集的粪便转至有艰难梭菌感染的患者结肠。供者体内的益生菌能帮助清除艰难梭菌,恢复结肠健康。
益生菌是指能帮助保持肠道菌群平衡的细菌,对反复出现艰难梭菌感染的患者有益。
在罕见情况下,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切除部分肠道。仅在抗生素治疗无效,出现肠道穿孔的情况下,才需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