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综合征是什么?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综合征怎么办?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综合征症状有哪些?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本病可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临床起病缓慢,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近年来,乙型肝炎发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据世界卫生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流行病学1. 流行在不同地区,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不同。总的来说感染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在大多数高流行地区,围生期的感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中度流行区,传播在各个年龄进行;在低流行地区,大多数感染发生在成年早期,多通过无保护性交或滥用静脉药而感染。2.传播途径HBV主要传播途径有通过输注血制品传播、经皮接触血液或体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卫生间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通常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传播这一理论在动物模型中已经证明,但在人群中此种传播模式尚无确凿证据。

别称

肝内型窦前阻塞性门脉高压症

概述

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综合征又名肝内型窦前阻塞性门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狭窄等因素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临床表现为反复呕血及黑便,无肝脏失代偿期的表现。无出血者采取保守治疗;对需手术者,可采用脾切除加脾肾静脉吻合术。

症状

临床表现

具有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患者可反复呕血及黑便,对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耐受性而无腹腔积液、黄疸、肝昏迷等肝功能失代偿期的表现;实验室查肝功能可正常。

并发症

可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狭窄、门静脉血管瘤和肝内静脉动脉瘘等。

病因

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狭窄、门静脉血管瘤和肝内静脉动脉瘘等可引起门静脉部分、完全阻塞或门静脉血流增加,是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综合征重要原因。

就医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2.门静脉造影检查

门静脉造影显示肝外门静脉无阻塞及狭窄。

3.B超检查

肝脾是否肿大。

4.肝组织活检

①不规则肝包膜增厚;②门静脉区纤维组织增生,有纤维隔向小叶内伸展,需网状染色才能发现;③小叶结构轻度变形,中央静脉被挤压或不规则。

诊断

1.临床及放射学检查有肯定的门静脉高压,包括明显的脾肿大,食管静脉曲张,反复上消化道出血,而肝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

2.门静脉造影显示肝外门静脉无阻塞及狭窄。

3.依据肝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的特征性改变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1.其他原因引起的窦前性阻塞

先天性或复发性肝纤维化,多发性在10岁以前的小儿多伴有多囊肾,肝活检见门脉区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呈条索状向小叶内伸展是主要依据。

2.窦后性阻塞引起的门脉高压症

肝静脉阻塞,肝内肝静脉分支阻塞,患者有突然肝区疼痛,肝进行性肝大及顽固性腹腔积液。

3.窦性或肝内窦后性阻塞引起的门脉高压症

长期服用硫唑嘌呤、6-MP,大量维生素A所引起的Disse间隙内胶原纤维异常增多,肝窦周围纤维化所致门脉高压。

4.肝外型门静脉血栓形成或狭窄

常伴有腹胀、腹痛、便血及腹腔积液等,门静脉造影可确定诊断。

治疗

对无出血或很少出血的病人,可采用保守治疗;对需手术者,作脾切除加脾肾静脉吻合较门腔分流为优,因后者引起门脉分流性脑病的发病率较高。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更年宁的功效与作用-更年宁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格列齐特片的功效与作用-格列齐特片说明书

2023-8-3 7:57:52